一种栽培用控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45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栽培用控根器,包括底座和围板,所述围板的两端封闭与底座围成了一个栽培用的容器,所述围板上均匀凹凸相间分布有形状大小相一致的内斗和外斗,所述围板两端上的内斗与外斗相互插接配合,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所述底座卡设在筒状结构径向方向的相邻内斗之间,所述围板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围板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使得围板直立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证围板处于竖直状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栽培用控根器
本技术涉及园林栽培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栽培用控根器。
技术介绍
目前自然中,在一些水体沿岸带或低洼地区,水杉、池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等耐水湿的高大陆生植物已能逐步适应淹水或周期性淹水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膝状等呼吸根、植株基部淹水部分膨大等特征性结构。但是,在自然界中,这一“水上森林”景观的形成需要满足淹水或周期性淹水、形成膝状呼吸根、植株基部淹水部分膨大且能耐水湿的高大植物等等必备条件,需要10年以上或更长时间。故这一特定景观,成为了现代生活难得的景观资源。杉类的种植养护要求不高,但在水域环境中种植还是有一定种植技术挑战性。由于直接把杉类种在较低的常水位线附近,因其根系受到起挖破坏,难以一下子适应这种水域环境,极其容易死亡,需要在容器内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护,杉类的大量侧根长出,到杉类进入落叶休眠期的时候,将这些杉类移栽到河岸边常水位线附近的河水中。经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及精心的养护,这批杉类的种植成活率达到95%,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现有设计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68197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园林栽培用控根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自底座的中心向外环绕扩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插设有围板,所述围板的一端为固定端,其另一端为调节端;所述固定端上设有固定件,且所述围板上靠近调节端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固定件可拆卸连接的调节件,不同的所述调节件设在围板上不同的水平位置上;所述围板通过固定件和调节件连接呈径向封闭设置。上述中的现有设计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培育种植时,围板受到土壤的重力作用,土壤的重力倾向于一侧的围板时,导致围板倾斜,易造成围板与底座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栽培用控根器,其具有保证围板处于竖直状态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栽培用控根器,包括底座和围板,所述围板的两端封闭与底座围成了一个栽培用的容器,所述围板上均匀凹凸相间分布有形状大小相一致的内斗和外斗,所述围板两端上的内斗与外斗相互插接配合,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所述底座卡设在筒状结构径向方向的相邻内斗之间,所述围板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围板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使得围板直立在地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对围板进行保护,对围板提供支撑力,使得围板直立在地面上,防止植物培养结构的损坏,保证围板内植物的正常培养,植物的根系位于围板与底座所形成的腔室内,从而达到控根壮根的目的,促进植物茁壮成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护杆和限位环,所述护杆沿着围板的高度方向插设在围板的四周且与围板的外侧壁相抵触,所述限位环沿着围板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为多个且限位环套设在护杆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杆与限位环所组成的固定装置,护杆竖直插入到地面上,限位环套设在滑杆的外部,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构,对位于其中的围板进行保护,防止围板发生倾斜而导致破裂,对围板进行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杆上均匀开设有弧形槽,所述限位环为抱箍结构,所述限位环卡设在弧形槽内进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为抱箍结构,限位环固定时位于弧形槽内,实现限位环在护杆上的均匀分布,对围板进行稳定限位,防止围板的损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杆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护杆的支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的设置,便于将护杆垂直插入到地面上,支杆与地面接触,防止护杆向外侧翻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腿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底座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差,便于从底座上进行排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靠近支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加固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条起到加强底座的强度,增加了底座的承重力,保证了底座的质量,避免使用过程中而损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便于与空气进行接触,使得土壤中富含氧气,同时,便于排水,防止植物的根部长期与水接触而腐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围板靠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的设置,便于排水,水能够从连接孔内快速进行排出,避免植物的根部长期泡入水中,同时,便于空气从连接孔进入到底座的底部,保证了植物的成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固定装置对围板进行保护,对围板提供支撑力,使得围板直立在地面上,防止植物培养结构的损坏,保证围板内植物的正常培养,植物的根系位于围板与底座所形成的腔室内,从而达到控根壮根的目的,促进植物茁壮成长;2.限位环为抱箍结构,限位环固定时位于弧形槽内,实现限位环在护杆上的均匀分布,对围板进行稳定限位,防止围板的损坏;3.连接孔的设置,便于排水,水能够从连接孔内快速进行排出,避免植物的根部长期泡入水中,同时,便于空气从连接孔进入到底座的底部,保证了植物的成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栽培用控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栽培用控根器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通孔;2、围板;21、连接孔;22、内斗;23、外斗;231、气孔;3、固定装置;31、护杆;311、弧形槽;32、限位环;33、支杆;4、支腿;5、加固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栽培用控根器,包括呈长方体状的围板2,围板2的两面均匀一体成型有内斗22和外斗23,外斗23的中心处开设有气孔231,便于围成腔体时,腔体内外进行气体交换,便于腔体内栽培植物的生长,围板2上的厚度均匀一致。结合图1和图2,围板2的两端叠放重合,两端处的内斗22、外斗23彼此对应,互相插接配合,形成一个筒状结构,且内斗22位于筒状结构的内部,筒状结构内设置有底座1,底座1位于沿着围板2长度方向的相邻两排内斗22之间,底座1靠近筒状结构的一端,底座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支腿4,支腿4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一个支腿4位于底座1的中心,余下四个围绕中心处的支腿4均匀分布,形成对底座1的支撑,且支腿4远离底座1的一侧与筒状结构的一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结合图2,底座1的靠近支腿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多个加固条5,加固条5起到加强底座1的强度,增加了底座1的承重力,保证了底座1的质量,避免底座1与围板2所形成的腔体内栽种植物后,植物与营养土的重力而导致底座1的损坏。结合图2,底座1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1,围板2靠近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1,连接孔21的数量为四个,连接孔21的设置,便于排水,水能够从连接孔21内快速进行排出,避免植物的根部长期泡入水中,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栽培用控根器,包括底座(1)和围板(2),所述围板(2)的两端封闭与底座(1)围成了一个栽培用的容器,所述围板(2)上均匀凹凸相间分布有形状大小相一致的内斗(22)和外斗(23),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两端上的内斗(22)与外斗(23)相互插接配合,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所述底座(1)卡设在筒状结构径向方向的相邻内斗(22)之间,所述围板(2)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围板(2)的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使得围板(2)直立在地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栽培用控根器,包括底座(1)和围板(2),所述围板(2)的两端封闭与底座(1)围成了一个栽培用的容器,所述围板(2)上均匀凹凸相间分布有形状大小相一致的内斗(22)和外斗(23),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两端上的内斗(22)与外斗(23)相互插接配合,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所述底座(1)卡设在筒状结构径向方向的相邻内斗(22)之间,所述围板(2)外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围板(2)的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使得围板(2)直立在地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用控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护杆(31)和限位环(32),所述护杆(31)沿着围板(2)的高度方向插设在围板(2)的四周且与围板(2)的外侧壁相抵触,所述限位环(32)沿着围板(2)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为多个且限位环(32)套设在护杆(31)的外侧。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玲玲俞燕苏琼祝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