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33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其在具有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控制IC的电源的输出端产生短路时,使所述控制IC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包括短路保护模块,短路保护模块连接在IC输出端U0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出端出现短路,并且短路输出功率达到初级侧过功率的闽值时,变压器的用于给控制工C0供电的初级线圈T1两端的电压开始下降,由此,经由电阻R3、整流二极管D1和平滑电容C0之后直接供给控制工C0的电源端VCC的电压下降,当电源端VCC下降到由控制工C规定的闽值以下时,控制工C0内部的短路保护功能工作,停止输出PWM信号,电源不进行输出,同时短路保护模块工作,具有双重短路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及其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管理系统
,具体是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管理系统是对电池进行管理的系统,通常具有量测电池电压的功能,防止或避免电池过放电、过充电、过温度…等异常状况出现。随着技术发展,已经逐渐增加许多功能。对象通常是可再次充电的二次电池,近年来大多搭配锂离子电池组同时出现。电能管理系统与BMS类似,但BMS针对电池进行管理,EMS则概括了所有能源的管理;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的技术者是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目前锂电池管理系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需要进行短路保护,然而传统的短路保护电路保护效果差,为此,技术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及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及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其在具有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控制IC的电源的输出端产生短路时,使所述控制IC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包括短路保护模块,短路保护模块连接在IC输出端U0上,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稳压管V、电阻R4和电阻R5,稳压管、电阻R4和电阻R5依次在IC输出端U0上并接地,R4两端并联有光耦OT,光耦的1、2两管脚连接R4两端,光耦的3、4两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7和电阻R6,并通过R7接地;电阻6外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REF。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R7两端并联有R8和三极管Q,并通过三极管Q接地;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上连接有UC3842的1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IC输出端U0通过电容C0接地,所述电容C0两端并联二极管D1和R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在输出端出现短路,并且短路输出功率达到初级侧过功率的闽值时,变压器的用于给控制工C0供电的初级线圈T1两端的电压开始下降,由此,经由电阻R3、整流二极管D1和平滑电容C0之后直接供给控制工C0的电源端VCC的电压下降,当电源端VCC下降到由控制工C规定的闽值以下时,控制工C0内部的短路保护功能工作,停止输出PWM信号,电源不进行输出,同时短路时短路保护模块工作,U0端电流过大稳压管击穿导通,经光耦OT到地产生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Q基极得电导通,3842的1脚电降低,使IC关闭,停止整个电源的工作,具有双重短路保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及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及其装置中短路保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其在具有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控制IC的电源的输出端产生短路时,使所述控制IC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包括短路保护模块,短路保护模块连接在IC输出端U0上,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稳压管V、电阻R4和电阻R5,稳压管、电阻R4和电阻R5依次在IC输出端U0上并接地,R4两端并联有光耦OT,光耦的1、2两管脚连接R4两端,光耦的3、4两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7和电阻R6,并通过R7接地;电阻6外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REF。所述R7两端并联有R8和三极管Q,并通过三极管Q接地;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所述三极管Q的基极上连接有UC3842的1脚。所述IC输出端U0通过电容C0接地,所述电容C0两端并联二极管D1和R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输出端出现短路,并且短路输出功率达到初级侧过功率的闽值时,变压器的用于给控制工C供电的初级线圈T1两端的电压开始下降,由此,经由电阻R3、整流二极管D1和平滑电容C0之后直接供给控制工C0的电源端VCC的电压下降,当电源端VCC下降到由控制工C规定的闽值以下时,控制工C0内部的短路保护功能工作,停止输出PWM信号,电源不进行输出,同时短路时短路保护模块工作,U0端电流过大稳压管击穿导通,经光耦OT到地产生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Q基极得电导通,3842的1脚电降低,使IC关闭,停止整个电源的工作,具有双重短路保护功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其在具有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控制IC的电源的输出端产生短路时,使所述控制IC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短路保护模块,短路保护模块连接在IC输出端U0上,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稳压管V、电阻R4和电阻R5,稳压管、电阻R4和电阻R5依次在IC输出端U0上并接地,R4两端并联有光耦OT,光耦的1、2两管脚连接R4两端,光耦的3、4两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7和电阻R6,并通过R7接地;电阻6外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REF。/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其在具有用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控制IC的电源的输出端产生短路时,使所述控制IC停止输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短路保护模块,短路保护模块连接在IC输出端U0上,短路保护模块包括稳压管V、电阻R4和电阻R5,稳压管、电阻R4和电阻R5依次在IC输出端U0上并接地,R4两端并联有光耦OT,光耦的1、2两管脚连接R4两端,光耦的3、4两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7和电阻R6,并通过R7接地;电阻6外端连接有参考电压VRE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7两端并联有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里德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