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28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端子、第一绝缘体、第一屏蔽罩和第一外壳,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二端子、第二绝缘体、第二屏蔽罩和第二外壳,第一端子与线材线芯连接,第二端子插入第一端子内形成电导通;第一外壳上设置弹性臂,第二外壳设置与弹性臂楔形块卡接的扣位;第二屏蔽罩内壁与第一屏蔽罩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母端全包围的第一屏蔽罩与公端全包围的第二屏蔽罩形成的屏蔽结构,实现360°屏蔽,使得连接器网络传输更稳定;通过第一外壳与第一屏蔽罩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提高连接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以太网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车用以太网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汽车在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智慧化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高清车载娱乐系统、车联网系统、云服务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车载以太网总线应运而生,可实现100mbit/s甚至2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满足汽车行业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以及同步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其中为了保证车载以太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结构合理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有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普遍存在连接结构不稳定、屏蔽效果差、组装和拆装麻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稳定、屏蔽效果好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所述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所述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体、第一屏蔽罩和第一外壳,所述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体、第二屏蔽罩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端子与线材的线芯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插入第一端子内形成电导通;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弹性臂,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与弹性臂的楔形块卡接的扣位;所述第二屏蔽罩内壁与第一屏蔽罩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外壳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扣,所述第一屏蔽罩外壁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罩相邻的两外壁上;所述第一外壳内壁沿轴向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插口位于第一外壳的尾部端面上,所述插槽内插设置有卡片;所述卡片上设置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有与第三卡块卡接的卡孔;所述第一卡块与卡扣卡接、所述卡片的前端抵靠在第二卡块上形成第一外壳与第一屏蔽罩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体内插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第一端子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端子的外壁设置有圆形凸包,所述凸包卡入凹槽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屏蔽罩包括安装座和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安装座的舌部上并位于第二端子的外圆周上,所述套筒设置有与第一屏蔽罩外壁连接的接触弹片,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和定位槽,所述卡槽位于舌部上,所述第二外壳内壁设置有与卡槽卡接的卡钩、与定位槽卡接的定位块。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设置在舌部的内壁上,所述舌部外壁设置一圈环形的卡槽,所述卡钩为设置在第二外壳内壁的一圈凸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部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凸边,所述套筒固定在凸边与第二绝缘体端面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舌部内壁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套筒开制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嵌设在固定孔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套设置在舌部的外侧,所述套筒与舌部连接的端面边缘往外延伸有连接片,所述舌部设置有一台阶,所述连接片夹设在第二外壳内壁与台阶之间,所述套筒在与卡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空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为导电金属压铸成型的安装座。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母端全包围的第一屏蔽罩与公端全包围的第二屏蔽罩形成的屏蔽结构,实现360°屏蔽,使得连接器网络传输更稳定;通过第一外壳内壁的卡扣与第一屏蔽罩的第一卡块卡接,通过卡片的前端抵靠在第一屏蔽罩的第二卡块上形成第一外壳与第一屏蔽罩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提高第一屏蔽罩与第一外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连接器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端与公端对插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母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公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公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公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公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母端与公端未对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列举母端与公端的十四种对插口形状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2是本技术列举母端与公端的十四种对插口形状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3是本技术列举母端与公端的十四种对插口形状结构示意图之三。图中:1-第一外壳;11-弹性臂;111-楔形块;12-插槽;13-卡孔;14-卡扣;2-第一屏蔽罩;21-第一卡块;22-第二卡块;3-第一绝缘体;31-支架;32-凹槽;4-第一端子;41-凸包;42-线材;43-线芯;5-卡片;51-第三卡块;6-第二外壳;60-对插口;61-定位块;62-卡钩;7-第二屏蔽罩;70a、70b、70c-套筒;71-安装座;72-定位槽;73卡槽;74-舌部;75-凸边;76-接触弹片;77-固定孔;78-固定块;79-连接片;791-避空位;8-第二绝缘体;9-第二端子。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60,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4、第一绝缘体3、第一屏蔽罩2和第一外壳1,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9、第二绝缘体8、第二屏蔽罩7和第二外壳6,第一端子4与线材42的线芯43连接,第二端子9插入第一端子4内形成电导通;第一外壳1上设置有弹性臂11,第二外壳6设置有与弹性臂11的楔形块111卡接的扣位;第二屏蔽罩7内壁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母端内设置一个插接口,公端内设置一个连接插头,对插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即两个第一端子4和对应的两个第二端子9对插导通后形成一条电信号传输通道。第一外壳1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扣14,第一屏蔽罩2外壁设置有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第一卡块21和第二卡块22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罩2相邻的两外壁上;第一外壳1内壁沿轴向设置有插槽12,插槽12的插口位于第一外壳1的尾部端面上,插槽12内插设置有卡片5;卡片5上设置有第三卡块51,第一外壳1设置有与第三卡块51卡接的卡孔13;第一卡块21与卡扣14卡接、卡片5的前端抵靠在第二卡块22上形成第一外壳1与第一屏蔽罩2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第一绝缘体3内插设有支架31,支架31上设置有固定第一端子4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壁设置有凹槽32,第一端子4的外壁设置有圆形凸包41,凸包41卡入凹槽32内。第二屏蔽罩7包括安装座71和套筒70a,套筒70a固定在安装座71的舌部74上并位于第二端子9的外圆周上,套筒70a设置有与第一屏蔽罩2外壁连接的接触弹片76,安装座7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槽73和定位槽72,卡槽73位于舌部74上,第二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所述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所述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体、第一屏蔽罩和第一外壳,所述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体、第二屏蔽罩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端子与线材的线芯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插入第一端子内形成电导通;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弹性臂,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与弹性臂的楔形块卡接的扣位;所述第二屏蔽罩内壁与第一屏蔽罩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插的母端和公端,所述公端具有与母端头部形状相匹配的对插口,所述母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体、第一屏蔽罩和第一外壳,所述公端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体、第二屏蔽罩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端子与线材的线芯连接,所述第二端子插入第一端子内形成电导通;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弹性臂,所述第二外壳设置有与弹性臂的楔形块卡接的扣位;所述第二屏蔽罩内壁与第一屏蔽罩外壁接触形成电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内壁一体成型有卡扣,所述第一屏蔽罩外壁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分别位于第一屏蔽罩相邻的两外壁上;所述第一外壳内壁沿轴向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插口位于第一外壳的尾部端面上,所述插槽内插设置有卡片;所述卡片上设置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有与第三卡块卡接的卡孔;所述第一卡块与卡扣卡接、所述卡片的前端抵靠在第二卡块上形成第一外壳与第一屏蔽罩之间的双重卡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插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第一端子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端子的外壁设置有圆形凸包,所述凸包卡入凹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武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