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永淼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05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包括竖向加载梁、竖向拉杆、固定底梁和固定螺杆;所述竖向加载梁设置有纵向孔,所述固定底梁的一端设置有纵向孔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角板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孔,所述竖向拉杆设置有固定端头,所述竖向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竖向加载梁的纵向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底梁一端的纵向孔螺母锁定;所述固定螺杆上部穿过所述固定底梁的纵向孔下部固定在底槽内;所述固定角板通过栓钉与支撑斜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栓钉与所述固定端头铰接。实验时通过千斤顶装置为混凝土板施加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混凝土板不发生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拆卸、移动、改装,适应于各种尺寸及边界条件的混凝土板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板试验与测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板是建筑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规范,无论是在实际工程还是在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试验,以验证钢筋混凝土板的结构性能。如建筑结构的火灾试验中,钢筋混凝土板是火灾试验中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建筑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板的尺寸和边界条件都有不尽相同,板的类型通常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边界条件分为固支边界和简支边界。不同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板的尺寸也有差别,如房间大小会决定楼板的尺寸。在土木实验室内,各种大型试验设备都是安装在固定的位置,通常无法移动,如反力架加载装置都是安装在特定位置。混凝土板的试验经常面对试验构件尺寸无法适应加载装置的状况。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试验,通常需要对所研究的混凝土板的尺寸进行调整,这会限制试验研究的精度。而如果每次试验都重新改造设备来适应混凝土板的结构尺寸,又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方便拆卸、移动、改装,适应于各种类型、尺寸及边界条件的混凝土板试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包括竖向加载梁、竖向拉杆、固定底梁和固定螺杆;所述竖向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竖向加载梁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固定底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过螺母与所述固定底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地槽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加载梁的中间设置有纵向孔,所述固定底梁的一端设置有纵向孔,所述固定底梁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角板,所述固定底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孔,所述竖向拉杆上设置有固定端头。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竖向加载梁的纵向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底梁一端的纵向孔,两端通过螺母锁定,所述竖向拉杆与所述竖向加载梁、固定底梁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底梁中间位置的纵向孔,倒T型的结构放置在底槽内,顶部通过螺母锁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角板通过栓钉与支撑斜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斜杆与所述固定底梁铰接,所述支撑斜杆的另一端通过栓钉与所述固定端头铰接,所述支撑斜杆与所述竖向拉杆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拉杆与所述竖向加载梁、固定底梁连接处设置有垫板,所述固定底梁与所述固定螺杆连接处设置有垫板。有益效果:固定螺杆与地槽连接,利用地槽的持力,方便拆卸、移动、改装,可以适应各种尺寸、类型及边界条件的混凝土板试验。该装置可以对混凝土施加多种复杂边界,通过竖向拉杆可以对混凝土板边施加固定弯矩、竖向位移约束;通过支撑斜杆可以对混凝土板施加水平面内力,或者是竖向约束与水平面内力的组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竖向加载使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水平加载使用示意图;其中:10、固定底梁;11、固定螺杆;20、支承斜杆;21、固定角板;22、固定端头;30、竖向拉杆;31、竖向加载梁;40、千斤顶装置;50、地槽;60、混凝土板;70、垫板;80、钢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现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包括竖向加载梁31、竖向拉杆30、固定底梁10、固定螺杆11和支承斜杆20,所述竖向加载梁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孔,所述竖向拉杆30上设置有固定端头22,所述固定底梁10的一端设置有纵向孔,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角板21,所述固定角板2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梁10,所述固定底梁1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孔,所述固定螺杆11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底梁10的中间位置的纵向孔,所述固定螺杆11上端穿过所述固定底梁10通过螺母锁紧,所述固定螺杆11与所述固定底梁10连接处使用垫板70连接;所述竖向拉杆30的一端穿过所述竖向加载梁31的中间位置的纵向孔,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底梁10的一端处的纵向孔,所述竖向拉杆30的两端头穿出所述竖向加载梁31、固定底梁10,所述竖向拉杆30的两端头通过螺母锁定;支承斜杆20的一端通过栓钉与所述固定角板21铰接,所述支承斜杆20通过所述固定角板21与所述固定底梁10连接,所述支承斜杆20的另一端通过栓钉与所述固定端头22铰接,所述支承斜杆20通过所述固定端头22与所述竖向拉杆30连接。实施例1如图2所示,图2为对钢筋混凝土板60边界施加固支约束或固定弯矩的过程。为对钢筋混凝土板60边界施加固支约束或固定弯矩不需要支承斜杆20,使用时将混凝土板60边开纵向孔使竖向拉杆30穿过,固定螺杆11的下端为倒T型结构,所述固定螺杆11倒T型结构放置在地槽50内,将固定底梁10固定在底面上,所述混凝土板60边界放置有千斤顶装置40,所述千斤顶装置40的另一端与竖向加载梁31接触,所述千斤顶装置40施加压力时依靠摩擦力固定所述千斤顶装置40,使千斤顶装置40和所述混凝土板60稳定;使用所述千斤顶装置40施加所需压力或固定弯矩,通过控制所述千斤顶装置40的压力值使弯矩值稳定。实施例2如图3所示,图3为对钢筋混凝土板60施加水平内力的过程,拆除竖向加载梁31,固定螺杆11的下端为倒T型结构,所述固定螺杆11倒T型结构放置在地槽50内,将固定底梁10固定在底面上,所述混凝土板60的竖直高度面上设置有千斤顶装置40,所述千斤顶装置40与钢梁80的一面连接,所述钢梁80的另一面与所述竖向拉杆30连接,所述钢梁80起支撑作用,所述钢梁80安装的时候用实验室吊机稳定,使用所述千斤顶装置40施加所需压力,所述千斤顶装置40施加所需压力时依靠摩擦力固定所述千斤顶装置40,所述千斤顶装置40与所述钢梁80,所述钢梁80与所述竖向拉杆30固定;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千斤顶装置40的压力使载荷保持稳定。所述竖向加载梁31和所述固定底梁10设置有纵向孔,属于薄弱环节,为了避免螺母与结构接触区域的应力集中损坏结构,在这些区域都使用垫板70连接。实验时千斤顶装置40对混凝土板60施加力,本技术的结构使混凝土板60不发生移动,各构件承受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加载梁、竖向拉杆、固定底梁和固定螺杆;所述竖向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竖向加载梁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固定底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过螺母与所述固定底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加载梁、竖向拉杆、固定底梁和固定螺杆;所述竖向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竖向加载梁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固定底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过螺母与所述固定底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地槽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载梁的中间设置有纵向孔,所述固定底梁的一端设置有纵向孔,所述固定底梁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角板,所述固定底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孔,所述竖向拉杆上设置有固定端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板边界约束与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拉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淼黄勇朱三凡段进涛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淼黄勇朱三凡段进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