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70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密门,包括:门体,在门体的一侧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且在门体的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对置的一侧设有把手;第一传动轴,其穿设在门体上且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和把手;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其穿设在门体上且分别固定连接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传动机构,其设置在门体内且连接第一传动轴和各第二传动轴;门框,其与门体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多个门框锁紧件被构造成当把手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门体和门框配合关闭和开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门
本技术涉及生物安全
,尤其涉及气密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各种生物危害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生物安全实验室尤其是用于研究高危烈性病毒的高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始被广泛设立开来。气密门是实验室中的关键设备以及实验室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人员进出且在确保清洁区和污染区域的隔离的同时保证实验室的气密性,防止污染物外泄。目前,气密门通常利用单个门锁来将门体和门框锁紧以关闭气密门,但是该设计仅为气密门提供单点式的压紧力,因此会造成气密门的不均匀压合和锁紧效果较差的问题。因此,本领域对一种锁紧效果良好且结构简单的气密门存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至少能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气密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密门,包括:门体,在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且在所述门体的与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对置的一侧设有把手;第一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和所述把手;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各所述第二传动轴,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摇臂、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动轴的多个第二摇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摇臂和各所述第二摇臂可转动连接的多个连杆;门框,其与所述门体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把手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配合关闭和开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气密门通过采用多对相互配合的门体锁紧件和门框锁紧件来实现门体和门框之间的锁紧和解锁,为气密门提供了多点式的压紧力而使气密门多点压合,提高了气密门的锁紧效果。此外,该气密门通过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机构实现运动传递,以通过把手控制多对相互配合的门体锁紧件和门框锁紧件,结构简单且安装便利。优选地,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摇臂之间以及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经由连杆连接件连接。优选地,所述门体上还安装有观察窗,并且靠近所述观察窗的其中一个或多个连杆具有远离所述观察窗的弯折部。优选地,所述观察窗的外表面与所述门体的外表面对齐。优选地,所述门框锁紧件在背向所述门框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和邻接所述导向斜面的锁定面。优选地,所述门体锁紧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轴或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锁紧连接件、固定在所述锁紧连接件上的锁紧杆以及安装在所述锁紧杆的自由端上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被构造成在所述导向斜面上滚动且在所述锁定面上锁定。优选地,所述气密门还包括设在所述门体的至少一侧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经由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和对应的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时被压紧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之间。优选地,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盘和固定在所述第一门盘朝向所述门框的一侧的第二门盘,所述第二门盘与所述第一门盘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密封条的密封槽。优选地,所述气密门还包括被压紧在各所述门体锁紧件与所述门体之间以及所述把手与所述门体之间的多个密封套。优选地,所述门框上还设有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由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和对应的各门框锁紧件锁紧时吸附所述门体的电磁铁。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门体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第一传动轴处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第二传动轴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门框锁紧件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门门框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的A-A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5中区域B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门在锁紧状态下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正视图;图10是第一支撑柱的左视图;图11是第二支撑柱的后视图;图12是图9中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10的俯视图;图14是图10中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密门,11-门体,111-门体锁紧件,1111-锁紧连接件,1112-锁紧杆,1113-滚动轴承,112-把手,1121-手柄安装件,113-第一传动轴,114-第二传动轴,115-观察窗,116-第一门盘,117-第二门盘,118-密封套,12-门框,121-门框锁紧件,1211-导向斜面,1212-锁定面。122-门洞,123-接触斜面,124-门框前面板,125-门框背面板,126-第一侧面板,127-第二侧面板,128-第三侧面板,129-第四侧面板,13-传动机构,131-第一摇臂,132-第二摇臂,133-连杆,134-连杆连接件,135-弯折部,14-密封条,15-支撑柱,151-第一支撑柱,1511-室外控制面板安装口,1512-传感器安装口,1513-第一进线口,1514-第一腔体,1515-第一接头连接件,152-第二支撑柱,1521-电磁铁安装口,1522-室内控制面板安装口,1523-第二进线口,1524-第二腔体,1525-第二接头连接件,153-第一密封垫层,154-第二密封垫层,161-电磁铁,162-室外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气密门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参照图1至图14以举例的方式说明了本技术中的气密门1,气密门1利用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与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121实现门体11和门框12之间的锁紧,以保证分布在门框12和门体11上多点式的压紧力,进而提高门框12和门体11之间的锁紧效果。其中,气密门1可包括门体11、第一传动轴113、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114、传动机构13和门框12。如图1至图3所示,在门体11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门,其特征在于,包括:/n门体,在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且在所述门体的与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对置的一侧设有把手;/n第一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和所述把手;/n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n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各所述第二传动轴,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摇臂、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动轴的多个第二摇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摇臂和各所述第二摇臂可转动连接的多个连杆;/n门框,其与所述门体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把手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配合关闭和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在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且在所述门体的与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对置的一侧设有把手;
第一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和所述把手;
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
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各所述第二传动轴,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摇臂、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动轴的多个第二摇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摇臂和各所述第二摇臂可转动连接的多个连杆;
门框,其与所述门体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把手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配合关闭和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摇臂之间以及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经由连杆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上还安装有观察窗,并且靠近所述观察窗的其中一个或多个连杆具有远离所述观察窗的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的外表面与所述门体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四清綦光任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