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6484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地制造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为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工序(A)和工序(B):工序(A),电极和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在贴合面侧的表层部具有聚合物,将能够塑化聚合物的物质供给至电极的贴合面和间隔件的贴合面中的至少一者;工序(B),在工序(A)后,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系二次电池(以下有时简写作“二次电池”。)具有小型、轻质、且能量密度高、还可反复充放电的特性,被用于广泛的用途。而且,非水系二次电池一般具有正极、负极、以及隔离正极与负极以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的间隔件等电池构件。在此,近年来,以非水系二次电池的进一步高性能化为目的,提出了如下方案:利用粘接层粘接电极与间隔件,使其一体化,抑制反复充放电引起的电池的膨胀和极板间距离的扩大,由此使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电特性提高(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制造使电极与间隔件良好地密合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而不使电极间的电阻增大的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在间隔件上涂敷了使粘接性树脂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等第1溶剂而成的粘接性树脂溶液之后,将对粘接性树脂的溶解性低于第1溶剂的第2溶剂(例如水等)供给至间隔件上的粘接性树脂溶液,其后,将正极和负极贴合于间隔件,使其干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4985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198530号;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99/3174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在二次电池的制造工艺中,在将电极与间隔件层叠/一体化而得到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时、以及在切断或搬运得到的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时,有时会产生下述这些问题:电极与间隔件产生错位等,产生不良情况、生产率降低。因此,在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中,要求即使是在浸渍于电解液之前的状态下,电极与间隔件也要良好地粘接(即工艺粘接性优异)。然而,在上述现有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中,在使工艺粘接性进一步提高的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地制造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地制造使用了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时,使用于粘接电极与间隔件的聚合物进行塑化,从而可高效地得到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工序(A)和工序(B):工序(A),上述电极和上述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在贴合面侧的表层部具有聚合物,将能够塑化上述聚合物的物质供给至上述电极的贴合面和上述间隔件的贴合面中的至少一者;工序(B),在上述工序(A)后,使上述电极与上述间隔件贴合。像这样,如果在将能够塑化聚合物的物质(以下有时仅称作“物质”。)供给至贴合面中的至少一者后进行贴合,则能够利用已塑化的聚合物而使电极与间隔件粘接,因此可高效地得到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在此,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上述聚合物在上述物质中的溶胀度优选为110%以上且2000%以下。如果聚合物在能够塑化聚合物的物质中的溶胀度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充分提高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工艺粘接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聚合物的溶胀度”能够使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工序(A)中以0.005g/m2以上且5g/m2以下的供给量供给上述物质。如果物质的供给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抑制使用了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降低,并且能够充分提高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工艺粘接性。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间隔件在贴合面侧的表层部具有聚合物,在上述工序(A)供给上述物质前,上述贴合面之间的粘接力为8N/m以下。如果在使用贴合面侧的表层部具有聚合物的间隔件时、在供给能够塑化聚合物的物质前的贴合面之间的粘接力为8N/m以下,则能够抑制间隔件在保存中、运送中经由贴合面而产生黏着(粘连)。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供给物质前的贴合面之间的粘接力”能够使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工序(A)中供给了上述物质后的上述电极与上述间隔件的粘接力为在上述工序(A)中供给上述物质前的上述电极与上述间隔件的粘接力的1.2倍以上。如果供给能够塑化聚合物的物质前后的粘接力的比(供给后的粘接力/供给前的粘接力)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充分提高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工艺粘接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供给物质前的电极与间隔件的粘接力”和“供给了物质后的电极与间隔件的粘接力”能够分别使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使用上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的任一种制造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工序;以及使用上述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和电解液来组装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工序。像这样,如果使用下述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则可高效地得到能够发挥优异的性能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上述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是使用上述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的任一种来制造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得到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使用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来高效地得到能发挥优异性能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可在制造使电极(正极和/或负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时使用。而且,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能够在例如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非水系二次电池时使用。(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为如下方法:电极和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在贴合面的表层部具有聚合物,使上述电极和间隔件进行贴合,制造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在向电极的贴合面和间隔件的贴合面中的至少一者供给能够塑化聚合物的物质后(工序(A)),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工序(B)),从而得到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像这样,通过供给了物质后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无需例如延长贴合时的压制时间等操作,就能够使塑化的聚合物发挥充分的粘接力,高效地得到工艺粘接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为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n所述电极和所述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在贴合面侧的表层部具有聚合物,/n所述制造方法包含:/n工序A,将能够塑化所述聚合物的物质供给至所述电极的贴合面和所述间隔件的贴合面中的至少一者;和/n工序B,在所述工序A后,使所述电极与所述间隔件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6 JP 2018-058887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为使电极与间隔件贴合而成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所述电极和所述间隔件中的至少一者在贴合面侧的表层部具有聚合物,
所述制造方法包含:
工序A,将能够塑化所述聚合物的物质供给至所述电极的贴合面和所述间隔件的贴合面中的至少一者;和
工序B,在所述工序A后,使所述电极与所述间隔件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在所述物质中的溶胀度为110%以上且200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A中,以0.005g/m2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裕之田中庆一朗胁坂康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