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式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29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式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池体内壁上附有兼氧滤层、池体内壁上附有复合生物填料的好氧复合滤层和底部种植层,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和所述底部种植层之间设有种植口,所述种植口于所述底部种植层的上部设有产水出口;所述池体的底部种植层外通过防涸回流泵连接所述底部种植层上的产水出口和所述兼氧滤层上的进水布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解决现有景观水生化处理基建成本和使用成本高,并且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景观式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景观种植
,尤其是一种用于景观种植的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种植工艺,尤其是景观种植工艺,由于化肥农药杀虫剂对土壤和植物的污染腐蚀,土壤板结,水质恶化,植物弱化变种失去自我循环能力,使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变恶劣,景观既不美观环境又差。景观水池内水的处理直接关系到环境气味,以生化曝气实现水内氧气量的增加,其他除污染物设备控制污染物在较小范围内,如此需要建造生化处理设施,基建成本高,生化能耗较大,使用成本也非常大,效果并不理想。新材料的应用必然会促进现有工艺技术的革新,随着强表面极性材料的普及,其在水处理方面具备极大的应用空间,而本企业就是基于强疏水材料应用于现有水处理工艺,设计出一套以生物滤池为中心的,通过强表面极性材料的表面物理特性,利用虹吸、浸润原理在生物滤料中控制氧与污染物的迁移并与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接触反应的设备,以取代生化曝气实现氧的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景观式生物滤池,以解决现有景观水生化处理基建成本和使用成本高,并且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景观式生物滤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池体内壁上附有兼氧滤层、池体内壁上附有复合生物填料的好氧复合滤层和底部种植层,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和所述底部种植层之间设有种植口,所述种植口于所述底部种植层的上部设有产水出口;所述兼氧滤层内通有从所述池体外进入的气洗管;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内通有从所述池体外进入的通风管,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底部有V型底板;所述底部种植层中间为斗型的泥水分离区,所述泥水分离区中部设有气搅拌器,所述泥水分离区周围一周的池体内壁上附有用于种植植物的陶粒层,所述陶粒层底部设有污泥发酵区,所述污泥发酵区设有用于将底渣排出所述池体的排渣管;所述池体的底部种植层外通过防涸回流泵连接所述底部种植层上的产水出口和所述兼氧滤层上的进水布水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气洗管贯通整个所述池体的兼氧滤层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气洗管伸出于所述池体的部分向上蜿蜒,在所述气洗管进汽端设有引风喇叭口。进一步的:通入所述池体的好氧复合滤层的所述通风管有两根,分别设置于所述好氧复合滤层的中部和底部。进一步的:所述亲水填料为多孔亲水填料。进一步的:所述气搅拌器连接在所述好氧复合滤层的底板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景观式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以水中的污染物为养料,通过所谓“好氧脱氮,厌氧除磷”的生物反应进程将水中的污染物相对较彻底地降解为二氧化碳、水、氮气等排出;水中的磷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人工湿地工艺通过植物吸收作用和植物根系、湿地填料上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吸收,最终通过植物收割、移除的方式,实现水质净化,无需机械曝气,降低生化降解处理运行能耗;本专利技术通过特殊设置,以填料和特殊结构导气的方式实现供氧,以自然风风力利用的方式搅动填料促进老化生物膜脱落防止堵塞,通过生物填料对微生物的富集固化作用实现高效生物降解,通过发酵实现剩余污泥发酵减容,最终通过植物吸收移除方式实现最终的生物消纳;以一个100人的村庄为例,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10m³/d,通过总磷计算,每年植物移除量需求约500kg,即每年在植物种植口种植4~5株南瓜即可满足植物消纳需求。植物养护需求仅需每年年初种植一至二次年末清理一至二次枯萎死亡瓜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兼氧滤层和气洗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图2所示的本景观式生物滤池,包括池体1,池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池体内壁上附有兼氧滤层A、池体内壁上附有复合生物填料的好氧复合滤层B和底部种植层D,好氧复合滤层B和底部种植层C之间设有种植口2,种植口2于底部种植层D的上部设有产水出口3;可以使用立体结构种植的方式,增加空间利用率,减少人工湿地植物种植面积需求,降低人工湿地植物养护人力需求,并实现景观化;使人工湿地植物老化死亡的地上部分自动脱离系统,防止死亡植物的枝叶腐败对产水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浅层、多层设计,利用大于设计风等级的自然风力对兼氧层进行气搅动促进老化生物膜脱落和防止堵塞。通过特种结构极性疏水填料的利用,在生物滤池中构建氧交换通道和排泥通道,建造高生物负荷的好氧生物滤层。通过结构组成优化,沉淀污泥自流进入发酵区,发酵液通过湿地植物根系实现植物消纳。由于为立体结构,单位面积的植物容积量为人工湿地工艺的五倍以上,具备更好的景观性,同时更方便植物收获、移除,即使缺乏养护,植株老化死亡的地面部分也以重力坠离的方式脱离系统,不会对产水形成二次污染。兼氧滤层A内通有从池体1外进入的气洗管4;气洗管4贯通整个池体1的兼氧滤层A的底部,并由气孔冒出气,气洗管4伸出于池体1的部分向上蜿蜒,在气洗管4进汽端设有引风喇叭口5,气洗管4根据设备布置区域的气象资料,对引风喇叭口5大小的兼氧滤层A厚度综合计算,风力大于设计级数时气压大于水压,空气通入兼氧滤层A搅动,翻动兼氧滤层A放置堵塞,促进剩余污泥脱落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同时避免过量气搅动破坏兼氧生化反应进程。好氧复合滤层B内通有从池体1外进入的通风管6,好氧复合滤层B底部有V型底板7;通入池体1的好氧复合滤层B的通风管6有两根,分别设置于好氧复合滤层B的中部和底部。复合填料为复合有亲水填料和疏水填料的复合填料,亲水填料为多孔亲水填料,通过V型底板的导引收集和发酵减容,发酵液通过泵送的方式进入湿地植物的根系消纳区避免混入产水导致产水恶化。底部种植层D中间为斗型的泥水分离区C,泥水分离区C中部设有气搅拌器8,气搅拌器8连接在好氧复合滤层B的底板7上,泥水分离区C周围一周的池体1内壁上附有用于种植植物的陶粒层9,陶粒层9底部设有污泥发酵区E,污泥发酵区E设有用于将底渣排出池体1的排渣管10;沉淀分离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污泥发酵与植物消纳一体化设计,空间利用率更高,植物养护需求更小。池体1的底部种植层D外通过防涸回流泵11连接底部种植层D上的产水出口和兼氧滤层A上的进水布水器12。运行时,污废水经过进水布水器12浇灌进兼氧滤层A,通过引风喇叭口5的虹吸浸润作用均匀流过兼氧滤层A,水中的污染物在兼氧滤层A被微生物初步降解,然后淋入好氧复合滤层B。好氧复合滤层B内设置通风管6并使用亲水填料和疏水填料的复合生物填料,微生物富集生长在复合生物填料中的多孔亲水填料上,通过复合生物填料中的疏水填料增强空气流通,形成好氧生物降解环境,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相对彻底的降解。经过生物降解处理后的产水汇流入好氧复合滤层B底板7,进入泥水分离区C。生化降解过程中增殖的剩余污泥,兼氧滤层A的污泥通过气搅拌器的气搅动脱落进入好氧复合滤层B,与好氧复合滤层B老化脱落的菌泥通过填料空隙随水流流入泥水分离区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式生物滤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池体内壁上附有兼氧滤层、池体内壁上附有复合生物填料的好氧复合滤层和底部种植层,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和所述底部种植层之间设有种植口,所述种植口于所述底部种植层的上部设有产水出口;/n所述兼氧滤层内通有从所述池体外进入的气洗管;/n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内通有从所述池体外进入的通风管,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底部有V型底板;/n所述底部种植层中间为斗型的泥水分离区,所述泥水分离区中部设有气搅拌器,所述泥水分离区周围一周的池体内壁上附有用于种植植物的陶粒层,所述陶粒层底部设有污泥发酵区,所述污泥发酵区设有用于将底渣排出所述池体的排渣管;/n所述池体的底部种植层外通过防涸回流泵连接所述底部种植层上的产水出口和所述兼氧滤层上的进水布水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式生物滤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池体内壁上附有兼氧滤层、池体内壁上附有复合生物填料的好氧复合滤层和底部种植层,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和所述底部种植层之间设有种植口,所述种植口于所述底部种植层的上部设有产水出口;
所述兼氧滤层内通有从所述池体外进入的气洗管;
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内通有从所述池体外进入的通风管,所述好氧复合滤层底部有V型底板;
所述底部种植层中间为斗型的泥水分离区,所述泥水分离区中部设有气搅拌器,所述泥水分离区周围一周的池体内壁上附有用于种植植物的陶粒层,所述陶粒层底部设有污泥发酵区,所述污泥发酵区设有用于将底渣排出所述池体的排渣管;
所述池体的底部种植层外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东参赵广永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新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