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08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上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包括外形机架,外形机架的上端设有皮带输送机构,外形机架的上端左侧设有夹持机构,外形机架的内部左侧还设有双气缸顶升机构,双气缸顶升机构位于夹持机构的内部下方设置,外形机架的左侧设有除尘机构,外形机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止停气缸,外形机架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载盘感应光电传感器,载盘感应光电传感器位于除尘机构的右侧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代替人工,缩短员工操作时间,提高了产能,采用了堆叠类产品自动分料技术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杜绝了人工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了产品真镀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
本技术涉及自动上料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
技术介绍
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时,会受到分子和原子等其他粒子的碰撞与摩擦,碰撞和摩擦的结果形成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这种阻碍作用最明显的特征是导体消耗电能而发热,物体对电流的这种阻碍作用,称为该物体的电阻,电阻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目前,电阻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真镀处理,而电阻在批量真镀时需要使用传送带进行上料,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将批量电阻单个依次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上料,且在传送过程中通过人工对电阻的表面进行除尘,人工上料容易造成相邻电阻之间上料位置不统一,稳定性差,且在除尘容易发生人工意外,还需要耗费较多的劳动力,因此,提出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批量电阻真镀上料时,一般通过人工将批量电阻单个依次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上料,且在传送过程中通过人工对电阻的表面进行除尘,人工上料容易造成相邻电阻之间上料位置不统一,稳定性差,且在除尘容易发生人工意外,还需要耗费较多的劳动力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包括外形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形机架(1)的上端设有皮带输送机构(2),所述外形机架(1)的上端左侧设有夹持机构(3),所述外形机架(1)的内部左侧还设有双气缸顶升机构(4),所述双气缸顶升机构(4)位于夹持机构(3)的内部下方设置,所述外形机架(1)的左侧设有除尘机构(5),所述外形机架(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止停气缸(6),所述外形机架(1)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载盘感应光电传感器(7),所述载盘感应光电传感器(7)位于除尘机构(5)的右侧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包括外形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形机架(1)的上端设有皮带输送机构(2),所述外形机架(1)的上端左侧设有夹持机构(3),所述外形机架(1)的内部左侧还设有双气缸顶升机构(4),所述双气缸顶升机构(4)位于夹持机构(3)的内部下方设置,所述外形机架(1)的左侧设有除尘机构(5),所述外形机架(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止停气缸(6),所述外形机架(1)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载盘感应光电传感器(7),所述载盘感应光电传感器(7)位于除尘机构(5)的右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2)包括调速电机(21)、两个张紧器(22)、两组皮带轮(23)和两个钢丝皮带(24),两组所述皮带轮(23)分别位于外形机架(1)的两端上方设置,且两组皮带轮(23)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插接有支撑轴(25),两个所述支撑轴(25)分别与外形机架(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钢丝皮带(24)分别与两组皮带轮(23)中位置对应的两个皮带轮(23)传动套接,两个所述张紧器(22)分别与外形机架(1)的内部前后两侧固定连接,且两个钢丝皮带(24)分别穿过两个张紧器(22)设置,并分别与两个张紧器(22)活动连接,所述调速电机(21)位于外形机架(1)的内部下方固定设置,两个所述张紧器(22)之间下方通过第二滚动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6),所述传动轴(26)的轴壁前后两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轮并通过两个传动轮分别与两个钢丝皮带(24)传动连接,所述调速电机(21)位于外形机架(1)的内部下方固定设置,且调速电机(21)的输出端与传动轴(26)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皮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皮带(24)为聚氨酯材料制成,且钢丝皮带(24)的内部设有高强度钢丝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传李海龙刘滨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和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