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92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和与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且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通过信号引线对应电连接;所述信号引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为弧线。如此,既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又有利于改善第一显示区的衍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具有越来越高的屏占比,全面屏由于具有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显示效果,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往往正面需要为常用的前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电子感光器件预留空间。比如,这些感光器件设置在显示设备的正面顶部位置,相应位置形成非显示区,从而降低设备的屏占比。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屏占比,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开设高透光区来容置上述感光器件。随着全面屏的发展需求,需要将越来越多的电子感光器件集成到屏幕下方。例如,在显示屏幕上设置半透区,将摄像头设置在屏幕的下方且对应设置在半透区。在正常显示时,半透区可以发挥显示作用;在需要拍照或拍视频时,摄像头通过该半透区进行照片或视频的拍摄,如此半透区可同步实现显示和拍摄的功能。但是,由于半透区需要实现显示功能,部分金属走线将设置在半透区,而由于金属走线之间存在缝隙,缝隙的存在极易发生光的衍射问题,衍射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摄像头的正常成像功能,导致成像不清晰,影响拍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既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又有利于改善第一显示区的衍射现象。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和与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且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通过信号引线对应电连接;所述信号引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为弧线。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第一显示区;在正常显示阶段,该第一显示区可用来正常显示画面;在拍摄阶段,该第一显示区能够将外界的光线传输至摄像头对应位置,从而实现拍摄功能。如此,相当于将拍摄区域集成在了显示区,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另外,与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也就是说,在第一显示区对应的位置不设置像素驱动电路,而是将与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连接的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移到第二显示区,避免像素驱动电路占用第一显示区的空间,使得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与像素驱动电路通过信号引线电连接,信号引线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引线设计为弧线,可以大大减小第一显示区的衍射程度,从而减弱衍射现象对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的影响,因而有利于提升拍摄画面的清晰度,提升拍摄画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区的一种局部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显示面板的一种AA’截面图;图4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引线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引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引线与子像素的一种连接关系图;图7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引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7中显示面板的一种BB’截面图;图9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引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引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所示为图10中显示面板的一种CC’截面图;图12所示为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引线在第一显示区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3所示为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引线在第一显示区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4所示为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引线在第一显示区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5所示为图1中一个子像素对应的部分膜层结构图;图16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的阳极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7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的阳极的另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8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子像素的阴极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图19所示为第一显示区中的触控电极及对应走线的一种排布示意图;图2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全面屏设计,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区,并将摄像头等感光器件设置在半透区。在正常显示时,常规显示区和半透区均发挥显示作用;在需要拍照或拍视频时,摄像头通过半透区进行照片或视频的拍摄,从而使得半透区可同步实现显示和拍摄的功能。半透区实现显示功能时,部分金属走线将设置在半透区,金属走线之间存在缝隙时极易使得半透区发生光的衍射,从而会对摄像头的正常成像功能造成影响。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既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又有利于改善第一显示区的衍射现象。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区的一种局部示意图,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20,所述显示区10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所述第二显示区12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11;所述显示区10包括多个子像素30和与所述子像素30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40,与所述第一显示区11的所述子像素30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4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2,且所述像素驱动电路40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的子像素30通过信号引线50对应电连接;所述信号引线5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1的第一引线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n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和与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且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通过信号引线对应电连接;/n所述信号引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为弧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和与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子像素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且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子像素通过信号引线对应电连接;
所述信号引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为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存在两条所述第一引线异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各所述第一引线包括相互连接且交替设置的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对应的圆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弧线对应的圆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多个所述子像素形成多个像素单元,各所述像素单元中,任意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距离为D0,与所述第一弧线/第二弧线对应的圆的半径为R,其中,R≤2D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异层设置的所述第一引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重合;位于同层的各所述第一引线中,沿所述第一引线的排布方向,任意相邻两条第一引线之间包括第一间隔,各所述第一间隔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中排布的第一引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区中排布的所述第一引线的数量;
位于第一区的第一引线的线宽相同且均为D1,位于第二区的第一引线的线宽相同且均为D2,其中D1<D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层且在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星星马扬昭吴风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