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54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堵塞的主机,包括主体、固定机构、防堵塞机构和两个滤网,所述防堵塞机构包括检测组件、两个传动组件和两个防堵塞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盒、检测管、检测板、移动板、移动杆、弹簧和固定板,所述防堵塞组件包括圆环、转轴、连接单元和若干转杆,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气筒、第一连管、第二连管、两个喷气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喷气组件包括喷气管、连通管、两个支杆和若干喷嘴,该防堵塞的主机通过防堵塞机构,实现了清洁滤网的功能,减小了滤网堵塞的几率,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固定机构,实现了固定设备的功能,提高了主体放置的稳定性,避免主体被误碰摔倒而损坏,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的主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堵塞的主机。
技术介绍
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体(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CPU、内存、主板、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现有的主机通常通过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长期散热后,散热孔容易被灰尘堵塞,从而影响主体内外空气流通,影响散热工作,不仅如此,现有的主机通常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导致现有的主机容易因误碰而摔倒,从而增加了现有的主机损坏的几率,降低了现有的主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堵塞的主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堵塞的主机,包括主体、固定机构、防堵塞机构和两个滤网,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滤网与开口一一对应,所述滤网与开口匹配,所述滤网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堵塞机构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防堵塞机构与滤网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主体内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与防堵塞机构连接;所述防堵塞机构包括检测组件、两个传动组件和两个防堵塞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两个滤网之间,所述防堵塞组件与滤网一一对应,所述防堵塞组件设置在主体的靠近滤网的一侧,所述传动组件与防堵塞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检测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防堵塞组件连接;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盒、检测管、检测板、移动板、移动杆、弹簧和固定板,所述检测盒固定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检测管的一端与检测盒的下方连通,所述固定板与检测管的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板设置在检测管的内部,所述检测板与检测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检测管的内部,所述移动板与检测板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移动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检测管的外部,所述移动杆与通孔匹配,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的下方和固定板的上方连接,所述检测盒内设有膨胀系数较大的气体;所述防堵塞组件包括圆环、转轴、连接单元和若干转杆,所述圆环与滤网同轴设置,所述圆环的靠近滤网的一侧通过连接单元与主体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周向均匀固定在圆环的内壁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转杆的靠近滤网的一侧设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滤网抵靠;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气筒、第一连管、第二连管、两个喷气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主体的下方设有缺口,所述吸盘与缺口匹配,所述吸盘与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筒固定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气筒设置在吸盘的上方,所述气筒的下方通过第一连管与吸盘连通,所述气筒的上方与第二连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管的另一端与喷气组件连接,两个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气筒的两侧,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动力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两个喷气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内的两侧,所述喷气组件与滤网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喷气组件包括喷气管、连通管、两个支杆和若干喷嘴,所述喷气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支杆固定在主体的内壁上,所述喷嘴均匀分布在喷气管的靠近滤网的一侧,所述喷嘴与喷气管连通,所述喷气管通过连通管与第二连管的远离气筒的一端连通。作为优选,为了带动转轴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丝杆、滚珠丝杠轴承、铰接杆和传动单元,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传动组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主体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传动单元与转轴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圆孔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丝杆与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两个丝杆的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轴承套设在丝杆上,所述滚珠丝杠轴承的与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匹配的螺纹,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杆的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和滚珠丝杠轴承的外圈铰接,所述滚珠丝杠轴承与动力组件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传递动力,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送带和两个转轮,两个转轮分别与转轴和丝杆固定连接,两个转轮通过传送带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使得丝杆转动流畅,所述丝杆上涂有润滑脂。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抽气的功能,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活塞、气杆和连杆,两个活塞分别设置在气筒内的两侧,所述气筒的两侧均设有小孔,所述气杆与小孔一一对应,所述气杆的一端与活塞的靠近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气杆的另一端穿过小孔设置在气筒的外部,所述连杆的形状为L形,所述气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滚珠丝杠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限制圆环的转动方向,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若干连接块,所述主体的靠近滤网的一侧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块周向均匀固定在圆环的靠近滤网的一侧上,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块与环形槽匹配,所述连接块与环形槽滑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防止连接块与环形槽脱离,所述环形槽为燕尾槽。作为优选,为了限制移动杆的移动方向,所述通孔的水平截面形状为方形。作为优选,为了延长主体的使用寿命,所述主体的外周上涂有防腐镀锌层。作为优选,为了提升散热效果,所述主体的制作材料为铝合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堵塞的主机通过防堵塞机构,实现了清洁滤网的功能,减小了滤网堵塞的几率,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防堵塞机构相比,该防堵塞机构通过设置检测组件,不仅可以通过检测主体内的温度来判别滤网是否堵塞,还可以为清洁滤网提供动力,实用性更高,通过固定机构,实现了固定设备的功能,提高了主体放置的稳定性,避免主体被误碰摔倒而损坏,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现有的固定机构相比,该固定机构与防堵塞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不仅可以对吸盘抽气,避免吸盘漏气而影响放置的稳定性,还可以向滤网吹气,实现除尘的功能,实用性更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防堵塞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防堵塞的主机的防堵塞组件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防堵塞的主机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滤网,3.检测盒,4.检测管,5.检测板,6.固定板,7.移动板,8.移动杆,9.弹簧,10.铰接杆,11.滚珠丝杠轴承,12.丝杆,13.转轮,14.传送带,15.转轴,16.转杆,17.圆环,18.连接块,19.吸盘,20.第一连管,21.气筒,22.第二连管,23.活塞,24.气杆,25.连杆,26.连通管,27.喷气管,28.喷嘴。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防堵塞的主机,包括主体1、固定机构、防堵塞机构和两个滤网2,所述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滤网2与开口一一对应,所述滤网2与开口匹配,所述滤网2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堵塞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固定机构、防堵塞机构和两个滤网(2),所述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滤网(2)与开口一一对应,所述滤网(2)与开口匹配,所述滤网(2)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堵塞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防堵塞机构与滤网(2)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主体(1)内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与防堵塞机构连接;/n所述防堵塞机构包括检测组件、两个传动组件和两个防堵塞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两个滤网(2)之间,所述防堵塞组件与滤网(2)一一对应,所述防堵塞组件设置在主体(1)的靠近滤网(2)的一侧,所述传动组件与防堵塞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检测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防堵塞组件连接;/n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盒(3)、检测管(4)、检测板(5)、移动板(7)、移动杆(8)、弹簧(9)和固定板(6),所述检测盒(3)固定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检测管(4)的一端与检测盒(3)的下方连通,所述固定板(6)与检测管(4)的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板(5)设置在检测管(4)的内部,所述检测板(5)与检测管(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板(7)设置在检测管(4)的内部,所述移动板(7)与检测板(5)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杆(8)的一端与移动板(7)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通孔,所述移动杆(8)的另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检测管(4)的外部,所述移动杆(8)与通孔匹配,所述移动杆(8)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7)的下方和固定板(6)的上方连接,所述检测盒(3)内设有膨胀系数较大的气体;/n所述防堵塞组件包括圆环(17)、转轴(15)、连接单元和若干转杆(16),所述圆环(17)与滤网(2)同轴设置,所述圆环(17)的靠近滤网(2)的一侧通过连接单元与主体(1)连接,所述转杆(16)的一端周向均匀固定在圆环(17)的内壁上,所述转杆(16)的另一端与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转杆(16)的靠近滤网(2)的一侧设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滤网(2)抵靠;/n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19)、气筒(21)、第一连管(20)、第二连管(22)、两个喷气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主体(1)的下方设有缺口,所述吸盘(19)与缺口匹配,所述吸盘(19)与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筒(21)固定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气筒(21)设置在吸盘(19)的上方,所述气筒(21)的下方通过第一连管(20)与吸盘(19)连通,所述气筒(21)的上方与第二连管(2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管(22)的另一端与喷气组件连接,两个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气筒(21)的两侧,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动力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两个喷气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1)内的两侧,所述喷气组件与滤网(2)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管(20)和第二连管(22)内设有单向阀;/n所述喷气组件包括喷气管(27)、连通管(26)、两个支杆和若干喷嘴(28),所述喷气管(27)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支杆固定在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喷嘴(28)均匀分布在喷气管(27)的靠近滤网(2)的一侧,所述喷嘴(28)与喷气管(27)连通,所述喷气管(27)通过连通管(26)与第二连管(22)的远离气筒(21)的一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固定机构、防堵塞机构和两个滤网(2),所述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滤网(2)与开口一一对应,所述滤网(2)与开口匹配,所述滤网(2)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堵塞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防堵塞机构与滤网(2)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主体(1)内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与防堵塞机构连接;
所述防堵塞机构包括检测组件、两个传动组件和两个防堵塞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两个滤网(2)之间,所述防堵塞组件与滤网(2)一一对应,所述防堵塞组件设置在主体(1)的靠近滤网(2)的一侧,所述传动组件与防堵塞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检测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防堵塞组件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盒(3)、检测管(4)、检测板(5)、移动板(7)、移动杆(8)、弹簧(9)和固定板(6),所述检测盒(3)固定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检测管(4)的一端与检测盒(3)的下方连通,所述固定板(6)与检测管(4)的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板(5)设置在检测管(4)的内部,所述检测板(5)与检测管(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板(7)设置在检测管(4)的内部,所述移动板(7)与检测板(5)平行设置,所述移动杆(8)的一端与移动板(7)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通孔,所述移动杆(8)的另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检测管(4)的外部,所述移动杆(8)与通孔匹配,所述移动杆(8)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7)的下方和固定板(6)的上方连接,所述检测盒(3)内设有膨胀系数较大的气体;
所述防堵塞组件包括圆环(17)、转轴(15)、连接单元和若干转杆(16),所述圆环(17)与滤网(2)同轴设置,所述圆环(17)的靠近滤网(2)的一侧通过连接单元与主体(1)连接,所述转杆(16)的一端周向均匀固定在圆环(17)的内壁上,所述转杆(16)的另一端与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的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转杆(16)的靠近滤网(2)的一侧设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滤网(2)抵靠;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吸盘(19)、气筒(21)、第一连管(20)、第二连管(22)、两个喷气组件和两个动力组件,所述主体(1)的下方设有缺口,所述吸盘(19)与缺口匹配,所述吸盘(19)与缺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筒(21)固定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气筒(21)设置在吸盘(19)的上方,所述气筒(21)的下方通过第一连管(20)与吸盘(19)连通,所述气筒(21)的上方与第二连管(2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管(22)的另一端与喷气组件连接,两个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气筒(21)的两侧,所述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动力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两个喷气组件分别设置在主体(1)内的两侧,所述喷气组件与滤网(2)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管(20)和第二连管(22)内设有单向阀;
所述喷气组件包括喷气管(27)、连通管(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音时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