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45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该二次回路监视仪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次回路中分合闸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确定所述二次回路的通断状态,并记录对应于所述通断状态的通断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回路监视仪能够实时检测二次回路的通断变化情况,并记录对于二次回路的检测结果和二次回路发生状态改变的时间信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万用表无法准确获取二次回路的连接点的电压变化的问题,实现了对二次回路通断状态的自动检测和检测数据的自动保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包括一次回路及二次回路。其中的二次回路主要指220V的交流回路、220V的直流回路以及110V的直流回路。回路功能包括控制回路以及遥控回路,以遥控分合闸回路为例,如图1所示,分闸回路是通过TJB接点的闭合来实现分闸回路的导通,进而实现遥控分闸。二次回路是一个变化的回路,TJB接点闭合的时间是短暂的,大概只有20ms-100ms,刀闸在运行的时候如要检测遥控回路的完好性,当前的方法通常是通过万用表测量接点变化时的电压,由于这么短的脉冲用万用表测量会有很大的难度,工作人员需要一直盯着万用表看是否有变化,劳动强度大。且有时候甚至万用表根本无法测量,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且万用表无法保存所需要的数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更全面的回路动作情况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以准确检测二次回路的接点的电压变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次回路中分合闸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确定所述二次回路的通断状态,并记录对应于所述通断状态的通断时间。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光耦、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光耦的阳极输入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光耦的阴极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的集电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光耦的发射级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设定电压;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可选的,还包括隔离电阻,所述隔离电阻连接于所述光耦的阳极输入端。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可选的,还包括时钟模块;所述时钟模块的串行时钟输入端口、可编程频率输出端口、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口和中断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IO端口,且所述串行时钟输入端口、所述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口和所述中断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连接设定电压;所述时钟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所述设定电压;所述时钟模块用于为所述监视仪提供时钟参考,并记录对应于所述通断状态的通断时间。可选的,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数据转换通道;所述数据转换通道中的第一数据接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显示信号输出端,所述数据转换通道的第一数据发送端连接显示屏的数据接收端;所述数据转换通道中的第二数据接收端连接所述显示屏的数据发送端,所述数据转换通道的第二数据发送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接收端。可选的,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串联设置的第一滤波网络和保险装置连接充电电压,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滤波网络输出设定电压。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波网络包括第六电阻、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并联,且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解电容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保险装置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电解电容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低电位点;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低电位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参考电位点,另一端接地。可选的,所述第二滤波网络包括第二电解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和所述第五电容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阴极接地。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记录所述二次回路通断状态所对应的通断时间;所述存储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时钟控制端,且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第一上拉电阻连接设定电压;所述存储模块的数据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串行数据控制端,且所述数据端通过第二上拉电阻连接所述设定电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回路监视仪,通过设置检测模块与二次回路中分合闸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根据分合闸电路的通断情况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通过设置控制模块连接检测模块,由控制模块对检测模块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基于检测信号判断二次回路的通断情况。同时,控制模块记录检测模块输出的检测信号以及对应于检测信号的通断时间,从而运维人员可通过控制模块所记录的对于二次回路的检测数据,来判断二次回路的完好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二次回路监视仪能够实时检测二次回路的通断变化情况,并记录对于二次回路的检测结果和二次回路发生状态改变的时间信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万用表无法准确获取二次回路的连接点的电压变化的问题,实现了对二次回路通断状态的自动检测和检测数据的自动保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遥控分合闸回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二次回路监视仪时钟模块的电路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二次回路监视仪显示模块的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的结构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二次回路监视仪电源模块的电路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的结构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二次回路监视仪EEPROM的电路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二次回路监视仪SD卡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随着监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为贯彻落实网省公司调控一体化工作部署,稳步推进电网刀闸设备远方操作应用,要求对所有具备完整遥控回路的刀闸开展调控自动化系统遥控功能测试。大部分的设备都是处在运行的状态,无法进行大面积的停电来做单一的刀闸遥控调试操作,因此刀闸遥控功能测试采取的方法是不停电测试。为了安全起见,该方法需要断开全站刀闸的电机电源,无法通过刀闸的分合闸接触器的动作情况来判断回路是否完好。目前测试的方法是主站进行遥控的分刀闸,工作人员在刀闸机构箱用万用表测遥控分合闸回路,通过观察电压的变化来判断回路的完好性。由于二次回路是一个变化的回路,分闸TJB接点闭合的时间是短暂的,大概20ms-100ms,当刀闸在运行的时候要检测遥控回路的完好性,此时的方法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n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次回路中分合闸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确定所述二次回路的通断状态,并记录对应于所述通断状态的通断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回路监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次回路中分合闸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确定所述二次回路的通断状态,并记录对应于所述通断状态的通断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回路监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光耦、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光耦的阳极输入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光耦的阴极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的集电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光耦的发射级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设定电压;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回路监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电阻,所述隔离电阻连接于所述光耦的阳极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回路监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回路监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钟模块;
所述时钟模块的串行时钟输入端口、可编程频率输出端口、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口和中断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IO端口,且所述串行时钟输入端口、所述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口和所述中断输出端口分别通过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连接设定电压;
所述时钟模块的使能端连接所述设定电压;
所述时钟模块用于为所述监视仪提供时钟参考,并记录对应于所述通断状态的通断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回路监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数据转换通道;
所述数据转换通道中的第一数据接收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锋黄淼华陈晓鹏梁健李鹏飞王铁柱袁惠伟纪经涛王庆生黎建彪彭宏亮钟日平杨世浩余国雄梁景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