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控冲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20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控冲水阀,包括固定连接的底座及顶盖、安装在底座与顶盖之间的阀芯组件;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下腔体、进水流道及排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延伸至下腔体中部,同侧上端面设置有使进水流道与下腔体实现连通的下内孔;所述顶盖内设置有上腔体、气控流道及上内孔;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内,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阀芯、膜片及下阀芯、套设在上阀芯外侧的复位弹簧,上阀芯嵌套配合在上内孔中,下阀芯可受复位弹簧作用延伸至下内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底座、顶盖及阀芯组成,结构设计紧凑,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得空间利用和零件配置比较方便和容易,同时安全性能高、可靠性能高、维护保养耗时少且费用低,使用不受环境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控冲水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厕所相关设备用冲水阀
,特别涉及一种气控冲水阀。
技术介绍
真空厕所相关设备是指真空马桶、真空小便器等卫生设备,其中冲水阀是内部重要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冲水阀主要采用电磁水阀技术;更具体的说,主要采用三种方案,第一种是电磁铁通电吸附其中的铁芯,通过铁芯的伸缩来控制水阀中膜片的开闭;第二种是电磁铁通电会旋转水阀中的球形阀芯转子而关闭水阀;第三种是采用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式结构,这三种电磁驱动的冲水阀存在如下共性问题:(1)真空马桶安装现场环境要求必须配置方便取用的电线电缆和插排,对于新农村旱厕升级改造成真空马桶后期需要使用大量的电线和插排,项目投入成本比较大;同时配置好的电线电缆和插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首先是插排和电缆的质量问题,其次是接线问题;(2)用电环境不稳定,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比如大西北项目,农村电力不稳定,个别的地方晚上凌晨是不通电的,这段时间就没法用了,或者影响使用效果;(3)耗电量比较大,第一代真空马桶和竞品真空马桶中,只要是采用电驱动的技术方案,都存在用电量的问题,特别是冬天气候寒冷,和夏日酷热难耐的极端天气,耗电量更大;(4)存在安全隐患,电驱动过程中,真空马桶使用环境禁止有水,特别是洪水,而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山区,洪涝灾害和泥石流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不仅会导致设备故障,而且会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构成致命威胁;(5)维保耗时和费用高,一套真空马桶中真空排污阀和冲水水阀各需要一个电磁滑阀开关,相关的配套零件(比如管接头、喉箍等)数量也比较多,占用空间也大,而且这两个电磁阀外观几乎是一样的,尽管一个是二位二通电磁阀,另一个是二位三通电磁阀,但项目安装数量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连接干扰,比如接错管路。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进口气控冲水阀,但是其适用的进水口水压压力范围有限,不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水压压力,特别是农村水压波动幅度较大的场合,以及山区和丘陵村镇供水管路;因此本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气控冲水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控冲水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水阀投入成本大、安全隐患大、对使用环境要求高且维护困难的问题,同时解决目前市场上已出现的气控水阀适用水压范围有限而引起使用环境受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控冲水阀,包括固定连接的底座及顶盖、安装在底座与顶盖之间的阀芯组件;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下腔体、与下腔体相连通的进水流道及排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延伸至下腔体中部,同侧上端面设置有使进水流道与下腔体实现连通的下内孔;所述顶盖内设置有上腔体、与上腔体相连通的气控流道及上内孔;所述底座与顶盖内部还设置有与进水流道及上内孔相连通的侧流道;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内,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阀芯、膜片及下阀芯、套设在上阀芯外侧的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下腔体包括由上至下同轴设置的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径大于第二空腔内径,并在侧壁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具有一呈环形设置的插槽。优选的,所述顶盖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盖体及下盖体,所述上腔体、气控流道及上内孔均设置在下盖体内,所述上内孔与上腔体同轴设置,并分别延伸至下盖体上下端面处,所述下盖体下端嵌套配合在第一空腔内,且下盖体与底座上端面接触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上盖体盖设在下盖体上端面,且连接的端面处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优选的,所述侧流道包括设置在底座内与进水流道相连通的第一流道、设置在下盖体内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连通第二流道及上内孔的槽口,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接处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所述第二流道由下盖体侧壁开设,端部封堵有第一唇形密封圈。优选的,所述上阀芯、膜片及下阀芯同轴设置,并通过一长杆螺丝贯穿固定连接,所述上阀芯上端嵌套配合在上内孔中,且与上内孔接触的上内孔侧壁内设置有第二唇形密封圈,处在上腔体内的上阀芯外侧壁上套设复位弹簧;所述下阀芯下端可通过复位弹簧作用延伸至下内孔中,且下阀芯下端部侧壁与下内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O型密封圈;所述膜片内侧端固定在上阀芯与下阀芯之间,呈环形设置的侧边向下折弯并嵌套配合在插槽内。优选的,所述上阀芯与下阀芯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面积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由底座、顶盖及阀芯组成,结构设计紧凑,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得安装时的空间利用和零件配置比较方便和容易,当投入冲水管路中使用时,只需要配置一个气控冲水阀,不需要配置传统结构中的二位二通电磁阀,投入成本低。(2)采用压差动力驱动阀芯组件开闭,避免传统结构中所需使用的电能,安全性能更高,且不会引起人身安全事故。(3)可靠性能高,不会受到恶劣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突发自然灾害和突然停电均能保证气控冲水阀正常工作。(4)维护保养耗时少且费用低,膜片坏了直接换新,拆卸简便快捷,而且不用配置电线和插排,项目成本费用少,而且由于每个冲水管路中只有一个气控冲水阀,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安装时出现装配错误的问题。(5)本专利技术的气控冲水阀不受冲水管路中水压压力的影响和限制,可以应用在更广的高低海拔客户群,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控冲水阀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控冲水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控冲水阀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底座的1/2剖视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顶盖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下盖体的1/4剖视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阀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阀芯组件的1/2剖视结构图。其中:1、底座;11、下腔体,12、进水流道,13、排水流道,14、下内孔,15、第一空腔,16、第二空腔,17、插槽;2、顶盖;21、上盖体,22、下盖体,23、上腔体,24、气控流道,25、上内孔,26、限位导向片;3、阀芯组件;31、上阀芯,32、复位弹簧,33、膜片,34、下阀芯,35、减重孔,36、长杆螺丝;4、侧流道;41、第一流道,42、第二流道,43、槽口;51、第一O型密封圈,52、第二O型密封圈,53、第三O型密封圈,54、第四O型密封圈54;61、第一唇形密封圈,62、第二唇形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气控冲水阀,包括固定连接的底座1及顶盖2、安装在底座1与顶盖2之间的阀芯组件3,用以实现压差动力驱动阀芯组件3的开闭。如图4、图5所示,底座1内设置有下腔体11、与下腔体11相连通的进水流道12及排水流道13;下腔体11包括由上至下同轴设置的第一空腔15及第二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控冲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底座及顶盖、安装在底座与顶盖之间的阀芯组件;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下腔体、与下腔体相连通的进水流道及排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延伸至下腔体中部,同侧上端面设置有使进水流道与下腔体实现连通的下内孔;所述顶盖内设置有上腔体、与上腔体相连通的气控流道及上内孔;所述底座与顶盖内部还设置有与进水流道及上内孔相连通的侧流道;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内,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阀芯、膜片及下阀芯、套设在上阀芯外侧的复位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控冲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底座及顶盖、安装在底座与顶盖之间的阀芯组件;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下腔体、与下腔体相连通的进水流道及排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延伸至下腔体中部,同侧上端面设置有使进水流道与下腔体实现连通的下内孔;所述顶盖内设置有上腔体、与上腔体相连通的气控流道及上内孔;所述底座与顶盖内部还设置有与进水流道及上内孔相连通的侧流道;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内,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阀芯、膜片及下阀芯、套设在上阀芯外侧的复位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控冲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包括由上至下同轴设置的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径大于第二空腔内径,并在侧壁处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具有一呈环形设置的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控冲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盖体及下盖体,所述上腔体、气控流道及上内孔均设置在下盖体内,所述上内孔与上腔体同轴设置,并分别延伸至下盖体上下端面处,所述下盖体下端嵌套配合在第一空腔内,且下盖体与底座上端面接触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利兴
申请(专利权)人:清环拓达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