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513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区块的基础地质及生产概况,确定油井的生产动态特征;(2)获取油井生产基础数据;(3)图版建立及分析:(31)建立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32)建立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33)建立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图版。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以分析得出正常生产油井、异常生产需要措施油井、需要保护油井、措施有效井、措施无效井等生产动态分析的关键参数,为生产动态分析人员提供直观明确选井依据,提高生产动态分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藏开发动态分析评价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油田稳产的需要,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及油井措施挖潜已经成为各大油田生产中的核心工作内容。如何能够针对一个生产区块进行整体生产特征分析、正常生产井与异常井快速筛选、措施井效果分析及对比等进行快速识别,用比较简单明确的图版或计算关系式进行表达,是目前油田进行生产动态分析亟需解决的一项难题。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动态分析包括生产动态分析及油层(藏)动态分析,其中生产动态分析主要针对于单井,包括产油井及注水井;油藏动态分析主要以井组、区块等为单元进行的分析。以上分析主要针对生产动态曲线、压力、产量、含水变化(油气水分布)、井下技术状况、工作制度、生产能力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但以上分析方法未能提供一种快速的油井措施井/层优选及措施类型判断的方法,也未对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对油井产能贡献进行聚类分析,对于现场动态分析人员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可以快速对区块油井进行分析诊断的图版或分析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该方法可以对整个区块采油井进行快速筛选,明确正常生产井及异常生产井状况,可以对油井有效措施类型进行快速识别,建立适合于该区块的一种应用图版,利用该图版可以有效提高区块油井管理水平,降低动态分析人员工作量,提高动态分析效率及准确程度,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对整个区块采油井进行快速筛选,明确正常生产井及异常生产井状况,可以对油井有效措施类型进行快速识别,建立适合于该区块的一种应用图版,可以有效提高井区块油井管理水平,降低动态分析人员工作量,提高动态分析效率及准确程度,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在于: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区块的基础地质及生产概况,确定油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包括油井生产层位、投产类型、边底水发育状况、注水状况、裂缝发育状况;(2)获取油井生产基础数据,包括油井同一生产层位的初期及措施后稳定产油量、产液量、含水率等数据,油层有效厚度、油层有效渗透率;若为多层系生产井则需进行产量劈分;(3)图版建立及分析:(31)建立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311)结合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定义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具有函数关系,得到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定义为初期图版;(312)采用聚类分析,将所述初期图版划分为三个区间条带,分别为: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及优势生产区间条带;其中,优势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上,异常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下,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继续保持生产,位于优势区间条带内的油井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制度保证其持续稳定生产,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需要措施调整,提高其产量;(32)建立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321)结合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定义油井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具有函数关系;(322)将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数据投影到步骤(31)建立的初期图版中,即可明确措施效果,如果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经措施调整后移动到正常生产区间条带或优势生产区间条带,或者向正常生产区间条带或优势生产区间条带移动,则说明该类措施有效;否则,说明其措施无效果,需改变措施类型;(33)建立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图版:(331)建立区间连续生产油井(即生产期间内未做措施)的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图版,经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三个区间条带,分别是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及优势生产区间条带;其中,优势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上,异常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下;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只需保持继续生产即可;位于优势区间条带内的油井表示其在区间生产时间内油井产量高、递减慢;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的油井表明其生产过程内产量递减较快,需要措施调整;(332)将区间连续生产且中途做过措施的油井的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投影至步骤(331)建立的图版中,即可明确措施效果,经措施调整后落于正常或优势生产区间条带,则说明该类措施有效;否则,说明其措施无效果,需调整措施类型。优选地,所述油层有效厚度由测井二次解释及试油试采资料确定。优选地,所述油层有效渗透率根据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确定。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分析方法,分析样本数量不少于30。步骤(312)中所述正常生产区间条带的宽度根据聚类分析方法中的判别函数系数确定,具体与油层有效厚度、油层有效渗透率、油井产量、流体高压物性、油井压裂类型这些数据相关,根据区块油井的实际生产情况而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以分析得出正常生产油井、异常生产需要措施油井、需要保护油井、措施有效井、措施无效井等生产动态分析的关键参数,为生产动态分析人员提供直观明确选井依据,提高生产动态分析效率,指导油井措施挖潜;分析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可以得出油井的生产特征,如正常区间条带内油井属于正常生产井,其后续需要保持合理的生产制度进行稳定生产即可;针对于优势区间条带之上的油井,说明该类油井(具有相同的稳产地质基础)对于产量的贡献高于正常区间条带内油井,后期需要优化工作制度,否则无法持续稳定生产;针对于正常区间条带之下的油井,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稳产地质基础(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但由于工程等其它原因造成相对应生产层位不能发挥正常生产能力,为下一步需要措施的油井;分析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可以得出油井措施后的生产特征,如处于异常区间条带下的油井经过措施后产量数据发生变化,其向正常区间条带或正常区间条带上部移动,说明该类措施对于油井有效;否则,说明该类措施类型对于油井无效,需更换措施类型;分析油井稳定生产区间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图版,可以辅助得到油井目前生产及措施后的生产特征,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在区间段内产量递减较快,需要措施调整,以此可以辅助判断油井措施;同时将措施后油井产量数据投影其上可知,如其落于优势或正常生产区间条带,说明该类措施对于油井有效;否则,该类措施对于油井无效,需调整措施类型。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明确区块的基础地质及生产概况,确定油井的生产动态特征;/n(2)获取油井生产基础数据,包括油井同一生产层位的初期及措施后稳定产油量、产液量、含水率,油层有效厚度、油层有效渗透率;若为多层系生产井则需进行产量劈分;/n(3)图版建立及分析:/n(31)建立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n(311)结合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定义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具有函数关系,得到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定义为初期图版;/n(312)采用聚类分析,将所述初期图版划分为三个区间条带,分别为: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及优势生产区间条带;其中,优势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上,异常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下;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继续保持生产,位于优势区间条带内的油井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制度保证其持续稳定生产,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需要措施调整,提高其产量;/n(32)建立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n(321)结合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定义油井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具有函数关系;/n(322)将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数据投影到步骤(31)建立的初期图版中,即可明确措施效果,如果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经措施调整后移动到正常生产区间条带或优势生产区间条带,或者向正常生产区间条带或优势生产区间条带移动,则说明该类措施有效;否则,说明其措施无效果,需改变措施类型;/n(33)建立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图版:/n(331)建立区间连续生产油井的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图版,经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三个区间条带,分别是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及优势生产区间条带;其中,优势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上,异常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下;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只需保持继续生产即可;位于优势区间条带内的油井表示其在区间生产时间内油井产量高、递减慢;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的油井表明其生产过程内产量递减较快,需要措施调整;/n(332)将区间连续生产且中途做过措施的油井的产液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投影至步骤(331)建立的图版中,即可明确措施效果,经措施调整后落于正常或优势生产区间条带,则说明该类措施有效;否则,说明其措施无效果,需调整措施类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产量及含水变化主控因素聚类分析的措施井/层快速筛选图版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明确区块的基础地质及生产概况,确定油井的生产动态特征;
(2)获取油井生产基础数据,包括油井同一生产层位的初期及措施后稳定产油量、产液量、含水率,油层有效厚度、油层有效渗透率;若为多层系生产井则需进行产量劈分;
(3)图版建立及分析:
(31)建立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
(311)结合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定义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具有函数关系,得到油井初期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定义为初期图版;
(312)采用聚类分析,将所述初期图版划分为三个区间条带,分别为: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及优势生产区间条带;其中,优势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上,异常生产区间条带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之下;位于正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继续保持生产,位于优势区间条带内的油井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制度保证其持续稳定生产,位于异常生产区间条带内的油井,需要措施调整,提高其产量;
(32)建立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的关系图版:
(321)结合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定义油井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分别与油层有效厚度及地层系数具有函数关系;
(322)将措施后稳定产油量及产液量数据投影到步骤(31)建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卫卫凃兴平刘滨党海龙郭欢迎张天龙张亮蔺建武高涛崔鹏兴李留杰王小锋侯玢池王谦孙欣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