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它属于电力机械施工工艺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法具体如下:布置施工现场:将抱杆各部件、机构、钢丝绳等运至指定施工位置;将底架基础运至处理好的地面上,打设好拉线;安装好顶升套架与顶升油缸;通过引进小车依次引进塔顶节,上、下支座回转支撑,标准节,过渡节等;通过口500抱杆将吊臂吊至安装位置,并用销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它属于电力机械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力抱杆作为输电铁塔的专用组塔设备,电力抱杆的顶升立塔过程就需要顶升套架;现有在组立抱杆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等相关缺陷,没有加深对相关组塔工艺的研究,在顶升、降塔过程中,包括上、下支座,塔顶等竖向部件都要通过吊车起吊,既浪费了时间,金钱,若在山区,吊车等大型起吊设备也无法进入,同时高空吊装作业增多,不安全因素也会加大。公开日为2018年07月06日,公开号为CN108252564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悬浮式多抱杆组塔施工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主要通过使用多个辅助次抱杆配合主抱杆作业,多抱杆共同实现塔件吊装,虽然该专利解决了悬浮式抱杆组塔施工方法中使塔架受力的技术问题,大大减少了塔架的负担,同时施工操作简单合理,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使其成塔的安全性有所保障;但是一些地方起吊设备无法进入,高空吊装作业增多,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因此,提供一种能保证整机的竖向构件都能够通过顶升套架进行安装,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节约成本、技术高效的新型组立抱杆的工艺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抱杆在组立过程中高空作业量少,安全性能高,操作方便的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布置施工现场:将抱杆各部件、机构和钢丝绳运至指定位置;将底架基础在安装位置组装完成,并打设好地拉线;将油缸下端与底架基础油缸耳座连接;底架基础套架支座上垫若干枕木,并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枕木之上;将顶升承台安装于套架上段结构上,并与顶升油缸上端连接,打设套架拉线;将顶升杆置于套架上端结构与顶升承台之间,准备顶升;顶升油缸顶升至最大行程,取出枕木,将套架下段结构引进至套架上段结构下方,用螺栓组件将套架下段结构与底架基础的套架座连接紧固;回收油缸,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套架下段结构上,并用螺栓组件连接紧固;将吊杆进行安装,至此套架安装完成,取出顶升杆;然后依次将塔顶、上支座、下支座、标准节和过渡节通过引进小车引进,并顶升;吊臂通过口500抱杆起吊至安装位置,并用销轴连接好。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安装底架基础所在的平面需平整,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符合抱杆技术文件要求,安装调整完成后保证倾斜度符合要求。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底架基础上的基础滑轮最后进行安装。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吊装吊臂时,先在地面上用螺栓将各臂节连接在一起,组装成整体,然后放到一定高度的支架上,用口抱杆将其缓慢吊至指定安装位置。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整机的所有竖向构件通过顶升方式进行安装,全过程无需人力翻动爬爪,仅需人力安装连接螺栓。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操作液压顶升机构时,保证两边的油缸同时进行顶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施工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抱杆在组立过程中高空作业量少,安全性能高,操作方便,节约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本实施例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布置施工现场:将抱杆各部件、机构、钢丝绳等运至指定施工位置。将底架基础在安装场地上组装完成,并打好地拉线:安装底架基础所在的平面需平整,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抱杆技术文件要求,安装调整完成后保证倾斜度符合要求;将油缸下端与底架基础油缸耳座连接;于底架基础套架支座上垫若干枕木,并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枕木之上;将顶升承台安装于套架上段结构上,并与顶升油缸上端连接(顶升承台上爬爪暂时不安装),打设套架拉线,并在后续套架顶升步骤中注意拉线的松紧程度,保证套架在顶升安装过程的平衡稳定。将顶升杆置于套架上端结构与顶升承台之间(在顶升过程使承台能够承托住套架上端结构),准备顶升;顶升油缸顶升至最大行程,取出枕木,将套架下段结构引进至套架上段结构下方,用螺栓组件将套架下段结构与底架基础的套架座连接紧固;回收油缸,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套架下段结构上,并用螺栓组件连接紧固。将吊杆进行安装;至此套架安装完成(爬爪、走台未安装);取出顶升杆。将塔顶节一引进至套架中(竖直方向干涉则将塔顶节一略微放斜后引进);通过两股钢丝绳将顶升承台横梁与塔顶节一相连(钢丝绳可置于爬爪耳板之间,以防止横向窜动);通过顶升油缸带动塔顶节一上升,使其被顶升高度大于一定高度。(若一次顶升达不到顶升高度要求可在初次顶升后在塔顶节一下增加枕木后重新捆绑钢丝绳进行两次顶升);将塔顶节二通过引进系统引进;回缩油缸使塔顶节一置于塔顶节二上,并通过螺栓组进行连接紧固;安装套架顶升承台爬爪、套架各走台。准备后续顶升加高。通过类似方法将塔顶节二(分别引进),塔顶节三与上支座、下支座及回转支撑引进、顶升,并完成连接紧固。引进标准节过渡节至下支座超出套架顶部(标准节之间通过螺栓组相连接)。吊装吊臂:把吊臂搁置在0.6m左右高的支架上,各节吊臂间用螺栓组连接在一起。安全绳一头连接到吊臂,一边连接到塔顶,用口500抱杆将吊臂吊装至上支座位置(也可通过塔顶滑轮与辅助起吊钢丝绳抬吊至所需位置),将吊臂整体吊装至上支座高度,用销轴连接将臂根与上支座连接。继续顶升,直至过渡段超出套架,并安装引出梁,引出梁与过渡节螺栓组件相连接;串绕起升、变幅钢丝绳。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专利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布置施工现场:将抱杆各部件、机构和钢丝绳运至指定位置;/n将底架基础在安装位置组装完成,并打设好地拉线;将油缸下端与底架基础油缸耳座连接;底架基础套架支座上垫若干枕木,并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枕木之上;/n将顶升承台安装于套架上段结构上,并与顶升油缸上端连接,打设套架拉线;/n将顶升杆置于套架上端结构与顶升承台之间,准备顶升;顶升油缸顶升至最大行程,取出枕木,将套架下段结构引进至套架上段结构下方,用螺栓组件将套架下段结构与底架基础的套架座连接紧固;/n回收油缸,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套架下段结构上,并用螺栓组件连接紧固;将吊杆进行安装,至此套架安装完成,取出顶升杆;/n然后依次将塔顶、上支座、下支座、标准节和过渡节通过引进小车引进,并顶升;吊臂通过抱杆起吊至安装位置,并用销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布置施工现场:将抱杆各部件、机构和钢丝绳运至指定位置;
将底架基础在安装位置组装完成,并打设好地拉线;将油缸下端与底架基础油缸耳座连接;底架基础套架支座上垫若干枕木,并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枕木之上;
将顶升承台安装于套架上段结构上,并与顶升油缸上端连接,打设套架拉线;
将顶升杆置于套架上端结构与顶升承台之间,准备顶升;顶升油缸顶升至最大行程,取出枕木,将套架下段结构引进至套架上段结构下方,用螺栓组件将套架下段结构与底架基础的套架座连接紧固;
回收油缸,将套架上段结构置于套架下段结构上,并用螺栓组件连接紧固;将吊杆进行安装,至此套架安装完成,取出顶升杆;
然后依次将塔顶、上支座、下支座、标准节和过渡节通过引进小车引进,并顶升;吊臂通过抱杆起吊至安装位置,并用销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立抱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鹤翔,童琦,李维波,姚成凯,周立宏,张瑞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