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7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一级喷淋单元、二级喷淋单元和供液管;一级喷淋单元包括中效吸收塔,中效吸收塔底端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液口且其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口,中效吸收塔内设有中效喷淋机构;二级喷淋单元包括高效吸收塔,高效吸收塔顶端设有尾气排出口且其底端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液口,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中效吸收塔的第一出气口连通;高效吸收塔内设有高效喷淋机构,供液管与高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吸收塔结构后串联安装、优化吸收液加料方式,可以在保证尾气排放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吸收液中的溶剂浓度,降低了吸收液的用量,从而降低吸收液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薄膜最普遍的生产方法,先由二胺与二酐在非质子高极性溶剂中聚合成聚酰胺酸(PAA),然后用铝箔法或者流延法或者拉伸法将聚酰胺酸制成聚酰亚胺薄膜(PI膜)。然而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平均每生产1吨聚酰亚胺薄膜、就有4吨左右的有机溶剂随尾气排出,在保证尾气达标的前提下降低溶剂回收成本是每个聚酰亚胺薄膜厂家都要面临的难题。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尾气目前使用喷淋吸收所获得的吸收液浓度不超过20%,在精馏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热量去除吸收液中的液分,导致溶剂回收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一级喷淋单元、二级喷淋单元和供液管;一级喷淋单元包括中效吸收塔,中效吸收塔底端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液口且其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口,中效吸收塔内设有中效喷淋机构;二级喷淋单元包括高效吸收塔,高效吸收塔顶端设有尾气排出口且其底端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液口,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中效吸收塔的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排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中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高效吸收塔内设有高效喷淋机构,供液管与高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优选的,一级喷淋单元还包括初效吸收塔,初效吸收塔底端设有尾气进管、吸收液排出管且其顶端设有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一进气口连通,初效吸收塔内设有初效喷淋机构,初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一排液口连通。优选的,初效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初效吸收塔顶端的初效喷淋管,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一泵,第一泵通过第一导液管与初效喷淋管连通。优选的,初效喷淋机构还包括多个位于初效喷淋管下方的第一回流喷淋管,初效吸收塔底端设有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上设有多个第一回流泵,多个第一回流泵通过多个第四导液管分别与多个第一回流喷淋管连接;优选的,初效吸收塔内位于任一第一回流喷淋管下方位置均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包括筛板以及在筛板上堆积的不锈钢球。优选的,中效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效吸收塔顶端的中效喷淋管,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泵,第二泵通过第二导液管与中效喷淋管连通。优选的,中效喷淋机构还包括多个位于中效喷淋管下方的第二回流喷淋管,中效吸收塔底端设有第二回流管,第二回流管上设有多个第二回流泵,多个第二回流泵通过多个第五导液管分别与多个第二回流喷淋管连接;优选的,中效吸收塔内位于任一第二回流喷淋管下方位置均设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包括筛板以及在筛板上堆积的不锈钢球。优选的,高效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高效吸收塔顶端的高效喷淋管,供液管上设有第三泵,第三泵通过第三导液管与高级喷淋管连通。优选的,高效喷淋机构还包括多个位于高效喷淋管下方的第三回流喷淋管,高效吸收塔底端设有第三回流管,第三回流管上设有多个第三回流泵,多个第三回流泵通过多个第六导液管分别与多个第三回流喷淋管连接;优选的,高级吸收塔内位于任一第三回流喷淋管下方位置均设有第三填料层,第三填料层包括筛板以及在筛板上堆积的不锈钢球;优选的,高效吸收塔内位于高效喷淋管下方位置设有第四填料层,第四填料层包括筛板以及在筛板上堆积的不锈钢球。优选的,尾气进管、第三管道和/或第一管道内至少设有一台增压风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充分利用了不同浓度吸收液吸收速度不同的特点,通过合理分配喷淋机构在吸收塔的组合方式,将尾气的喷淋吸收阶段分成三个阶段,优化了吸收液的加料和连通方式,并预留了增压风机的安装位置来控制吸收塔内的空塔流速,可以在保证尾气达标的前提下,将喷淋吸收液的浓度提高40%以上,吸收液的提纯成本降低25%;虽然喷淋机构的数量增多,使喷淋回收的运行成本提高了5%,所以总的溶剂回收成本会降低20%左右,弥补了因为增设喷淋设施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主动环保的积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生产尾气的风量为100000m3/h、二甲基乙酰胺含量为7.5g/m3、尾气排放≤50mg/m3,来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情况: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一级喷淋单元、二级喷淋单元和供液管6;其中:一级喷淋单元包括中效吸收塔1和初效吸收塔7。中效吸收塔1底端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液口且其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口,中效吸收塔1内设有中效喷淋机构。初效吸收塔7底端设有尾气进管8、吸收液排出管9且其顶端设有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10与第一进气口连通,初效吸收塔7内设有初效喷淋机构,初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通过第四管道11与第一排液口连通。二级喷淋单元包括高效吸收塔2,高效吸收塔2顶端设有尾气排出口3且其底端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液口,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4与中效吸收塔1的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排液口通过第二管道5与中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高效吸收塔2内设有高效喷淋机构,供液管6与高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本实施例中,尾气进管8、第三管道10和/或第一管道4内至少设有一台增压风机。本技术工作时,由供液管6向高效喷淋机构提供吸收液,高效喷淋机构喷出吸收液后落到高效吸收塔2底端,吸收液再由第二管道5导入中效喷淋机构,中效喷淋机构喷出吸收液后落到中效吸收塔1底端,吸收液再由第四管道11导入初效喷淋机构,初效喷淋机构喷出吸收液后,吸收液落到初效吸收塔7底端并从吸收液排出管9排出进入精馏设备进行下一步工序;尾气由尾气进管8进入初效吸收塔7内,尾气与初效喷淋机构喷出的吸收液进行充分接触进行初效吸收,然后尾气由第二出气口、第三管道10、第一进气口进入中效吸收塔1内,尾气与中效喷淋机构喷出的吸收液进行充分接触进行中效吸收,然后尾气由第一出气口、第一管道4、第二进气口进入高效吸收塔2内,尾气与高效喷淋机构喷出的吸收液进行充分接触进行高效吸收,然后尾气由尾气排出口3排出。本实施例中,初效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初效吸收塔7顶端的初效喷淋管12,第四管道11上设有第一泵14,第一泵14通过第一导液管13与初效喷淋管12连通。初效喷淋机构还包括两个位于初效喷淋管12下方的第一回流喷淋管24,初效吸收塔7底端设有第一回流管25,第一回流管25上设有两个第一回流泵26,两个第一回流泵26通过两个第四导液管27分别与两个第一回流喷淋管24连接。进一步的,初效吸收塔7内位于任一第一回流喷淋管24下方位置均设有第一填料层15,第一填料层15包括筛板以及在筛板上堆积的不锈钢球。本实施例中,尾气在初效吸收塔7内进行初效吸收阶段,尾气进入后与初效喷淋管12的高效雾化喷头大流量循环喷淋吸收,此处的空塔流速降低、液气比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喷淋单元、二级喷淋单元和供液管(6);/n一级喷淋单元包括中效吸收塔(1),中效吸收塔(1)底端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液口且其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口,中效吸收塔(1)内设有中效喷淋机构;/n二级喷淋单元包括高效吸收塔(2),高效吸收塔(2)顶端设有尾气排出口(3)且其底端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液口,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4)与中效吸收塔(1)的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排液口通过第二管道(5)与中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高效吸收塔(2)内设有高效喷淋机构,供液管(6)与高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喷淋单元、二级喷淋单元和供液管(6);
一级喷淋单元包括中效吸收塔(1),中效吸收塔(1)底端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液口且其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口,中效吸收塔(1)内设有中效喷淋机构;
二级喷淋单元包括高效吸收塔(2),高效吸收塔(2)顶端设有尾气排出口(3)且其底端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液口,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4)与中效吸收塔(1)的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排液口通过第二管道(5)与中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高效吸收塔(2)内设有高效喷淋机构,供液管(6)与高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喷淋单元还包括初效吸收塔(7),初效吸收塔(7)底端设有尾气进管(8)、吸收液排出管(9)且其顶端设有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三管道(10)与第一进气口连通,初效吸收塔(7)内设有初效喷淋机构,初效喷淋机构的进液口通过第四管道(11)与第一排液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初效喷淋机构包括设置在初效吸收塔(7)顶端的初效喷淋管(12),第四管道(11)上设有第一泵(14),第一泵(14)通过第一导液管(13)与初效喷淋管(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高效喷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初效喷淋机构还包括多个位于初效喷淋管(12)下方的第一回流喷淋管(24),初效吸收塔(7)底端设有第一回流管(25),第一回流管(25)上设有多个第一回流泵(26),多个第一回流泵(26)通过多个第四导液管(27)分别与多个第一回流喷淋管(24)连接;初效吸收塔(7)内位于任一第一回流喷淋管(24)下方位置均设有第一填料层(15),第一填料层(15)包括筛板以及在筛板上堆积的不锈钢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春才许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