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4606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方法,该结构包括:中芯件,包括连接中段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的两个端头;两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用于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且相对设置的两弧形件和分别铰接于所述弧形件的两支承杆,两所述支撑套件的支承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两所述支撑套件的弧形件在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且在所述连接中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及顶推件,所述顶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中芯件的同一端的端头和支承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薄壁圆管的传统的内衬圆环支撑存在容易测鲜滑动倾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针对大直径薄壁无肋圆管结构,其在运输或者存放过程中,由于自身刚度不足,容易产生变形。圆管的传统的内衬圆环支撑,在圆管的居中的部位不易安装,且圆环自身容易侧向滑动倾斜,支撑可靠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方法,以解决薄壁圆管的传统的内衬圆环支撑存在容易测鲜滑动倾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包括:中芯件,包括连接中段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的两个端头;两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用于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且相对设置的两弧形件和分别铰接于所述弧形件的两支承杆,两所述支撑套件的支承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两所述支撑套件的弧形件在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且在所述连接中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及顶推件,所述顶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中芯件的同一端的端头和支承杆。进一步的,所述弧形件的弧度与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的弧度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弧形件的圆心角为90°。进一步的,还包括芯杆组件,所述连接中段和所述端头分别开设有导向贯孔,所述芯杆组件滑设于所述连接中段和所述端头的导向贯孔中。进一步的,所述芯杆组件包括:同向设置的两杆体;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套环,两所述杆体一一对应地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套环中,所述导向贯孔为条形孔,所述芯杆组件的宽度适配于所述导向贯孔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杆体的侧壁设有锁块,在所述弧形件支撑于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后,转动所述杆体以令所述锁块抵靠于所述端头的远离所述连接中段的一端的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弧形件的外侧粘贴有防滑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两个端头从连接中段的两端拆卸下来,并将支撑套件的两弧形件相互合拢;在支撑套件的两弧形件合拢后,将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设置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待支撑工位上;在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待支撑工位后,推动两所述端头朝向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靠近,并将两所述端头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使得两所述支撑套件的弧形件支撑于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上、两所述支撑套件的的弧形件在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且在所述连接中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连接中段的两端的套支撑套件分别稳固的错位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避免本专利技术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侧向(沿大直径薄壁圆管的长度方向)滑动倾斜,由于其自身结构能保持平衡不侧滑倾倒,能为圆管提供可靠支撑,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支撑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芯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锁块与端头的锁合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芯件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合拢至撑开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芯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锁块与端头的锁合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芯件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合拢至撑开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包括:中芯件1、两套支撑套件2和顶推件3。具体的,中芯件1包括连接中段11和端头12。端头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头12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中段1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中段呈筒形。支撑套件2包括两弧形件21和两支承杆22。弧形件21用于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两弧形件21相对设置于连接中段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两支承杆22分别铰接于弧形件21。在本实施例中,支承杆的第一端连接于弧形件的中部,支承杆的第二端铰接连接于连接中段11的侧壁。顶推件3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中芯件1的同一端的端头12和支承杆22。在本实施例中顶推件为顶推杆。每一套的支撑套件的两个弧形件以连接中段的端部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两套支撑套件2的弧形件21在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并且在连接中段11的长度方向上两套支撑套件2的弧形件21间隔设置。在支撑大直径薄壁圆管时,将中芯件沿大直径薄壁圆管的中轴线设置,将端头推向连接中段的端部并连接于连接中段的端部,使得两套支撑套件的四个弧形件分两组并且在不同方向上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本专利技术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连接中段的两端的套支撑套件分别稳固的错位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本专利技术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的四个弧形件在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呈360°全方位的支撑于大直播薄壁圆管的内壁,保障圆管在运输或堆放期间不会形成较大的变形,避免本专利技术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侧向(沿大直径薄壁圆管的长度方向)滑动倾斜,由于其自身结构能保持平衡不侧滑倾倒,能为圆管提供可靠支撑,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支撑系统。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中段11和端头12分别呈筒形,且连接中段11和端头12分别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导向贯孔。连接中段11和端头12的导向贯孔中穿设有可活动的芯杆组件,使得两个端头在向连接中段靠拢时始终沿芯杆组件的长度方向或轴向移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芯杆组件包括:两杆体41和连接杆42。两杆体41同向并排设置。连接杆设置于两根杆体之间。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套环421。两杆体41一一对应地可活动地穿设于套环中。导向贯孔为条形孔,芯杆组件的宽度适配于导向贯孔的长度。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杆体在套环中可转动并且可沿套环的轴向方向移动。杆体41的侧壁设有锁块411。在弧形件21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后,转动杆体41,则锁块411抵靠于端头12的远离连接中段11的一端的端面上,使得端头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中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芯件,包括连接中段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的两个端头;/n两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用于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且相对设置的两弧形件和分别铰接于所述弧形件的两支承杆,两所述支撑套件的支承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两所述支撑套件的弧形件在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且在所述连接中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及/n顶推件,所述顶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中芯件的同一端的端头和支承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芯件,包括连接中段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的两个端头;
两支撑套件,所述支撑套件包括用于支撑于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且相对设置的两弧形件和分别铰接于所述弧形件的两支承杆,两所述支撑套件的支承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中段的两端,两所述支撑套件的弧形件在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圆周方向上交替设置且在所述连接中段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及
顶推件,所述顶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中芯件的同一端的端头和支承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件的弧度与所述大直径薄壁圆管的内壁的弧度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件的圆心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杆组件,所述连接中段和所述端头分别开设有导向贯孔,所述芯杆组件滑设于所述连接中段和所述端头的导向贯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直径薄壁圆管的自平衡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组件包括:
同向设置的两杆体;
连接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钧俊陈华陈新喜余少乐沈洁杨钦王刚方能榕司法强黄沛林管宁金国栋吕鸿鹏文杨赵辉李赟吴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