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云专利>正文

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499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和用于固定的底座,所述吸痰构件包括吸痰管和吸痰杯,所述吸痰杯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的下方,所述吸痰管和吸痰杯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所述底座包括杯筒和杯底,所述杯筒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位于杯筒的底部且与杯筒固定连接,所述杯底与杯筒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呈环形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漏斗状吸痰杯,储水深而少,节约无菌生理盐水,且湿润吸痰管前端较长,避免损伤口、鼻腔粘膜,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套管粘附,一体成型制作的底座,能够多次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利用带有杯底底部的硅胶吸盘,提高底座放置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为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及基础护理教学教材中吸痰仍需要铺无菌盘,使用无菌碗,倒无菌溶液,给予吸痰,吸完一次痰,吸痰碗回收,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无菌盘很容易受潮,消毒、成本价费用较高,而且对于多次吸痰患者,不可能做到持续无菌状态。对于紧急、突发情况,无菌盘更加不可能保证吸痰的及时性。目前,市场中的临床护理产品中设计一种吸痰包,内包括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次性吸痰塑料小碗。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每个包里一个吸痰碗,成本价高,对于多次吸痰患者不适合;2、吸痰碗底座浅而大,储水量多,约100ml左右,而浸泡吸痰管前端只有1cm-2cm,起不到湿润吸痰管作用,对于气管切管、气管插管患者,很容易因两个塑料管相接触,吸痰管与气管插管内壁粘附,给予口、鼻吸痰患者也因吸痰管没有湿润好前端,造成口、鼻腔粘膜损伤;3、吸痰碗轻而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翻转,导致污染。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通过采用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1)和用于固定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构件(1)包括吸痰管(3)和吸痰杯(4),所述吸痰杯(4)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3)的下方,所述吸痰管(3)和吸痰杯(4)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5),所述底座(2)包括杯筒(6)和杯底(7),所述杯筒(6)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7)位于杯筒(6)的底部且与杯筒(6)固定连接,所述杯底(7)与杯筒(6)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8),所述加强肋(8)呈环形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1)和用于固定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构件(1)包括吸痰管(3)和吸痰杯(4),所述吸痰杯(4)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3)的下方,所述吸痰管(3)和吸痰杯(4)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5),所述底座(2)包括杯筒(6)和杯底(7),所述杯筒(6)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7)位于杯筒(6)的底部且与杯筒(6)固定连接,所述杯底(7)与杯筒(6)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8),所述加强肋(8)呈环形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云李晓媛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