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和用于固定的底座,所述吸痰构件包括吸痰管和吸痰杯,所述吸痰杯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的下方,所述吸痰管和吸痰杯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所述底座包括杯筒和杯底,所述杯筒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位于杯筒的底部且与杯筒固定连接,所述杯底与杯筒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呈环形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漏斗状吸痰杯,储水深而少,节约无菌生理盐水,且湿润吸痰管前端较长,避免损伤口、鼻腔粘膜,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套管粘附,一体成型制作的底座,能够多次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利用带有杯底底部的硅胶吸盘,提高底座放置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为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及基础护理教学教材中吸痰仍需要铺无菌盘,使用无菌碗,倒无菌溶液,给予吸痰,吸完一次痰,吸痰碗回收,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无菌盘很容易受潮,消毒、成本价费用较高,而且对于多次吸痰患者,不可能做到持续无菌状态。对于紧急、突发情况,无菌盘更加不可能保证吸痰的及时性。目前,市场中的临床护理产品中设计一种吸痰包,内包括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次性吸痰塑料小碗。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每个包里一个吸痰碗,成本价高,对于多次吸痰患者不适合;2、吸痰碗底座浅而大,储水量多,约100ml左右,而浸泡吸痰管前端只有1cm-2cm,起不到湿润吸痰管作用,对于气管切管、气管插管患者,很容易因两个塑料管相接触,吸痰管与气管插管内壁粘附,给予口、鼻吸痰患者也因吸痰管没有湿润好前端,造成口、鼻腔粘膜损伤;3、吸痰碗轻而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翻转,导致污染。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通过采用漏斗状吸痰杯,储水深而少,节约无菌生理盐水,且湿润吸痰管前端较长,避免损伤口、鼻腔粘膜,及避免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套管粘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和用于固定的底座,所述吸痰构件包括吸痰管和吸痰杯,所述吸痰杯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的下方,所述吸痰管和吸痰杯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所述底座包括杯筒和杯底,所述杯筒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位于杯筒的底部且与杯筒固定连接,所述杯底与杯筒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呈环形均匀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痰杯采用防水纸杯折叠制成,所述吸痰杯的高度为7-10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杯筒的深度小于吸痰杯的高度,所述杯筒顶部开口的直径小于吸痰杯顶部的宽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杯底的底部开设有球面凹槽,所述球面凹槽内设有硅胶吸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杯筒、杯底和加强肋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采用漏斗状吸痰杯,储水深而少,节约无菌生理盐水,且湿润吸痰管前端较长,有助于吸痰操作,避免损伤口、鼻腔粘膜,及避免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套管粘附。2、本技术采用防水纸杯制作吸痰杯,吸痰杯耗材简单,节约成本,包裹在一次性吸痰管内,便于操作,能保持无菌状态,适用于一切吸痰操作,利用医用塑料一体成型制作的底座,能够多次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利用带有杯底底部的硅胶吸盘,提高底座放置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次性吸痰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次性吸痰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底座半剖结构示意图。图中:吸痰构件-1,底座-2,吸痰管-3,吸痰杯-4,塑封袋-5,杯筒-6,杯底-7,加强肋-8,球面凹槽-9,硅胶吸盘-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1和用于固定的底座2,所述吸痰构件1包括吸痰管3和吸痰杯4,所述吸痰杯4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3的下方,所述吸痰管3和吸痰杯4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5,所述底座2包括杯筒6和杯底7,所述杯筒6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7位于杯筒6的底部且与杯筒6固定连接,所述杯底7与杯筒6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8,所述加强肋8呈环形均匀分布。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所述吸痰杯4采用防水纸杯折叠制成,所述吸痰杯4的高度为7-10cm,通过在防水纸杯折叠制成吸痰杯4,材料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使用的成本。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杯筒6的深度小于吸痰杯4的高度,所述杯筒6顶部开口的直径小于吸痰杯4顶部的宽度,通过使杯筒6的深度小于吸痰杯4的高度,避免吸痰杯4倒水后低于杯筒6,而造成吸痰管3与杯筒6接触后造成污染。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所述杯底7的底部开设有球面凹槽9,所述球面凹槽9内设有硅胶吸盘10,通过在杯底7的底部开设有球面凹槽9,并配有硅胶吸盘10,增强底座2与桌面的吸附性,提高底座2的稳定性。具体改进地,所述杯筒6、杯底7和加强肋8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通过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工艺生产底座2,有效的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吸痰构件-1、底座-2、吸痰管-3、吸痰杯-4、塑封袋-5、杯筒-6、杯底-7、加强肋-8、球面凹槽-9、硅胶吸盘-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通过采用采用漏斗状吸痰杯4,储水深而少,节约无菌生理盐水,且湿润吸痰管3前端较长,有助于吸痰操作,避免损伤口、鼻腔粘膜,及避免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套管粘附,采用防水纸杯制作吸痰杯4,吸痰杯4耗材简单,节约成本,包裹在一次性吸痰管3内,便于操作,能保持无菌状态,适用于一切吸痰操作,利用医用塑料一体成型制作的底座2,能够多次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塑封袋5打开,取出内部的吸痰管3和吸痰杯4,将吸痰杯4沿上口撑开,将吸痰杯4放置在底座2的杯筒6内,向吸痰杯4内注入30-50ml水,将吸痰管3的端部放入吸痰杯4内,对吸痰管3的端部约7-10cm进行润湿,从而方便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1)和用于固定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构件(1)包括吸痰管(3)和吸痰杯(4),所述吸痰杯(4)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3)的下方,所述吸痰管(3)和吸痰杯(4)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5),所述底座(2)包括杯筒(6)和杯底(7),所述杯筒(6)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7)位于杯筒(6)的底部且与杯筒(6)固定连接,所述杯底(7)与杯筒(6)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8),所述加强肋(8)呈环形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构件(1)和用于固定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构件(1)包括吸痰管(3)和吸痰杯(4),所述吸痰杯(4)呈长条状位于吸痰管(3)的下方,所述吸痰管(3)和吸痰杯(4)的表面包裹有密封的塑封袋(5),所述底座(2)包括杯筒(6)和杯底(7),所述杯筒(6)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呈漏斗状,所述杯底(7)位于杯筒(6)的底部且与杯筒(6)固定连接,所述杯底(7)与杯筒(6)连接处的外壁设有加强肋(8),所述加强肋(8)呈环形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云,李晓媛,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