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方专利>正文

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39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包括救急药瓶、固定板、床板和扶手,所述固定板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内部设置有限定结构,所述床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床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救急药瓶,所述连接轴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滑动稳定结构,所述限定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扣、固定带和固定头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板的底端先固定连接固定片,之后搭建呈“X”形的支架,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且在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稳定轮后,稳定轮起到了容易转移的效果,使得不仅在转移的过程中稳定性提高,而且转移时更加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颅脑损伤其实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的颅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称为颅脑损伤,颅脑损伤病患的转移装置是一种对患者进行转移治疗或运送的装置。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病患转移装置在移动时,稳定性较差,易产生较大的震动,容易对颅脑损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2)传统的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在转移病患的过程中,对患者头部的固定性较差,在转移时,头部易发生偏移或因为震动而对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3)传统的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在转移的过程中,救急设备效果较差,不稳定,且难以移动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稳定性差、头部固定效果差和救急设备不稳定且不易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包括救急药瓶、固定板、床板和扶手,所述固定板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内部设置有限定结构,所述床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床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救急药瓶,所述连接轴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滑动稳定结构。优选的,所述限定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扣、固定带和固定头枕,所述固定头枕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固定头枕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优选的,所述卡扣沿着固定头枕的垂直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带沿着固定头枕水平中轴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支架、稳定轮和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稳定轮,所述支架呈“X”形,所述固定片的顶端与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稳定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座、卡块、预留槽、移动块和滑槽,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镶嵌在滑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预留槽的内部呈“凹”字形,所述预留槽内部的宽度大于卡块内部的宽度,所述卡块与预留槽内部之间构成卡合结构,所述滑槽的内部呈“凹”字形,所述滑槽内部的宽度大于移动块外部的宽度,所述移动块嵌在滑槽的内部,所述移动块与滑槽内部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不仅提高了转移时的稳定性,实现了该转移装置可以更加稳定的固定头部,而且实现了该病患转移装置在移动时救急设备更容易调节;(1)通过在固定板的底端先固定连接固定片,之后搭建呈“X”形的支架,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且在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稳定轮后,稳定轮起到了容易转移的效果,使得不仅在转移的过程中稳定性提高,而且转移时更加的方便;(2)通过先将卡扣固定在床板内部的两端,之后在卡扣的内部设置固定头枕后,经过固定带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在固定带的作用下使得患者的头部更加的稳定,并且固定头枕的设置使得患者在转移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3)通过在连接轴的底端设置卡块后,将卡块卡在预留槽的内部,使得救急设备更加的稳定,之后将固定座的底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后,将移动块嵌在滑槽的内部,移动移动块后,带动了救急药瓶共同移动,不仅加强了救急药瓶的稳定性,而且加强了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限定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加固结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救急药瓶;2、连接轴;3、限定结构;301、卡扣;302、固定带;303、固定头枕;4、固定板;5、加固结构;501、支架;502、稳定轮;503、固定片;6、床板;7、扶手;8、滑动稳定结构;801、固定座;802、卡块;803、预留槽;804、移动块;805、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包括救急药瓶1、固定板4、床板6和扶手7,固定板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结构5;加固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支架501、稳定轮502和固定片503,固定片5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架501,支架5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稳定轮502,支架501呈“X”形,固定片503的顶端与固定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在固定板4的底端先固定连接固定片503,之后搭建呈“X”形的支架501,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且在支架501的底端固定连接稳定轮502后,稳定轮502起到了容易转移的效果,使得不仅在转移的过程中稳定性提高,而且转移时更加的方便;固定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6,床板6的内部设置有限定结构3;限定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扣301、固定带302和固定头枕303,固定头枕3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301;卡扣301沿着固定头枕303的垂直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带302沿着固定头枕303水平中轴线对称分布;固定头枕303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302;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先将卡扣301固定在床板6内部的两端,之后在卡扣301的内部设置固定头枕303后,经过固定带302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在固定带302的作用下使得患者的头部更加的稳定,并且固定头枕303的设置使得患者在转移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床板6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扶手7,床板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2,连接轴2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救急药瓶1,连接轴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滑动稳定结构8;滑动稳定结构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座801、卡块802、预留槽803、移动块804和滑槽805,固定座801的内部设置有预留槽803;预留槽803的内部呈“凹”字形,预留槽803内部的宽度大于卡块802内部的宽度,卡块802与预留槽803内部之间构成卡合结构;预留槽8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块802,固定座8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804,移动块804镶嵌在滑槽805的内部;滑槽805的内部呈“凹”字形,滑槽805内部的宽度大于移动块804外部的宽度,移动块804嵌在滑槽805的内部,移动块804与滑槽805内部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在连接轴2的底端设置卡块802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包括救急药瓶(1)、固定板(4)、床板(6)和扶手(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结构(5),所述固定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6),所述床板(6)的内部设置有限定结构(3),所述床板(6)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扶手(7),所述床板(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2),所述连接轴(2)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救急药瓶(1),所述连接轴(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滑动稳定结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包括救急药瓶(1)、固定板(4)、床板(6)和扶手(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结构(5),所述固定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6),所述床板(6)的内部设置有限定结构(3),所述床板(6)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扶手(7),所述床板(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2),所述连接轴(2)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救急药瓶(1),所述连接轴(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滑动稳定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结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卡扣(301)、固定带(302)和固定头枕(303),所述固定头枕(3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扣(301),所述固定头枕(303)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01)沿着固定头枕(303)的垂直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带(302)沿着固定头枕(303)水平中轴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脑损伤病患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支架(501)、稳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
申请(专利权)人:李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