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枕颌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361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枕颌带,包括枕颌带内层和枕颌带外层,所述枕颌带内层套于所述枕颌带外层内,所述枕颌带外层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牵引带,所述枕颌带内层与所述枕颌带外层之间设置有可充放气的充气层,所述充气层形状与枕颌带形状匹配,所述充气层具有充放气口,通过所述充放气口安装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枕颌带外层设置的气孔上;还包括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放气针以及充气机构,所述充放气针可拆卸地通过所述气孔插接在所述充气嘴,所述充放气针与所述充气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透气、可充气及放气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牵引过程中的不适及预防压疮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枕颌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椎枕颌带。
技术介绍
颈椎枕颌带牵引是通过牵引带沿颈椎纵轴方向施加作用力对抗自身重力,从而改善颈椎功能的一种牵引技术。常用的装置为颈椎枕颌带。颈椎枕颌带牵引常用于轻度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型颈椎病。通过颈部纵向牵引,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利于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从而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临床中患者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牵引,牵引过程中容易引起下颌部及枕后部不适,甚至引起以上区域皮肤坏死,压疮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椎枕颌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枕颌带,包括枕颌带内层和枕颌带外层,所述枕颌带内层套于所述枕颌带外层内,所述枕颌带外层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牵引带,所述枕颌带内层与所述枕颌带外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枕颌带,包括枕颌带内层和枕颌带外层,所述枕颌带内层套于所述枕颌带外层内,所述枕颌带外层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颌带内层与所述枕颌带外层之间设置有可充放气的充气层,所述充气层形状与枕颌带形状匹配,所述充气层具有充放气口,通过所述充放气口安装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枕颌带外层设置的气孔上;/n还包括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放气针以及充气机构,所述充放气针可拆卸地通过所述气孔插接在所述充气嘴,所述充放气针与所述充气机构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枕颌带,包括枕颌带内层和枕颌带外层,所述枕颌带内层套于所述枕颌带外层内,所述枕颌带外层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颌带内层与所述枕颌带外层之间设置有可充放气的充气层,所述充气层形状与枕颌带形状匹配,所述充气层具有充放气口,通过所述充放气口安装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枕颌带外层设置的气孔上;
还包括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放气针以及充气机构,所述充放气针可拆卸地通过所述气孔插接在所述充气嘴,所述充放气针与所述充气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枕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为风机或打气筒或充气球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枕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的一侧和所述枕颌带内层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充气层的另一侧和所述枕颌带外层连接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枕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针包括连接圈、针套,所述连接圈上连分割体,下连针筒,所述分割体与进气口相连,所述针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