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静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285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包括水平的底板,底板上安装导向杆,导向杆上安装承压板,导向杆滑动安装施压板;承压板之间固定安装承压条,施压板之间固定安装施压条;底板上安装竖直板,竖直板顶端安装水平板;水平板上滑动安装门型架,水平板上竖直转动安装第一丝杠,第一丝杠贯穿门型架并与门型架通过螺纹配合;底板上安装第一复压机构;施压条上安装第二复压机构;竖直板和承压板之间安装张紧机构。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对金属薄板材进行弯曲定型时能够对其边缘施加大小恒定,方向始终垂直于其表面的压力,避免了金属薄板材发生回弹;且取料时不会对其形状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材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金属板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构件和制造加工配件,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金属板材加工成不同的形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一块平整的金属板材通过模具进行冲压,使其成为固定的形状。在实际加工生产过程中,在通过模具冲压对金属薄板材进行弯曲变形时,会存在以下的问题:(1)由于金属薄板材自身较轻,模具对其冲压后,由于板材和模具之间的空气被排空,板材会在气压的作用下紧紧贴合在模具表面,此时需要人工将冲压完成的板材取下,人工取下过程中容易破坏板材的形状,降低了成型质量;(2)现有的模具在对金属薄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时,金属薄板材受到的压力方向和大小不均,导致冲压完成后成型的金属薄板材会发生部分回弹的现象,同样降低了金属薄板材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通过模具冲压对金属薄板材进行弯曲变形时存在的以下问题:(1)由于金属薄板材自身较轻,模具对其冲压后,由于板材和模具之间的空气被排空,板材会在气压的作用下紧紧贴合在模具表面,此时需要人工将冲压完成的板材取下,人工取下过程中容易破坏板材的形状,降低了成型质量;(2)现有的模具在对金属薄板材进行冲压成型时,金属薄板材受到的压力方向和大小不均,导致冲压完成后成型的金属薄板材会发生部分回弹的现象,同样降低了金属薄板材的成型质量。(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包括水平的底板,底板上竖直固定安装有四个导向杆,导向杆上水平固定安装有两个承压板,导向杆上竖直滑动安装有两个位于承压板上方且平行于承压板的施压板。两个承压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承压条,两个施压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与承压条相互配合且位置对应的施压条。底板的前端和后端固定安装有竖直板,竖直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平板。水平板上竖直贯穿滑动安装有门型架,门型架的底端与施压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水平板上竖直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贯穿门型架并与门型架通过螺纹配合。底板上安装第一复压机构。施压条上安装第二复压机构。竖直板和承压板之间安装张紧机构。对金属薄板材进行弯曲定型时,先将金属薄板材穿过张紧机构,使得金属薄板材位于承压条和施压条之间且处于水平张紧状态。通过转动第一丝杠带动门型架向下推动施压板,施压板和施压条同步向下移动,施压条将处于张紧状态下的金属薄板材边缘处向下推动,直至施压条将金属薄板材边缘抵压到承压条的上表面,从而完成对金属薄板材边缘处的弯曲定型。通过第一复压机构对金属薄板材中间部分进行复压定型;通过第二复压机构对施压条上表面进行复压,从而对金属薄板材边缘处进行复压。所述第一复压机构包括滑条、限位杆、第一安装轴、第二安装轴、承压辊、施压辊、支撑条、第二丝杠和往复电机。滑条水平滑动安装在底板顶面,滑条上位于承压条和施压条两侧竖直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之间竖直滑动配合有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第一安装轴水平贯穿两个承压条并与承压条滑动配合,第二安装轴水平贯穿两个施压条并与施压条滑动配合。第二安装轴位于第一安装轴正上方的位置。第一安装轴上转动安装有承压辊,第二安装轴上转动安装有平行于承压辊的施压辊。承压辊与承压条上表面相切,施压辊与施压条下表面相切。底板水平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条,两个支撑条之间沿滑条滑动方向固定安装有贯穿滑条的刚性杆,两个支撑条之间转动安装有平行于刚性杆的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与滑条通过螺纹转动配合。支撑条上固定安装有往复电机,往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杠端部固定连接。施压条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安装轴和沿着施压辊沿着限位杆同步向下滑动,施压条将金属薄板材边缘处压紧在承压条的上表面时,施压辊也将金属薄板材中间部分压紧在承压辊表面。通过往复电机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从而带动滑条和限位杆水平移动。限位杆水平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安装轴沿着承压条滑动,带动第二安装轴沿着施压条滑动。从而带动承压辊和施压辊沿着金属薄板材表面对其中间部分进行复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复压机构包括导向板、滑块、伸缩杆、铰接架、压轮、支撑弹簧和滚轮。导向板与施压条相互平行且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施压条上方。导向板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滑块底面沿导向板径向滑动配合有伸缩杆,伸缩杆底端固定安装有铰接架,铰接架上转动安装有与施压条上表面滚动配合的压轮。铰接架与滑块底面之间安装有套设在伸缩杆上的支撑弹簧。滑块通过支架滚动安装有与导向板顶面滚动配合的滚轮。施压条将金属薄板材的边缘处压紧在承压条的上表面后,通过推动滚轮在导向板顶面滚动,带动滑块沿着导向板滑动;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向铰接架施加沿金属薄板材径向的压力,从而通过压轮对施压条上表面施加沿金属薄板材径向的压力。由于导向板与施压条相互平行,故压轮跟随铰接架、伸缩杆和滑块滚动过程中,向施压条上表面施加的压力大小恒定不变,且方向始终垂直于金属薄板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板内开设有导向槽,滑块两侧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的顶面和底面滚动安装有与导向槽的顶面和底面滚动配合的滚珠。滑块在导向板上滑动过程中,滚珠始终与导向槽的顶面和底面处于滚动状态,从而减少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滑块受摩擦力影响产生晃动,进而确保了压轮向施压条上表面施加的压力始终垂直于金属薄板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安装板的数量为二,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底板顶面。两个安装板之间水平转动安装有平行于承压辊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第一张紧辊位于第二张紧辊正上方的位置。第二张紧辊的轴沿着安装板上下滑动。第一张紧辊表面为铁质材料,第二张紧辊表面为磁铁材料。通过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之间的磁力作用,对金属薄板材施加张紧力,确保金属薄板材在受压变形前处于水平张紧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压条内部开设有第一气槽,承压板上安装有连通第一气槽的气泵。承压条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第一气槽的第二气槽。第二气槽内滑动配合有密封块,密封块底面与第一气槽槽壁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施压条将金属薄板材边缘处压紧在承压条上表面后,通过气泵从第一气槽内抽气,密封块在气压作用下沿着第二气槽滑动并压缩复位弹簧,直至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连通,通过气压作用将金属薄板材压紧在承压条上表面,确保金属薄板材在第一复压机构和第二复压机构复压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复压结束后,通过第一丝杠驱动施压条向上移动过程中,通过气泵向第一气槽内吹气,密封块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沿着第二气槽向上运动,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移出第二气槽,将承压条上表面的金属薄板材向上顶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块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海绵块,以缓冲密封块与金属薄板材之间的冲击力,确保金属薄板材不会发生变形。(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包括水平的底板(1),底板(1)上竖直固定安装有四个导向杆(2),导向杆(2)上水平固定安装有两个承压板(3),导向杆(2)上竖直滑动安装有两个位于承压板(3)上方且平行于承压板(3)的施压板(4);两个承压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承压条(5),两个施压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与承压条(5)相互配合且位置对应的施压条(6);底板(1)的前端和后端固定安装有竖直板(7),竖直板(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平板(8);水平板(8)上竖直贯穿滑动安装有门型架(9),门型架(9)的底端与施压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水平板(8)上竖直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杠(10),第一丝杠(10)贯穿门型架(9)并与门型架(9)通过螺纹配合;底板(1)上安装第一复压机构(11);施压条(6)上安装第二复压机构(12);竖直板(7)和承压板(3)之间安装张紧机构(13);/n所述第一复压机构(11)包括滑条(111)、限位杆(112)、第一安装轴(113)、第二安装轴(114)、承压辊(115)、施压辊(116)、支撑条(117)、第二丝杠(118)和往复电机(119);滑条(111)水平滑动安装在底板(1)顶面,滑条(111)上位于承压条(5)和施压条(6)两侧竖直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112);两个限位杆(112)之间竖直滑动配合有第一安装轴(113)和第二安装轴(114);第一安装轴(113)水平贯穿两个承压条(5)并与承压条(5)滑动配合,第二安装轴(114)水平贯穿两个施压条(6)并与施压条(6)滑动配合;第二安装轴(114)位于第一安装轴(113)正上方的位置;第一安装轴(113)上转动安装有承压辊(115),第二安装轴(114)上转动安装有平行于承压辊(115)的施压辊(116);承压辊(115)与承压条(5)上表面相切,施压辊(116)与施压条(6)下表面相切;底板(1)水平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条(117),两个支撑条(117)之间沿滑条(111)滑动方向固定安装有贯穿滑条(111)的刚性杆,两个支撑条(117)之间转动安装有平行于刚性杆的第二丝杠(118),第二丝杠(118)与滑条(111)通过螺纹转动配合;支撑条(117)上固定安装有往复电机(119),往复电机(119)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杠(118)端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材弯曲变形加工模具包括水平的底板(1),底板(1)上竖直固定安装有四个导向杆(2),导向杆(2)上水平固定安装有两个承压板(3),导向杆(2)上竖直滑动安装有两个位于承压板(3)上方且平行于承压板(3)的施压板(4);两个承压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承压条(5),两个施压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与承压条(5)相互配合且位置对应的施压条(6);底板(1)的前端和后端固定安装有竖直板(7),竖直板(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平板(8);水平板(8)上竖直贯穿滑动安装有门型架(9),门型架(9)的底端与施压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水平板(8)上竖直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杠(10),第一丝杠(10)贯穿门型架(9)并与门型架(9)通过螺纹配合;底板(1)上安装第一复压机构(11);施压条(6)上安装第二复压机构(12);竖直板(7)和承压板(3)之间安装张紧机构(13);
所述第一复压机构(11)包括滑条(111)、限位杆(112)、第一安装轴(113)、第二安装轴(114)、承压辊(115)、施压辊(116)、支撑条(117)、第二丝杠(118)和往复电机(119);滑条(111)水平滑动安装在底板(1)顶面,滑条(111)上位于承压条(5)和施压条(6)两侧竖直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112);两个限位杆(112)之间竖直滑动配合有第一安装轴(113)和第二安装轴(114);第一安装轴(113)水平贯穿两个承压条(5)并与承压条(5)滑动配合,第二安装轴(114)水平贯穿两个施压条(6)并与施压条(6)滑动配合;第二安装轴(114)位于第一安装轴(113)正上方的位置;第一安装轴(113)上转动安装有承压辊(115),第二安装轴(114)上转动安装有平行于承压辊(115)的施压辊(116);承压辊(115)与承压条(5)上表面相切,施压辊(116)与施压条(6)下表面相切;底板(1)水平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条(117),两个支撑条(117)之间沿滑条(111)滑动方向固定安装有贯穿滑条(111)的刚性杆,两个支撑条(117)之间转动安装有平行于刚性杆的第二丝杠(118),第二丝杠(118)与滑条(111)通过螺纹转动配合;支撑条(117)上固定安装有往复电机(119),往复电机(119)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杠(118)端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刘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