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425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其包括用于将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管集成在一起的集成机构和用于控制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动作的操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柱状连接件将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管有机集成,在外形和结构设计上解决了鼻内窥镜与冲洗管、负压吸引器相分离的技术难点,不仅能够保持术中视野持续清晰,而且有效减少了术中非必要繁复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规手术及日常操作中的常规装置—内窥镜,具体涉及将鼻部术中鼻内窥镜镜头、镜体与冲洗管、负压吸引器有机整合、一体化的简化连接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鼻内窥镜手术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可以对鼻部病变进行极为精细的治疗,使手术能够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目前鼻内窥镜不仅是治疗常规鼻部疾病的有效手段,在侧颅底手术领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这项技术不仅仅只局限于耳鼻喉科的手术操作,还广泛运用在耳鼻喉头颈外科疾病的初步诊断治疗和术后复查评估中。目前鼻内窥镜技术在国内外均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其所使用的配套手术器械鼻内窥镜是这项技术的核心硬件设备组成部分。鼻内窥镜是一种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光学设备硬管镜,其镜头直径约为2.7-4mm,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对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结构进行检查。但该设备并不包含镜头及术区冲洗、负压吸引这两项功能,也就是说鼻内窥镜的镜体、镜头与冲洗管、负压吸引器并非是一体化的,而是相互分离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往往需要左手持镜,右手持冲洗管或负压吸引器,双手同时操作才能完成清理术区、清晰术野这一个动作,若需要使用鼻部切钳、开筛钳等手术器械进行病变清除,则需立即退出右手的负压吸引器,更换为手术器械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然而对于某些术中出血量较大或病变部位较深的特殊疾病,常常存在右手刚更换完器械,术区又立即被血液或其他特殊分泌物覆盖的情况,往往需要再次甚至是反复的在负压吸引器和手术器械中进行更换,以尽量达到手术目的。同时由于鼻内窥镜头及术区的清晰度对术中视野的影响极大,当术中镜头被血迹或组织污染后,此时必须退出鼻内窥镜,在外部进行清理后再继续操作,或者需要手术助手协助才能进行术区冲洗,从而增加了手术过程中不必要的繁复操作,严重的影响了手术效率,甚至是手术效果。综上所述,由于目前的鼻内窥镜设备在手术及检查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1)影响手术过程中的术野清晰度,增加手术难度;(2)为术者增加了非必要的繁复操作动作,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相关手术风险,对手术效率甚至是手术效果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上述耳鼻喉手术中缺少同时完成器械操作和清晰镜头、术野两个动作的医疗器械技术现状,本技术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将鼻内窥镜包含镜头的镜体与冲洗管、负压吸引器有机整合、一体化连接的简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的自动化控制,优化手术过程,手术过程中兼顾鼻内窥镜头冲洗、清晰术中视野,从而有效减少术中非必要繁复操作。本技术提供的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其包括用于将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管集成在一起的集成机构和用于控制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动作的操控机构;所述集成机构包括鼻内窥镜、冲洗管、负压吸引器管以及将三者集成在一起的柱状连接件;所述柱状连接件上设计有贯穿其两端的鼻内窥镜安装通孔、冲洗管安装通孔和负压吸引器管安装通孔;所述鼻内窥镜安装通孔和负压吸引器管安装通孔为非封闭式结构,连接件侧壁分别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开口;所述操控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件外部的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二通电磁阀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负压吸引器管连接、用于带动负压吸引器管沿其轴向移动的直线滑动副及配套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鼻内窥镜连接、用于带动鼻内窥镜旋转的滚动副及配套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二通电磁阀设置于冲洗管进口位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电机驱动器和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电机驱动器,单片机的多个信号输入端与设置于壳体上的负压吸引器管伸/缩控制开关、鼻内窥镜旋转控制开关和冲洗管启闭控制开关连接,单片机的多个信号输出端与相应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和二通电磁阀连接。第一电机驱动器和第二电机驱动器根据来自单片机的操作指令控制相应的驱动电机动作。通过二通电磁阀来控制冲洗管的开闭,以便于对鼻内窥镜静态进行及时冲洗及手术区域清理。所述鼻内窥镜用于视频录制及图片采集,可以通过穿出壳体的传输线与服务器主机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主机。所述冲洗管通过穿出壳体的软管与生理盐水供给装置连接。所述负压吸引器管穿出壳体后与提供负压的负压吸引器连接。上述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通过设置的连接件,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鼻内窥镜,自由更换其不同规格及角度。通过操控机构可以便捷地将鼻内窥镜、冲洗管及负压吸引器管与之对应安装通孔连接或断开,并可通过单片机将操作指令传送给相应的驱动器,使鼻内窥镜和负压吸引器管进行方位调整及前后伸缩,使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管可以在手术需要的区域范围内围绕鼻内窥镜镜头进行360°转动及前伸、后缩。上述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所述直线滑动副包括导轨以及套设于导轨上的滑块;所述导轨两端固定于壳体相应安装槽内两端侧壁上,该导轨安装槽的位置与连接件上负压吸引器管安装通孔开口相对;所述滑块与第一驱动电机为一体式结构,且滑块经固定件与负压吸引器管固定连接。由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负压吸引器管沿导轨做直线运动。所述固定件为套设于负压吸引器管外侧的环形卡箍,卡箍本体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出的凸块,该凸块与构成直线滑动副的滑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述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所述滚动副包括啮合连接的齿圈和齿轮,所述齿圈套设于鼻内窥镜上,所述齿轮套设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下,带动齿圈旋转,进而带动鼻内窥镜实现360°旋转。上述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术者手术过程中,通过鼻内窥镜旋转控制开关启动第二驱动电机,控制鼻内窥镜相对于连接件转动,可以调整鼻内窥镜镜头位置,寻找最佳的观察视野。当鼻内窥镜采集的影像视野模糊时,通过冲洗管启闭控制开关,打开冲洗管,对鼻内窥镜进行冲洗,再通过负压吸引器管伸/缩控制开关,准确定位负压吸引器管头位置,对手术区域进行清理,保持视野持续清晰。在冲洗和负压吸引过程中,通过调整鼻内窥镜相对于连接件转动,可以对鼻内窥镜进行彻底清晰,使视野更清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柱状连接件将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管有机集成,在外形和结构设计上解决了鼻内窥镜与冲洗管、负压吸引器相分离的技术难点,不仅能够保持术中视野持续清晰,而且有效减少了术中非必要繁复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效果。(2)本技术冲洗管、负压吸引器管和鼻内窥镜与柱状连接件之间易于拆卸、更换,清洗消毒后可循环使用,有助于设备的后期维护。(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控制模块,能够实现对负压吸引器管、鼻内窥镜和冲洗管的自动化操作,从而提高操作效率,为记录、改善相应手术操作流程、提升手术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管集成在一起的集成机构和用于控制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动作的操控机构;/n所述集成机构包括鼻内窥镜、冲洗管、负压吸引器管以及将三者集成在一起的柱状连接件;所述柱状连接件上设计有贯穿其两端的鼻内窥镜安装通孔、冲洗管安装通孔和负压吸引器管安装通孔;所述鼻内窥镜安装通孔和负压吸引器管安装通孔为非封闭式结构,连接件侧壁分别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开口;/n所述操控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件外部的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二通电磁阀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负压吸引器管连接、用于带动负压吸引器管沿其轴向移动的直线滑动副及配套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鼻内窥镜连接、用于带动鼻内窥镜旋转的滚动副及配套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二通电磁阀设置于冲洗管进口位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电机驱动器和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电机驱动器,单片机的多个信号输入端与设置于壳体上的负压吸引器管伸/缩控制开关、鼻内窥镜旋转控制开关和冲洗管启闭控制开关连接,单片机的多个信号输出端与相应第一电机驱动器、第二电机驱动器和二通电磁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有鼻内窥镜-冲洗-负压吸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器管集成在一起的集成机构和用于控制鼻内窥镜、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动作的操控机构;
所述集成机构包括鼻内窥镜、冲洗管、负压吸引器管以及将三者集成在一起的柱状连接件;所述柱状连接件上设计有贯穿其两端的鼻内窥镜安装通孔、冲洗管安装通孔和负压吸引器管安装通孔;所述鼻内窥镜安装通孔和负压吸引器管安装通孔为非封闭式结构,连接件侧壁分别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开口;
所述操控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件外部的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二通电磁阀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负压吸引器管连接、用于带动负压吸引器管沿其轴向移动的直线滑动副及配套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鼻内窥镜连接、用于带动鼻内窥镜旋转的滚动副及配套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二通电磁阀设置于冲洗管进口位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电机驱动器和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电机驱动器,单片机的多个信号输入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进涛安俊南刘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