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及其电动窗帘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17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轮、传动带、固定盖以及驱动件,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轮上并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可拆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的限位腔,利用所述固定盖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的限位腔,将所述传动带限制在所述限位腔内,避免所述传动带发生摆动时与其他部件产生触碰而产生卡位现象,保证窗帘在开闭过程的顺畅,并且拆卸时只需将所述固定盖拆掉,就可以将所述传动带拆卸下来,拆装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及其电动窗帘杆
本技术涉及窗帘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及其电动窗帘杆。
技术介绍
随着窗帘产品的发展,能自动实现窗帘开合的电动窗帘以其操作便捷而成为了窗帘产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机通过传动带实现窗帘的开闭,但是传动带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摆动,导致卡住现象,使得窗帘的不能正常开闭,且需要设置固定传动带的部件,使得电动窗帘的驱动机构拆装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驱动机构快速拆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件、驱动轮、传动带以及固定盖,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轮上并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可拆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的限位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顶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的边缘的侧板,所述侧板设有供所述传动带穿出的缺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盖包括底板以及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形成L型槽,所述L型槽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之间以形成所述限位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L型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盖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轮的安装槽。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接板形成的横截面呈U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板设有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连接板相抵接的定位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带为啮合带,所述驱动轮设有与所述啮合带相啮合的齿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窗帘杆,包括导杆、移动块、若干个吊环以及如上述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导杆的端部,所述导杆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移动块和所述吊环的导轨,所述移动块与传动带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块和所述驱动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导杆的两端,所述传动带包括第一传动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段首尾连接的第二传动段,所述一传动段与所述第二传动段各设有一个所述移动块。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驱动轮实现驱动所述传动带转动,利用所述固定盖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的限位腔,将所述传动带限制在所述限位腔内,避免所述传动带发生摆动时与其他部件产生触碰而产生卡位现象,保证窗帘在开闭过程的顺畅,并且拆卸时只需将所述固定盖拆掉,就可以将所述传动带拆卸下来,拆装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先实施例的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先实施例的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先实施例的电动窗帘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驱动机构;110.壳体;111.顶板;112.侧板;113.定位槽;120.驱动轮;130.传动带;140.固定盖;141.底板;142.限位板;143.连接板;150.驱动件;160.限位腔;200.导杆;300.移动块;40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10、驱动轮120、传动带130、固定盖140以及驱动件150,所述驱动件15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120相连接,所述传动带130绕设于所述驱动轮120上并与所述驱动轮120传动连接,所述固定盖140与所述壳体110可拆连接,所述固定盖140与所述壳体110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130的限位腔16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所述驱动件150通过所述驱动轮120实现驱动所述传动带130转动,利用所述固定盖140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使得所述固定盖140与所述壳体110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130的限位腔160,将所述传动带130限制在所述限位腔160内,避免所述传动带130发生摆动时与其他部件产生触碰而产生卡位现象,保证窗帘在开闭过程的顺畅,并且拆卸时只需将所述固定盖140拆掉,就可以将所述传动带130拆卸下来,拆装十分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包括顶板111以及设于所述顶板111的边缘的侧板112,所述侧板112设有供所述传动带130穿出的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安装导杆200,实现所述传动带130沿着所述导杆200传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盖140包括底板141以及限位板142,所述限位板142设于所述底板141上以形成L型槽,所述L型槽设于所述顶板111和所述侧板112之间以形成所述限位腔160,将所述L型槽固定在所述壳体110内,使得所述底板141、限位板142、顶板111和侧板112形成所述限位腔160,所述传动带130在安装时,先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再将所述L型槽倒扣在所述传动带130上,实现对其限位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1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142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41上以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L型槽,实现分别对所述传动带130的第一传动段和第二传动段的限位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盖140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板142之间的连接板143,所述连接板143设于所述底板141上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轮120的安装槽,实现与所述驱动轮120一起安装固定,结构更加紧凑,所述底板141设有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壳体110上。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板142分别与所述连接板143相连接,所述限位板142与所述连接板143形成的横截面呈U型,也就是所述底板141、限位板142以及连接板143是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顶板111设有与所述限位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驱动轮、传动带、固定盖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轮上并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可拆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的限位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驱动轮、传动带、固定盖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轮上并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可拆连接,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纳所述传动带的限位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的边缘的侧板,所述侧板设有供所述传动带穿出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包括底板以及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形成L型槽,所述L型槽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之间以形成所述限位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L型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窗帘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黄安川乔本阁杨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