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莎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14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生儿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包括床板及设置在床板下方的床体,所述床板安装在床体的安装位中,所述床板包括前部板体及后部板体所述前部板体的后端与后部板体的前端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床体上设置床板,床板由两段板铰接组成,通过抬起前段板可便于婴儿的放入,同时,抬起后可避免婴儿平躺在床体内,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和安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生儿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
技术介绍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列为婴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此期间,小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此外,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延续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现。新生儿由于刚刚脱离母体,需要极其细心的呵护与照顾,新生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这就需要给其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休息环境。现有的床体为平板状,其上铺设被褥,但这种床体并不针对新生儿,且床体水平也导致新生儿并不舒适。因此,开发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专利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以解决新生儿现有床体并不舒适且无法进行调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包括床板及设置在床板下方的床体,所述床板安装在床体的安装位中,所述床板包括前部板体及后部板体所述前部板体的后端与后部板体的前端铰接,所述床板上放置床垫,所述床垫上设有凸出床垫上端面设置的椭圆形外围,所述外围可拆卸的安装在床垫上,所述外围围成的内腔为婴儿腔,所述婴儿腔的底面为下凹的弧状,所述前部板体与后部板体之间的铰接轴延伸至床体外侧。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围由多段长条状弹性垫围绕组成,所述铰接轴与前部板体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延伸出铰接部,一端安装有角度固定器。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角度固定器为套装于铰接轴外侧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设有内齿轮,所述铰接轴的外环面设有与内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所述套管的内端通过联轴器可转动的安装于后部板体铰接处的端部。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部板体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前部板体与床体之间设有缓冲机构。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前部板体下端面与床体之间的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通过连接管与设置在床体外侧的充放气装置相连。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围的下环面通过子母粘扣连接到床垫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床体上设置床板,床板由两段板铰接组成,通过抬起前段板可便于婴儿的放入,同时,抬起后可避免婴儿平躺在床体内,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和安全度。(2)通过缓冲机构缓慢的方下床板,避免对婴儿产生振动。(3)在婴儿腔外侧设置椭圆形弹性护围,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模拟婴儿在母体中形态,提高其安全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部板体,2、后部板体,3、床体,5、床垫,7、外围,8、婴儿腔,9、铰接轴,10、套管,11、内齿轮,12、外齿轮,16、缓冲气囊,17、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包括床板及设置在床板下方的床体3,所述床板为平板状,床体3支撑在床板下方,所述床板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床板安装在床体3的安装位中,所述安装位为凹陷于床体3的上端面设置的凹槽,床板放置在凹槽内。所述床板包括前部板体1及后部板体2所述前部板体1的后端与后部板体2的前端铰接,所述前部板体1的上端与后部板体2的上端平齐,组成无缝的上端面,所述床板上放置床垫5,所述床垫5为弹性软垫,床垫5外侧包裹床垫围布,所述床垫5上设有凸出床垫5上端面设置的椭圆形外围7,所述外围7为围绕成椭圆形内腔的围栏,所述外围7可拆卸的安装在床垫5上,所述外围7为圆柱状,外围7外层为棉布层,内层填充颗粒状弹性填充物,例如弹力棉等物质,所述外围7围成的内腔为婴儿腔8,所述婴儿腔8的底面为下凹的弧状,将婴儿放置在婴儿腔8内,由于底面有一定的弧度,可模仿婴儿在母体子宫内的角度,使婴儿更加舒适安全。所述前部板体1与后部板体2之间的铰接轴9延伸至床体3外侧。所述外围7由多段长条状弹性垫围绕组成,所述铰接轴9与前部板体1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9的两端分别延伸出铰接部,铰接轴9一端安装有角度固定器,角度固定器可使铰接轴9转动过程中停留在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的位置,从而控制前部板体1的抬起角度。所述角度固定器为套装于铰接轴9外侧的套管10,所述套管10的内壁设有内齿轮11,所述铰接轴9的外环面设有与内齿轮11相啮合的外齿轮12,所述套管10的内端通过联轴器可转动的安装于后部板体2铰接处的端部。所述后部板体2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前部板体1与床体之间设有缓冲机构,用于将前部板体1撑起或缓慢放下。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前部板体1下端面与床体之间的缓冲气囊16,所述缓冲气囊16通过连接管17与设置在床体外侧的充放气装置相连,通过充放气机构对缓冲气囊16充气,可使缓冲气囊16胀大,充放气装置可控制缓冲气囊16的充放气速度,这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缓冲气囊16胀大后可使前部板体1抬起,将婴儿放入后,通过缓冲气囊16缓慢放气,前部板体1缓慢下降,从而使婴儿头部缓慢下落,便于放置,且避免婴儿一直平躺。所述外围7的下环面通过子母粘扣连接到床垫5上,子母扣的子扣或母扣固定安装在床垫5上,与之匹配的母扣或子扣固定安装在外围7的下环面上,子母粘扣为市售的普通子母粘扣,在此不再详细叙述其具体结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包括床板及设置在床板下方的床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安装在床体(3)的安装位中,所述床板包括前部板体(1)及后部板体(2)所述前部板体(1)的后端与后部板体(2)的前端铰接,所述床板上放置床垫(5),所述床垫(5)上设有凸出床垫(5)上端面设置的椭圆形外围(7),所述外围(7)可拆卸的安装在床垫(5)上,所述外围(7)围成的内腔为婴儿腔(8),所述婴儿腔(8)的底面为下凹的弧状,所述前部板体(1)与后部板体(2)之间的铰接轴(9)延伸至床体(3)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包括床板及设置在床板下方的床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安装在床体(3)的安装位中,所述床板包括前部板体(1)及后部板体(2)所述前部板体(1)的后端与后部板体(2)的前端铰接,所述床板上放置床垫(5),所述床垫(5)上设有凸出床垫(5)上端面设置的椭圆形外围(7),所述外围(7)可拆卸的安装在床垫(5)上,所述外围(7)围成的内腔为婴儿腔(8),所述婴儿腔(8)的底面为下凹的弧状,所述前部板体(1)与后部板体(2)之间的铰接轴(9)延伸至床体(3)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生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7)由多段长条状弹性垫围绕组成,所述铰接轴(9)与前部板体(1)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9)的两端分别延伸出铰接部,一端安装有角度固定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角度调节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莎颜斌
申请(专利权)人:李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