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14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顺序连接的支撑平台、配电系统和软体模块;所述配电系统包括轨道基座、与所述轨道基座卡合连接的基座盖板,所述轨道基座和所述基座盖板卡合形成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其有益效果是:将沙发由整体设计变为模块化设计,单一模块出现老旧时,可单独更换老旧模块,模块通用性强,支持重复拆装循环利用;同时配电系统中设置有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增加沙发功能拓展性,减小电源线繁多杂乱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
技术介绍
沙发作为一种常用的休闲坐具,已普遍出现在家庭、工作、娱乐等各种场所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沙发的功能性、可塑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沙发仅仅解决人们就座的需求,在人们就座时,往往需要使用用电设备,而用电设备需要连接安装在地面或墙面的插座以此连接电源。当预留的地面或者墙面插座数量不足以支持用电设备使用时,若采用外联排插容易出现电源线繁多杂乱,排插的不固定性容易引起安全隐患。传统沙发采用整体设计,当沙发软体出现变形时,沙发整体报废,不能重复拆装循环利用。由上可知,现有的传统沙发中,传统沙发功能单一,仅有就座功能,拓展性功能差;传统沙发整体设计,不能重复拆装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沙发功能单一,不能重复拆装循环利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顺序连接的支撑平台、配电系统和软体模块;所述配电系统包括轨道基座、与所述轨道基座卡合连接的基座盖板,所述轨道基座和所述基座盖板卡合形成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基座的下表面外侧设置有走线轨道、内侧设置有安装槽;基座盖板与所述走线轨道形成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与所述安装槽形成可容纳照明灯具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系统还包括内置于所述走线轨道内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且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照明灯具。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且位于所述基座盖板下表面的开关插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支脚模块、框架模块和垫板模块;所述支脚模块连接于所述框架模块的下方四个边角处,与所述框架模块连接形成支撑骨架;所述垫板模块铺装在所述框架模块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支脚模块包括至少四个支脚,所述支脚包括支脚本体、“L”型连接件和圆形胶垫。进一步地,所述支脚本体为由一体成型的竖直支撑臂和水平支撑臂形成的倒“L”形构件;所述竖直支撑臂下方连接圆形胶垫;所述水平支撑臂上方连接所述“L”型连接件;所述水平支撑臂远离所述竖直支撑臂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片。进一步地,框架模块包括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一根与所述横梁连接的竖梁;所述竖梁两端通过三角形连接件连接所述横梁;所述横梁沿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所述支脚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软体模块为由海绵、织物、弹簧填充的坐垫。进一步地,所述软体模块还包括与所述坐垫连接的靠背和扶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沙发由整体设计变为模块化设计,单一模块出现老旧时,可单独更换老旧模块,模块通用性强,支持重复拆装循环利用;同时配电系统中设置有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增加沙发功能拓展性,减小电源线繁多杂乱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模块沙发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模块沙发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支撑平台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撑平台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支脚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框架模块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框架模块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配电系统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配电系统的内部配置图。图11是本技术软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平台;11-支脚模块;111-支脚本体;1111-第一卡位凹槽;1112-第二卡位凹槽;1113-连接片;112-“L”型连接件;1121-第一通孔;1122-第二通孔;113-圆形胶垫;12-框架模块;121-横梁;122-竖梁;123-三角形连接件;13-垫板模块;2-配电系统;21-轨道基座;22-基座盖板;23-电源线;24-开关插座;25-照明灯具;3-软体模块;31-坐垫;32-靠背;33-扶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现有技术中,传统软体沙发包括以海绵、织物、弹簧等软性物料来填充的带靠背坐具和以木材或钢材等材料连接的支撑骨架,采用整体设计,不能循环重复利用;同时传统沙发仅有就座功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功能性需求。本技术提出一种内置有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平台1、配电系统2和软体模块3三大部分。支撑平台1用于支撑配电系统2和软体模块3;配电系统2内布置有电源线,外部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的开关插座;软体模块3用于支撑或倚靠人体。支撑平台1、配电系统2、软体模块3从下至上依次顺序连接。本技术将支撑结构、配电结构和软体结构分别模块化设计,当任一模块结构出现故障时,仅需对相应模块进行更换。支撑平台1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支脚模块11、框架模块12和垫板模块13。支脚模块11位于框架模块12的下方四个边角处,与框架模块12连接形成支撑骨架。垫板模块13铺装在框架模块12的侧边、中间或后边,形成边几与茶几。支脚模块11包括至少四个支脚,支脚数量与框架模块12长度有关,框架模块12长度越大,支脚数量越多,优选为四个。支脚结构图5所示,包括支脚本体111、“L”型连接件112和圆形胶垫113。支脚本体111为由一体成型的竖直支撑臂和水平支撑臂形成的倒“L”形构件,竖直支撑臂下方连接圆形胶垫113,水平支撑臂上设置有用于布设电源线的第一卡位凹槽1111和用于卡合“L”型连接件112的第二卡位凹槽1112,水平支撑臂远离竖直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框架模块2的凸出的连接片1113。“L”型连接件112上均匀布置有多个用于连接配电模块3的第一通孔1121和多个用于连接家具主体的第二通孔1122。框架模块12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框架模块12包括至少两根横梁121和至少一根竖梁122,且由竖梁122连接横梁121组成支撑面。竖梁122与横梁121的连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螺栓连接、焊接等常见连接形式。在具体实施例中,为增加框架模块12的快速拆装性,增加三角形连接件123,三角形连接件123的竖直端与横梁121的预埋孔位通过螺丝紧固件连接,三角形连接件123的水平端留有通孔用于与竖梁122连接。竖梁122采用梯形构件,其斜面与三角形连接件123的斜面相适配,竖梁122通过螺丝紧固件贯穿三角形连接件123水平端的通孔连接三角形连接件123。垫板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顺序连接的支撑平台、配电系统和软体模块;所述配电系统包括轨道基座、与所述轨道基座卡合连接的基座盖板,所述轨道基座和所述基座盖板卡合形成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顺序连接的支撑平台、配电系统和软体模块;所述配电系统包括轨道基座、与所述轨道基座卡合连接的基座盖板,所述轨道基座和所述基座盖板卡合形成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基座的下表面外侧设置有走线轨道、内侧设置有安装槽;基座盖板与所述走线轨道形成可容纳电源线的容纳空间,与所述安装槽形成可容纳照明灯具的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系统还包括内置于所述走线轨道内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且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照明灯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且位于所述基座盖板下表面的开关插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源走线的多功能模块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支脚模块、框架模块和垫板模块;所述支脚模块连接于所述框架模块的下方四个边角处,与所述框架模块连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少彬
申请(专利权)人:斯图雅轩深圳办公空间设计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