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98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包括炒锅、底座和防护罩,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处皆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端等间距均匀布置有3个凹槽,所述凹槽横截面呈圆弧状。通过在固定板与防护罩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并在加热座上铰接有拨动板,且由于炒锅放置后两侧搭设在拨动板上,在加热座转动的过程中,当加热座带动炒锅转动至两侧最顶端位置处时,拨动板的一端受限位杆限制,带动拨动板产生翻转,从而使炒锅的一端产生轻微上抬,这样与加热座转动带动茶叶均匀翻炒相配合,使茶叶翻炒的更均匀,更加充分,不易粘锅,提升茶叶生产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
本技术涉及炒茶装置
,具体为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
技术介绍
茶叶制作时可分为手工制作、半机械化制作和全机械化制作,手工制作时将茶叶放入炒锅中,然后向灶台内添加燃料加热炒锅,然后工人手动炒制茶叶,不同的阶段需要的火力不同,难以保证炒茶过程中所需的温度,虽然这种炒干方式,较为原始,效率较低,但通常制出的茶叶都为精品茶,茶味浓郁。目前,现有的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在进行炒茶时,由于是人工对茶叶进行翻炒,人工每次翻炒的茶叶都不能将炒锅内部茶叶全部拾取并进行抖动,这样在翻炒的过程中,容易使局部茶叶始终不能得到翻炒,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使茶叶受热不均匀发生焦叶的情况,影响茶叶品质,且茶叶生产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在进行炒茶时,由于是人工对茶叶进行翻炒,人工每次翻炒的茶叶都不能将炒锅内部茶叶全部拾取并进行抖动,这样在翻炒的过程中,容易使局部茶叶始终不能得到翻炒,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使茶叶受热不均匀发生焦叶的情况,影响茶叶品质,且茶叶生产加工效率较低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包括炒锅、底座和防护罩,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处皆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端等间距均匀布置有3个凹槽,所述凹槽横截面呈圆弧状,且凹槽的内部皆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布置有加热座,所述加热座呈弧形柱状,所述加热座的内部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的内部呈盘状布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加热座的内侧设有加热槽,且加热座的外侧等间距均匀布置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轮齿,所述加热槽内部底端呈波浪状,所述炒锅放置于加热槽位置处,所述炒锅呈与加热槽相配合的弧形柱状,所述炒锅顶部的两侧皆设有把手,且炒锅的底端呈与加热槽相配合的波浪状,所述加热座顶部的两侧皆铰接有拨动板,且炒锅的两侧皆搭设在拨动板上,所述底座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位于安装槽与加热座的弧心位置处,所述底座两端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滑槽,所述滑槽呈圆弧状,所述滑槽的弧心与安装槽和加热座的弧心位置相同,所述铰接轴外侧壁底端的两侧焊接有两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皆延伸至滑槽位置处,所述固定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皆焊接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滑块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皆贯穿滑槽并与加热座外侧壁相焊接,且其中一端铰接轴的顶部焊接有摇摆杆,所述防护罩焊接于底座顶部的一侧,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有安装座,所述防护罩外侧壁靠近摇摆杆的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转轴贯穿防护罩侧壁并延伸至防护罩内侧,所述第二齿轮中心转轴延伸至防护罩内侧的一端设有凸轮,且凸轮与摇摆杆的顶端之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安装座内部靠近第二齿轮的一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座外侧并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第四齿轮,且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一侧的安装座内部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底端连接有进风管,所述吸风机的顶端连接有出风管,所述进风管远离吸风机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座靠近安装槽一侧外侧壁的外侧,所述出风管远离吸风机的一端贯穿安装座并延伸至安装座远离安装槽一侧外侧壁的外侧,所述吸风机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叶片,所述安装座内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叶片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管外侧的中空腔内部设有反热膜。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齿轮比可为15:1:5。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远离防护罩一侧的两端皆焊接有固定板,两端固定板外侧壁顶端相互靠近的一侧皆焊接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同一高度位置处的防护罩内部两端皆焊接有第二限位杆。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外侧壁靠近安装槽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照明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加热座布置成弧形柱状,并在凸轮与摇摆杆之间铰接有连接杆,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利用凸轮转动带动摇摆杆及加热座进行摇摆,这样便于加热座在安装槽内部往复进行翻转,这样便于带动炒锅内部茶叶进行翻转,增加茶叶与炒锅接触的全面性,避免茶叶发生焦叶,增加茶叶的加工效率。2:通过将炒锅与加热座内部底端皆布置成波浪状,并在炒锅上设有把手,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利用波浪状的侧面增加炒锅底端的表面积,增加每一次茶叶与炒锅的接触面积,提升茶叶生产效率,由于操作者加工茶叶时,都是由操作者双手分别在左右两侧将茶叶向中间相互聚拢并挤压后对茶叶进行抓取并抬高抖散,普通的炒锅由于底部圆滑,这样茶叶在聚拢的过程中容易向前后滑落,但波浪状的内部侧壁有利于操作者对茶叶进行抓取并抖散炒制,且不影响操作者双手左右聚拢茶叶,与加热座往复旋转相配合,在手工制作茶叶的过程中,控制加热座旋转频率,使操作者拾取茶叶时茶叶向前端转动,操作者拾取茶叶后上抬并抖散的过程中加热座带动茶叶向操作者一侧转动,不影响操作者的加工,且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波浪状的凹槽使茶叶不易滑落,而波浪状凹槽上方的茶叶会随加热座转动进行滑落,这样使炒锅内部茶叶均匀地与炒锅底端接触,在加工过程中,底端茶叶处于波浪状波谷的内部,而顶端高于波峰的茶叶不受波谷凹槽的限制,在翻转过程中首先掉落,掉落至炒锅一侧的波谷凹槽内部,而在加热座带动炒锅转动至顶点位置处时,再使波谷凹槽部位的茶叶掉落在刚刚处于上端茶叶的上方,这样往复转动并往复使茶叶上下端均匀交替与炒锅接触,使茶叶在操作者拾取并抖散茶叶的时间间隙过程中,均匀翻炒茶叶,避免茶叶产生焦叶,且提升茶叶生产效率及生产品质,炒锅上的把手便于在茶叶炒制完成后快速将炒锅与加热座脱离,避免茶叶老火,便于茶叶加工后的收集。3:通过在固定板与防护罩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并在加热座上铰接有拨动板,且由于炒锅放置后两侧搭设在拨动板上,在加热座转动的过程中,当加热座带动炒锅转动至两侧最顶端位置处时,拨动板的一端受限位杆限制,带动拨动板产生翻转,从而使炒锅的一端产生轻微上抬,这样与加热座转动带动茶叶均匀翻炒相配合,使茶叶翻炒的更均匀,更加充分,不易粘锅,提升茶叶生产品质。4:通过设有吸风机,并利用同一电机同时带动吸风机与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这样利用电机同时带动吸风机与第二齿轮工作,节约能耗,吸风机转动有利于炒锅蒸发水蒸气的疏散,避免水蒸气过多影响茶叶生产品质,且不易使茶叶沾染异味。5:通过设有照明灯,便于在光线昏暗的条件下进行使用,有利于观察茶叶炒制品质,且加热座内部的反热膜有利于热量的集中,减小热量的流失,提升茶叶加工效率,减小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侧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加热座转动至一端顶点部位的左侧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侧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加热座与炒锅左侧侧面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加热座左侧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包括炒锅(8)、底座(9)和防护罩(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处皆焊接有支撑柱(11),所述底座(9)的顶部设有安装槽(20),所述安装槽(20)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安装槽(20)的内部底端等间距均匀布置有3个凹槽(12),所述凹槽(12)横截面呈圆弧状,且凹槽(12)的内部皆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10),所述安装槽(20)的内部布置有加热座(13),所述加热座(13)呈弧形柱状,所述加热座(13)的内部设有中空腔(33),所述中空腔(33)的内部呈盘状布置有电加热管(29),所述加热座(13)的内侧设有加热槽(28),且加热座(13)的外侧等间距均匀布置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轮齿(32),所述加热槽(28)内部底端呈波浪状,所述炒锅(8)放置于加热槽(28)位置处,所述炒锅(8)呈与加热槽(28)相配合的弧形柱状,所述炒锅(8)顶部的两侧皆设有把手(34),且炒锅(8)的底端呈与加热槽(28)相配合的波浪状,所述加热座(13)顶部的两侧皆铰接有拨动板(27),且炒锅(8)的两侧皆搭设在拨动板(27)上,所述底座(9)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铰接轴(22),所述铰接轴(22)位于安装槽(20)与加热座(13)的弧心位置处,所述底座(9)两端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滑槽(21),所述滑槽(21)呈圆弧状,所述滑槽(21)的弧心与安装槽(20)和加热座(13)的弧心位置相同,所述铰接轴(22)外侧壁底端的两侧焊接有两根固定杆(26),所述固定杆(26)远离铰接轴(22)的一端皆延伸至滑槽(21)位置处,所述固定杆(26)远离铰接轴(22)的一端皆焊接有与滑槽(21)相配合的滑块,滑块远离固定杆(26)的一端皆贯穿滑槽(21)并与加热座(13)外侧壁相焊接,且其中一端铰接轴(22)的顶部焊接有摇摆杆(7),所述防护罩(14)焊接于底座(9)顶部的一侧,所述防护罩(14)的顶部设有安装座(3),所述防护罩(14)外侧壁靠近摇摆杆(7)的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的中心转轴贯穿防护罩(14)侧壁并延伸至防护罩(14) 内侧,所述第二齿轮(6)中心转轴延伸至防护罩(14)内侧的一端设有凸轮(4),且凸轮(4)与摇摆杆(7)的顶端之间铰接有连接杆(5),所述安装座(3)内部靠近第二齿轮(6)的一端安装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座(3)外侧并设有第三齿轮(24),所述第三齿轮(24)与第二齿轮(6)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第四齿轮(23),且第四齿轮(23)分别与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24)相啮合,所述电机(17)一侧的安装座(3)内部安装有吸风机(1),所述吸风机(1)的底端连接有进风管(16),所述吸风机(1)的顶端连接有出风管(18),所述进风管(16)远离吸风机(1)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座(3)靠近安装槽(20)一侧外侧壁的外侧,所述出风管(18)远离吸风机(1)的一端贯穿安装座(3)并延伸至安装座(3)远离安装槽(20)一侧外侧壁的外侧,所述吸风机(1)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叶片(19),所述安装座(3)内部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叶片(19)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手工制作用炒茶设备,包括炒锅(8)、底座(9)和防护罩(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底部的四个角位置处皆焊接有支撑柱(11),所述底座(9)的顶部设有安装槽(20),所述安装槽(20)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安装槽(20)的内部底端等间距均匀布置有3个凹槽(12),所述凹槽(12)横截面呈圆弧状,且凹槽(12)的内部皆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齿轮(10),所述安装槽(20)的内部布置有加热座(13),所述加热座(13)呈弧形柱状,所述加热座(13)的内部设有中空腔(33),所述中空腔(33)的内部呈盘状布置有电加热管(29),所述加热座(13)的内侧设有加热槽(28),且加热座(13)的外侧等间距均匀布置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轮齿(32),所述加热槽(28)内部底端呈波浪状,所述炒锅(8)放置于加热槽(28)位置处,所述炒锅(8)呈与加热槽(28)相配合的弧形柱状,所述炒锅(8)顶部的两侧皆设有把手(34),且炒锅(8)的底端呈与加热槽(28)相配合的波浪状,所述加热座(13)顶部的两侧皆铰接有拨动板(27),且炒锅(8)的两侧皆搭设在拨动板(27)上,所述底座(9)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有铰接轴(22),所述铰接轴(22)位于安装槽(20)与加热座(13)的弧心位置处,所述底座(9)两端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滑槽(21),所述滑槽(21)呈圆弧状,所述滑槽(21)的弧心与安装槽(20)和加热座(13)的弧心位置相同,所述铰接轴(22)外侧壁底端的两侧焊接有两根固定杆(26),所述固定杆(26)远离铰接轴(22)的一端皆延伸至滑槽(21)位置处,所述固定杆(26)远离铰接轴(22)的一端皆焊接有与滑槽(21)相配合的滑块,滑块远离固定杆(26)的一端皆贯穿滑槽(21)并与加热座(13)外侧壁相焊接,且其中一端铰接轴(22)的顶部焊接有摇摆杆(7),所述防护罩(14)焊接于底座(9)顶部的一侧,所述防护罩(14)的顶部设有安装座(3),所述防护罩(14)外侧壁靠近摇摆杆(7)的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一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跑马冈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