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83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包括上种支架,所述上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上种底盘,上种支架下端固定连接大豆播种机的机架,所述上种底盘上端转动连接上种转盘,所述上种底盘下端中部设有上种电机,所述上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上种转盘,在上种转盘上设有上种机构,上种底盘下端设有上种出口筒,在上种出口筒与上种机构的盘孔相配合,上种出口筒连接大豆播种机的落种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来的离心式分别上种改为圆盘式自动落种,分别落入对应行的排种器内,使播种分散均匀,利用上种电机控制圆盘每次的转动角度,精度高,上种机构与上种出口筒配合,容易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易,操作简单,用途广泛,极易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豆播种
,具体涉及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小区播种试验大多数采用传统的人工播种,劳动强度大、播种效率低下、播种质量的不均衡和小区面积、数量小、少,严重地影响了小区试验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普遍性。小区播种机是培育新品种、繁育良种和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等田间作业时所用的专用播种机。目前的播种机的上种环节仍采用人工上种,在同时播种多行不同种子时单人上种已无法适应机械自动播种速度,需停机上种,已成为影响小区播种机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的多行上种装置大多利用离心式进行分离上种,分散均匀性差、装有不同品种种子的部件不能自动快速平稳更换、且装置结构复杂、更换与维修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播种分散不均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包括上种支架,所述上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上种底盘,上种支架下端固定连接大豆播种机的机架,所述上种底盘上端转动连接上种转盘,所述上种底盘下端中部设有上种电机,所述上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上种转盘,在上种转盘上设有上种机构,上种底盘下端设有上种出口筒,在上种出口筒与上种机构的盘孔相配合,上种出口筒连接大豆播种机的落种口。所述上种底盘上端设有环状的滑槽,所述上种转盘的下端通过滑槽连接上种底盘。所述上种机构包括种杯,种杯固定在上种转盘上,所述种杯下方设有拨盘,拨盘与种杯固定连接,所述种杯与拨盘之间设有拨种盘,拨种盘一侧设有拨种杆,所述拨种杆中部铰接在拨盘上,所述拨种盘上方的种杯上设有杯口,拨种盘下方的拨盘上设有盘孔,拨种盘、杯口和盘孔三者配合使用,在拨杆的一侧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拨杆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拨盘上。所述上种出口筒一侧设有顶块,所述拨杆一端固定连接拨种盘,拨杆另一端延伸出拨盘与顶块配合使用,顶块与拨杆的接触面为凸起的弧面。所述种杯下端为漏斗状。所述种杯两侧设有长条状的卡块,上种转盘上设有卡槽,种杯卡接在上种转盘上。所述上种转盘上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种杯,上种转盘径向设有至少三个种杯,所述上种底盘上径向设有至少三个上种出口筒,所述上种出口筒与种杯相配合。上种电机为伺服电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将原来的离心式分别上种改为圆盘式自动落种,分别落入对应行的排种器内,使播种分散均匀,利用上种电机控制圆盘每次的转动角度,精度高,上种机构与上种出口筒配合,容易安装,本技术结构简易,操作简单,用途广泛,极易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上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拨杆与顶块的配合使用结构示意图。图6是种杯的剖视图。图7是种杯的俯视图。图8是拨种盘的安装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上种支架,2.上种底盘,3.上种电机,4.上种出口筒,5.上种转盘,6.上种机构,7.上种支座,8.联轴器,9.顶块,601.拨盘,602.拨种盘,603.盘孔,604.卡块,605.种杯,606.杯口,607.拨杆,608.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到9所示,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包括上种支架1,所述上种支架1上端固定连接上种底盘2,上种支架1下端固定连接大豆播种机的机架,所述上种底盘2上端转动连接上种转盘5,所述上种底盘2下端中部设有上种电机3,所述上种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上种转盘5,上种电机3带动上钟转动在上钟底盘上转动,在上种转盘5上设有上种机构6,上种底盘2下端设有上种出口筒4,在上种出口筒4与上种机构6的盘孔3相配合,上种出口筒4通过塑料管连接大豆播种机的落种口。所述上种底盘2上端设有环状的滑槽,所述上种转盘5的下端通过滑槽连接上种底盘2。所述上种机构6包括种杯605,种杯605固定在上种转盘5上,所述种杯605下方设有拨盘601,拨盘601通过焊接在种杯605的底部,所述种杯605与拨盘601之间设有拨种盘602,拨种盘602一侧设有拨种杆,所述拨种杆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拨盘601上,所述拨种盘602上方的种杯605上设有杯口606,拨种盘602下方的拨盘601上设有盘孔3,拨种盘602、杯口606和盘孔3三者配合使用,杯口606在拨种盘602的正上方,盘孔3在拨种盘602的正下方,杯口606的大小小于等于拨种盘602的大小,拨种盘602的大小大于等于盘孔3的大小。盘孔3也在杯口606的正下方盘孔3的正下方有上种出口筒4,在拨杆607的一侧设有复位弹簧608,所述复位弹簧608一端与拨杆607连接,复位弹簧608另一端固定在拨盘601上。所述上种出口筒4一侧设有顶块9,所述拨杆607一端固定连接拨种盘602,拨杆607另一端延伸出拨盘601与顶块9配合使用,顶块9与拨杆607的接触面为凸起的弧面,顶块9顶住拨杆607,带动拨杆607绕销轴旋转,使拨种盘602挪开,使杯口606与盘孔3连通,种杯605内的种子通过盘孔3进入上种出口筒4,从而通过塑料管进入大豆播种机的落种口。所述种杯605下端为漏斗状,便于种子往杯口606处下落。所述种杯605两侧设有长条状的卡块604,上种转盘5上设有卡槽,种杯605卡接在上种转盘5上,便于拆卸更换,维修方便。所述上种转盘5上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种杯605,上种转盘5径向设有至少三个种杯605,所述上种底盘2上径向设有至少三个上种出口筒4,所述上种出口筒4与种杯605相配合,储存量和种类较多,便于排种。上种电机3为伺服电机,利用伺服电机控制圆盘每次的转动角度,精度高。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上种电机3,上种电机3通过上种支座7固定在上种底盘2的下方,上种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8带动上种转盘5,上种转盘5转动带动种杯605转动,在种杯605下方的拨杆607与顶块9接触时,在上种转盘5的带动下拨杆607被顶块9顶开,拨杆607绕销轴转动,拨杆607带动拨种盘602转动,使杯口606与盘孔3连通,种杯605内的种子通过杯口606进入盘孔3,通过盘孔3进入上种出口筒4,进而通过塑料管进入大豆播种机的落种口,在拨杆607转动的角度较大时,拨杆607在上种转盘5的带动下与顶块9脱离,在复位弹簧608的带动下,拨杆607回复原状,即拨种盘602回复原状,切断杯口606与盘孔3种子的通路,防止种子继续掉落,利用上种电机3控制圆盘每次的转动角度,精度高,控制种子分散程度,完成上钟操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包括上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上种底盘,上种支架下端固定连接大豆播种机的机架,所述上种底盘上端转动连接上种转盘,所述上种底盘下端中部设有上种电机,所述上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上种转盘,在上种转盘上设有上种机构,上种底盘下端设有上种出口筒,在上种出口筒与上种机构的盘孔相配合,上种出口筒连接大豆播种机的落种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包括上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种支架上端固定连接上种底盘,上种支架下端固定连接大豆播种机的机架,所述上种底盘上端转动连接上种转盘,所述上种底盘下端中部设有上种电机,所述上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上种转盘,在上种转盘上设有上种机构,上种底盘下端设有上种出口筒,在上种出口筒与上种机构的盘孔相配合,上种出口筒连接大豆播种机的落种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种底盘上端设有环状的滑槽,所述上种转盘的下端通过滑槽连接上种底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自动上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种机构包括种杯,种杯固定在上种转盘上,所述种杯下方设有拨盘,拨盘与种杯固定连接,所述种杯与拨盘之间设有拨种盘,拨种盘一侧设有拨种杆,所述拨种杆中部铰接在拨盘上,所述拨种盘上方的种杯上设有杯口,拨种盘下方的拨盘上设有盘孔,拨种盘、杯口和盘孔三者配合使用,在拨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云亮王胜李赫刘龙赵冠南屈哲王云力余永昌王啸雪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容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