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69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包括微网箱变柜体、设置在微网箱变柜体顶端的主风道、设置在主风道内侧的支风道以及设置在主风道上侧的排风道,微网箱变柜体内设置有电器元件,微网箱变柜体上端部与主风道连通,支风道和排风道分别与主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支风道的端口设置有第二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导热通道结构,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散热方案来满足不同柜型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统一了各个柜型的散热需求,节省了开支,简化了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微网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日益提高,可再生能源存在并网难、消纳难、长距离传输能效低、损耗大、设备利用率低、系统增容投资边际效率差等挑战越来越大。新能源微网将风、光、电、天然气等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进行整合,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综合利用网,以组网的形式克服分布式电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缺点。构建新能源微网系统需要开发建设大量新型微网箱变,微网箱变中柜型复杂且数量繁多,产热量大,且热量分布不均,不同柜型所需散热条件不同,散热方案复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统一的散热方案以满足不同柜型散热需求,成为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解决了如何以一种统一的散热方案来满足不同柜型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设置主风道、支风道和排风道,可以满足各个柜型的散热需求,节省了开支,简化了操作。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包括微网箱变柜体、设置在所述微网箱变柜体顶端的主风道、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侧的支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风道上侧的排风道,所述微网箱变柜体内设置有电器元件,所述微网箱变柜体上端部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支风道和所述排风道分别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支风道的端口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排风道外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上端所述排风道上设置有防雨板,所述防雨板的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电器元件的外端所述微网箱变柜体上设置有第三风机。所述微网箱变柜体具有若干,且呈一字排开,所述主风道具有若干,且分别设置在若干所述微网箱变柜体的顶端,所述排风道具有若干且与所述微网箱变柜体的数量相同;所述支风道具有一个,且同时与若干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微网箱变柜体具有两排,且每一排的所述微网箱变柜体顶端均设置有排风道,两个所述排风道的端部相互连接。本技术达成以下显著效果:(1)利用两个离心风机,实现了散热能力的合理分配;(2)设置有主风道和支风道,满足了不同柜型的散热需求,解决了不同柜型散热不均的矛盾,通过添加支风道,直流充放电柜内的温度值大幅度降,除贴近发热源附近的空气温度外,其余位置的空气温度维持在50摄氏度以内;(3)设置有排风道,有助于将多余的热量排出微网箱变柜体的外侧,提高了热量散失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热通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板;2、电器元件;3、支撑台;4、微网箱变柜体;5、支风道;6、主风道;7、排风道;7-1、防雨板;7-2、出风口;8、第一风机;9、第二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和图2,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包括微网箱变柜体4、设置在微网箱变柜体4顶端的主风道6、设置在主风道6内侧的支风道5以及设置在主风道6上侧的排风道7,微网箱变柜体4内设置有电器元件2,微网箱变柜体4上端部与主风道6连通,支风道5和排风道7分别与主风道6连通,主风道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机8,支风道的端口设置有第二风机9。可以看出,主风道为竖直通道,支风道和排风道均为水平通道。排风道7外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出风口7-2。出风口7-2的上端排风道7上设置有防雨板7-1,防雨板7-1的面积小于出风口7-2横截面的面积。电器元件2的外端微网箱变柜体4上设置有第三风机。微网箱变柜体4具有若干,且呈一字排开,主风道6具有若干,且分别设置在若干微网箱变柜体4的顶端,排风道7具有若干且与微网箱变柜体4的数量相同;支风道5具有一个,且同时与若干主风道6连通。微网箱变柜体4具有两排,且每一排的微网箱变柜体4顶端均设置有排风道7,两个排风道的端部相互连接,有利于增加稳定性。本技术具体工作过程:微网箱变柜体4通过支撑台3设置在底板1上,在每个微网箱变柜体4上部设置主风道6和一个RF220离心风机,满足本柜的散热需求;利用一个支风道5,将同排微网箱变柜体4上主风道6相连,并通过合理布置一个190离心风机,方向性将直流充放电柜内的热量导入低发热量开关柜内,实现通风散热的要求。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网箱变柜体、设置在所述微网箱变柜体顶端的主风道、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侧的支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风道上侧的排风道,所述微网箱变柜体内设置有电器元件,所述微网箱变柜体上端部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支风道和所述排风道分别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支风道的端口设置有第二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网箱变柜体、设置在所述微网箱变柜体顶端的主风道、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侧的支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风道上侧的排风道,所述微网箱变柜体内设置有电器元件,所述微网箱变柜体上端部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支风道和所述排风道分别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顶端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支风道的端口设置有第二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道外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导热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上端所述排风道上设置有防雨板,所述防雨板的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兴李娜沈旺旺李玉王梦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特锐德高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