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595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互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和铁芯,内壳体呈环状结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环状腔体,铁芯设置在环状腔体中,内壳体与铁芯同轴,轴心出设有沿轴向的过线孔,内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内壳体和下内壳体,外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上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上连接座,下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下连接座,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通过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可拆卸连接,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一一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开合式取能线圈的铁芯容易生锈的问题,且结构清晰,各部件拼接,实现各部件之间可相互替换,节约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
本技术属于互感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地形复杂条件下的电网建设和设备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多。互感器又称为仪用变压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目前,现有的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铁芯一般采用硅钢片制成,因为硅钢片的高饱和性和高导磁性,通常是把硅钢片制成的硅钢铁芯对半切开,形成两个铁芯,然后在这两个铁芯上缠绕铜线,再把两个铁芯闭合上,就可以检测电流了,很方便,这种铁芯户内用很有优势,如果户外用的话,铁芯的切口端面易生锈,这样会影响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为了防止铁芯的切口端面生锈,一般会用防锈油涂于铁芯的切口端面,但是日晒雨淋,时间久了切口端面也会生锈。中国专利CN201010517866.1,公开了一种可防锈的开启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两个相对应的半圆环体,半圆环体包括外壳,及外壳内由树脂包裹的半圆环型铁芯及绕组,半圆环体具有两个端面,端面的外圈为壳体,中心区域为铁芯,壳体与铁芯之间的中间区域为树脂,至少一个半圆环体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圈,密封圈将端面上的铁芯区域环绕其中。该专利的密封圈可将两个半圆环体紧固对接后的两个半圆环型铁芯完全设置于其内,将铁芯的断面与外界隔离开来,当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时,可避免铁芯的断面出现被进入的水气引起生锈的现象,使得电流互感器可以正常工作,提高了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环境适应能力。该专利虽然采用拼接的结构,但是结构固化,不能对铁芯进行更换或拆卸,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能够解决开合式取能线圈的铁芯容易生锈的问题,且结构清晰,各部件拼接,实现各部件之间可相互替换,节约运维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所述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和铁芯,所述内壳体呈环状结构,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环状腔体,所述铁芯设置在环状腔体中,所述内壳体与所述铁芯同轴,轴心出设有沿轴向的过线孔,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内壳体和下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所述上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上连接座,所述下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下连接座,所述上外壳体和所述下外壳体通过所述上连接座和所述下连接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一一对应设置。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连接座和所述下连接座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上连接座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外壳体的侧面,所述下连接座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外壳体的侧面。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连接座开设有通孔,所述下连接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通过螺栓连接。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外壳体的纵截面外部轮廓和内部轮廓均为半圆形,所述下外壳体的纵截面外部轮廓为矩形、内部轮廓为半圆形。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下外壳体底部外侧面的四角分别固定设有四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内壳体和所述下内壳体的纵截面形状均为半圆形。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内壳体和所述下内壳体的横截面形状均为U型,开口朝外设置,所述下内壳体和所述上内壳体的外尺寸分别不大于所述下外壳体和所述上外壳体的内尺寸,所述上内壳体和所述下内壳体的外侧面端部分别接触连接所述上外壳体和所述下外壳体的内侧面。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内壳体和所述下内壳体的外侧面端部与所述上外壳体和所述下外壳体的接触处均设有迂回部。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铁芯表面敷设有胶套,所述胶套呈圆环状。在上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铁芯包括有上铁芯和下铁芯,所述胶套包括有上胶套和下胶套,所述上胶套包裹所述上铁芯,所述下胶套包裹所述下铁芯。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能够解决开合式取能线圈的铁芯容易生锈的问题,采用外壳体和内壳体拼接的方式,结构清晰,内外壳体之间设置迂回部,阻止水汽接触铁芯;同时,在铁芯外部敷设胶套,胶套处在挤压状态下会产生部分溢出的余量,相互拼接后形成密闭的隔离层,进一步阻止水汽接触铁芯,防止铁芯生锈;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采用外壳体和内壳体拼接的方式,内壳体和外壳体又分别分为上下两部分,各部件之间可相互替换,在后期的更换部件、维护取能线圈时,可直接替换新部件,节约运维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外壳体;2、上外壳体;3、下连接座;4、上连接座;5、下内壳体;6、上内壳体;7、下铁芯;8、上铁芯;9、下胶套;10、上胶套;11、螺栓;12、螺纹孔;13、安装座;14、安装孔;15、迂回部;16、过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和铁芯,所述内壳体呈环状结构,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环状腔体,所述铁芯设置在环状腔体中,所述内壳体与所述铁芯同轴,轴心出设有沿轴向的过线孔,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内壳体和下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所述上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上连接座,所述下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下连接座,所述上外壳体和所述下外壳体通过所述上连接座和所述下连接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一一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和铁芯,所述内壳体呈环状结构,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环状腔体,所述铁芯设置在环状腔体中,所述内壳体与所述铁芯同轴,轴心出设有沿轴向的过线孔,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内壳体和下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外壳体和下外壳体,所述上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上连接座,所述下外壳体外部设有多个下连接座,所述上外壳体和所述下外壳体通过所述上连接座和所述下连接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一一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和所述下连接座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上连接座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上外壳体的侧面,所述下连接座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下外壳体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开设有通孔,所述下连接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取能线圈的防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体的纵截面外部轮廓和内部轮廓均为半圆形,所述下外壳体的纵截面外部轮廓为矩形、内部轮廓为半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章雪峰奚松成
申请(专利权)人: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