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53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包括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门闸、MCU模块、RFID阅读器和身份证识别模块;所述RFID阅读器、身份证识别模块和MCU模块均设置在门闸上,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读取;所述门闸包括门闸本体、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身份识别后,MCU模块控制第一旋转门开启,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对身份证验证后,MCU模块控制第二旋转门开启;实现了多次身份识别且一次只能进入一个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身份识别
,具体为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的发展下,门禁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申请号为201920063182.5的现有技术一种刷卡闸机的摆闸装置,它涉及通道管理设备
它包含箱体顶部安装有闪光灯,闪光灯一侧安装有喇叭,箱体外侧壁安装有读卡器,读卡器下方安装有配电箱,箱体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壁安装有摆闸组件,放置槽下方安装有驱动电机,箱体底部两侧与万向轮活动连接。上述现有技术解决了身份识别的问题,但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识别方式单一,且一人识别后,其他未识别的人员跟随识别人很容易就潜入门禁内,安全性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实现了多次身份识别且一次只能进入一个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包括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门闸、MCU模块、RFID阅读器和身份证识别模块;所述RFID阅读器、身份证识别模块和MCU模块均设置在门闸上,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读取;所述门闸包括门闸本体、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身份识别后,MCU模块控制第一旋转门开启,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对身份证验证后,MCU模块控制第二旋转门开启。进一步,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包括设备本体、单片机、指纹识别单元、RFID电子标签、指纹对比单元和第一储存单元,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只储存有唯一的指纹和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进一步,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包括采集单元、身份证对比单元和第二储存单元。进一步,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还包括证件类型识别单元。进一步,所述门闸为一对,且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之间的间距为1~1.5m。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识别者在门闸前想要通过门禁时,手持便携式识别信号发射装置,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与RFID阅读器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成功后,MCU模块控制开启第一旋转门,识别者进入第一旋转门后,第一旋转门关闭(可加设一个红外传感器,以此来判断识别者是否进入),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为仅能容纳一个人,避免了一个人识别多人同时进入的情形。当识别者通过第一旋转门后,将自己的身份证通过身份证识别模块进行二次识别,二次识别通过后,MCU模块控制开启第二旋转门,从而完成所有的识别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门闸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流程图。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1、设备本体102、单片机103、指纹识别单元104、RFID电子标签105、指纹对比单元106、第一储存单元107、门闸2、门闸本体202、第一旋转门203、第二旋转门204、MCU模块3、RFID阅读器4、身份证识别模块5、采集单元502、身份证对比单元503、第二储存单元504、证件类型识别单元50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涉及的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包括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门闸、MCU模块、RFID阅读器和身份证识别模块;所述RFID阅读器、身份证识别模块和MCU模块均设置在门闸上,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读取;所述门闸包括门闸本体、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身份识别后,MCU模块控制第一旋转门开启,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对身份证验证后,MCU模块控制第二旋转门开启。工作原理:识别者在门闸前想要通过门禁时,手持便携式识别信号发射装置,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与RFID阅读器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成功后,MCU模块控制开启第一旋转门,识别者进入第一旋转门后,第一旋转门关闭(可加设一个红外传感器,以此来判断识别者是否进入),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为仅能容纳一个人,避免了一个人识别多人同时进入的情形。当识别者通过第一旋转门后,将自己的身份证通过身份证识别模块进行二次识别,二次识别通过后,MCU模块控制开启第二旋转门,从而完成所有的识别过程。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包括设备本体、单片机、指纹识别单元、RFID电子标签、指纹对比单元和第一储存单元,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只储存有唯一的指纹和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设备本体小巧,方便携带,内置的第一储存单元只储存有唯一的指纹和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因此,识别者通过指纹识别单元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对比单元进行指纹对比,只有与第一储存单元的指纹一致,才能通过验证,通过验证后,单片机开启RFID电子标签与RFID阅读器的身份识别,避免了将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外借的情形。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包括采集单元、身份证对比单元和第二储存单元。识别者将身份证放置在采集单元上,采集单元将身份证信息采集后,身份证对比单元将身份证信息与RFID电子标签对应的身份信息和第二储存单元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对比,其对比原理为:由于第一储存单元内只存储了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因此,该唯一RFID电子标签只对应了唯一的一个身份证信息,只有当此对应的身份证信息和识别者放置在采集单元上的身份证信息一致且第二储存单元内存在此身份证信息时,才能通过身份证识别模块的验证,并通过第二旋转门。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还包括证件类型识别单元。证件识别单元是通过对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而得到的,用于通过证件的特征而识别出该证件类型,只有放置在采集单元上的是身份证才能被识别,放置其他证件则不进行后续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门闸为一对,且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之间的间距为1~1.5m。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门闸、MCU模块、RFID阅读器和身份证识别模块;所述RFID阅读器、身份证识别模块和MCU模块均设置在门闸上,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读取;所述门闸包括门闸本体、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身份识别后,MCU模块控制第一旋转门开启,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对身份证验证后,MCU模块控制第二旋转门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门闸、MCU模块、RFID阅读器和身份证识别模块;所述RFID阅读器、身份证识别模块和MCU模块均设置在门闸上,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读取;所述门闸包括门闸本体、第一旋转门和第二旋转门,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与RFID阅读器身份识别后,MCU模块控制第一旋转门开启,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对身份证验证后,MCU模块控制第二旋转门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身份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识别信号发送装置包括设备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联智能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