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38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烃源岩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分隔件和反应容器,所述分隔件两侧形成样品仓和滤液仓,所述反应容器连接于所述分隔件并分隔为位于所述分隔件两侧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反应容器内形成样品腔,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所述样品仓与所述样品腔,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所述滤液仓与所述样品腔;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样品仓连通并向所述样品仓供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通过反渗的方式加液,避免样品飞溅,提高测试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勘探、烃源岩测试
,尤其涉及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衡量岩石中有机质丰度的首要指标,也是烃源岩潜力评价的必测基础项目之一。目前国内测定TOC含量依据是GB/T19145-2003《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该标准的测试原理是用稀盐酸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后,将样品置于高温氧气流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并经红外检测器检测,最终给出总有机碳的含量。其中“用稀盐酸去除无机碳”的过程也被称为“样品前处理”,分为“溶样”、“洗样”、“烘样”等步骤。对于碳酸盐含量较高的沉积岩样品,直接滴入的盐酸在与岩石样品接触的瞬间剧烈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引起样品飞溅,极可能造成样品质量损失进而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通过反渗的方式加液,避免样品飞溅,提高测试准确性。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分隔件和反应容器,所述分隔件两侧形成样品仓和滤液仓,所述反应容器连接于所述分隔件并分隔为位于所述分隔件两侧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反应容器内形成样品腔,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所述样品仓与所述样品腔,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所述滤液仓与所述样品腔;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样品仓连通并向所述样品仓供液。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与所述滤液仓连通,所述反应装置内形成密封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应容器内液面高度不超过其总高度的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应容器与所述分隔件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二连通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应装置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所述样品仓,所述样品仓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反应容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置于所述样品仓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嵌设于所述分隔件内,所述分隔件为导热材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液位探测器,所述液位探测器设于所述样品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液组件包括供液管路和中间容器,所述反应装置上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连通所述中间容器与所述样品仓,所述第二开关连通所述样品仓与排液管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移动注液组件、注酸通路和注水通路,所述移动注液组件位于所述反应装置的上方,所述移动注液组件具有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所述第一注液口与注酸通路的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注液口与所述注水通路的管道连通,所述反应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反应容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注液口和所述第二注液口对准所述反应容器的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注液组件上还设有CO2检测器,所述CO2检测器位于所述反应装置的上方且正对所述反应容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通过设置供液组件,且在反应装置内形成独立的样品仓和滤液仓,向样品仓内加酸,替换向反应容器内直接加酸,加酸过程采用“反向渗滤”替代“直接滴加”,延长酸试剂与岩石样品接触时间,进而延缓反应速率、降低反应剧烈程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向样品腔内滴加酸试剂的方式,使酸试剂与反应容器的外壁直接接触,进行反渗,避免了样品飞溅,测试结果相对更准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的移动注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分隔件;110、发热件;2、反应容器;21、第一连通部;22、第二连通部;23、样品腔;3、样品仓;31、第一开关;32、第二开关;33、温度传感器;4、滤液仓;41、引流棒;5、负压组件;6、第二密封件;7、液位探测器;8、供液组件;81、供液管路;82、中间容器;83、供液泵;9、移动注液组件;91、第一注液口;92、第二注液口;93、CO2检测器;94、机械臂;95、导轨;10、排液装置;101、滤液收集池;102、离子检测器;103、废液收集池;104、泵体;105、升降组件;11、注酸通路;111、酸试剂瓶;112、第一注射泵;113、第一阀体;12、注水通路;121、水试剂瓶;122、第二注射泵;123、第二阀体;13、第一密封件;131、第一密封垫;132、压板;133、锁紧件;14、复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分隔件和反应容器,所述分隔件两侧形成样品仓和滤液仓,所述反应容器连接于所述分隔件并分隔为位于所述分隔件两侧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反应容器内形成样品腔,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所述样品仓与所述样品腔,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所述滤液仓与所述样品腔;/n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样品仓连通并向所述样品仓供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分隔件和反应容器,所述分隔件两侧形成样品仓和滤液仓,所述反应容器连接于所述分隔件并分隔为位于所述分隔件两侧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反应容器内形成样品腔,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所述样品仓与所述样品腔,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所述滤液仓与所述样品腔;
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样品仓连通并向所述样品仓供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与所述滤液仓连通,所述反应装置内形成密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内液面高度不超过其总高度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与所述分隔件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二连通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内形成一个或多个所述样品仓,所述样品仓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反应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有机碳测试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智超黄春华张小涛徐学敏秦婧杨佳佳栗敏沈斌汪双清孙玮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