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31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包括多旋翼飞行平台,多旋翼飞行平台上电连接有电源模块,多旋翼飞行平台上还连接有三轴摄影云台、距离传感器、载荷吊舱挂扣、机载RTK差分模块、飞机通信电台以及自驾仪模块,三轴摄影云台上连接有实时图传摄像机,载荷吊舱挂扣上连接有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或航摄传感器,航摄传感器、三轴摄影云台、机载RTK差分模块、飞机通信电台、距离传感器、载荷吊舱挂扣、多旋翼飞行平台还与所述自驾仪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危变形体人工现场安置GNSS监测终端安全风险大和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质灾害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高危区域的地质灾害变形体,尤其对于正处于快速活动的滑坡、崩塌体、失稳建筑物等,工作人员不宜暴露或者长期暴露在危险区域,给监测数据的及时获取,特别是高精度监测数据的获取造成了很大困难,甚至无法实施有效监测。目前传统的变形监测主要是针对已知的和单体的滑坡,绝大多数均采用接触式测量模式,部分滑坡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GB-SAR、INSAR技术,但其难以准确探测单个块体的形变轨迹。对变形体变形现象和变形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对其实施评价、预测和预警的能力。因此,持续开展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所涉变形体总体及特征点的精准监测,GNSS监测为有效连续观测手段之一。如何实现非接触的将GNSS监测终端免人工的稳固投放到监测点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实时监测具备巨大市场潜力。目前主流做法没有把设备做的轻量化可以让无人机远程投放到随时会滑下来的高危变形体上,也没有用无人机手段进行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实现远程投放和自动稳固后自动开机传回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危变形体人工现场安置GNSS监测终端安全风险大和周期长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多旋翼飞行平台,多旋翼飞行平台上通过线缆电连接有电源模块,多旋翼飞行平台左下方还连接有三轴摄影云台,三轴摄影云台上连接有实时图传摄像机,多旋翼飞行平台右下方和中部还分别连接有距离传感器和载荷吊舱挂扣,载荷吊舱挂扣上连接有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或航摄传感器,多旋翼飞行平台上还连接有机载RTK差分模块、飞机通信电台以及自驾仪模块,自驾仪模块还通过相机曝光线与航摄传感器连接,三轴摄影云台、机载RTK差分模块、飞机通信电台、距离传感器、载荷吊舱挂扣、多旋翼飞行平台还与自驾仪模块电连接,三轴摄影云台、实时图传摄像机、距离传感器、载荷吊舱挂扣的舵机、航摄传感器、机载RTK差分模块、飞机通信电台、自驾仪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还包括地面控制模块,地面控制模块与飞机通信电台电连接。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地面控制模块包括连接在地面上的三脚架,三脚架上连接有地面基准站GNSS接收机和静态基站电台总成,静态基站电台总成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有图传遥控器;静态基站电台总成包括静态数据存储器、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及电台天线,静态数据存储器和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均与地面基准站GNSS接收机通讯信号相连,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电连接电台天线,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及电台天线还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与飞机通信电台通讯信号连接,地面基准站GNSS接收机通过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及电台天线的无线信号与飞机通信电台通讯信号连接。图传遥控器包括实时图传屏幕和操控手柄,实时图传屏幕和操控手柄通过线缆电信号连接,实时图传屏幕和操控手柄分别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及电台天线。航摄传感器为单镜头或多镜头光学相机或机载激光雷达。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包括设置为棱台结构的支撑结构框架,支撑结构框架外表面安装有柔性光伏发电板,支撑结构框架的顶部中心固定有GNSS接收天线,支撑结构框架的顶部两侧对称固定有载荷挂环,支撑结构框架内部位于GNSS接收天线下方固定有接收机控制主机,接收机控制主机下方固定有数传电台,数传电台下方固定有存供电模块,支撑结构框架底部中心还设置有基座连接螺环,支撑结构框架外侧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无线传输天线,柔性光伏发电板、接收机控制主机、数传电台均与存供电模块电连接,GNSS接收天线、数传电台分别与接收机控制主机电连接,无线传输天线与数传电台通过线缆电连接通讯,数传电台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向基准站接收设备传输GNSS定位数据,且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的物理重心在其几何对称竖直轴线下侧,基座连接螺环内设置内螺纹,基座连接螺环套设有固定基座,载荷挂环连接在载荷吊舱挂扣上。支撑结构框架形状为底大顶小的棱台结构,支撑结构框架外侧面覆盖一层隔水材料层,隔水材料层外侧安装有若干块柔性光伏发电板,所有柔性光伏发电板将支撑结构框架外侧面完全覆盖。接收机控制主机包括GNSS数据存储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GNSS接收天线与GNSS数据存储模块电连接通讯信号,GNSS数据存储模块与远程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讯信号,数传电台与远程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讯信号;存供电模块包括高能电池组和存供电控制电路板,高能电池组和存供电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柔性光伏发电板电连接存供电控制电路板,接收机控制主机和数传电台分别与高能电池组电连接。固定基座包括固定基准面,固定基准面下表面均匀可拆卸固定有至少三个固定支脚,固定基准面下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固定垫条,固定垫条上开设有滑道,固定基座面中心开设有螺杆穿孔,螺杆穿孔内和滑道内共同穿设有固定螺杆,基座连接螺环内设置内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杆上;固定基准面下表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三个螺纹接口,三个螺纹接口的中心轴与固定基准面呈120度夹角,固定支脚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螺纹接口上。固定支脚设置为筒状,固定支脚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接口上,固定支脚下端收缩且套设有按压式尖脚,固定支脚靠近上端的内部还设置有高压胶体舱,高压胶体舱与按压式尖脚之间的固定支脚内设置有沿固定支脚内侧壁设置的弹簧固定底面,按压式尖脚靠近固定支脚上端的一侧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穿过弹簧固定底面连接有滑动密封活塞,传动杆位于弹簧固定底面和按压式尖脚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压缩弹簧,滑动密封活塞远离弹簧固定底面的一端伸入高压胶体舱内,固定支脚的下侧的内表面设置有活塞滑道,滑动密封活塞在活塞滑道上滑动,滑动密封活塞中心开设有喷注通道,滑动密封活塞侧壁中部开设有与喷注通道连通的活塞洞口,固定支脚的下侧对应滑动密封活塞的位置处还连接有喷注出口,滑动密封活塞向上滑动后喷注出口和活塞洞口接通;固定支脚上端还设置有与高压胶体舱连接的灌装入口;按压式尖脚远离固定支脚的一端设置为尖状且其延伸方向与固定基准面垂直;喷注出口远离固定支脚的一端朝向按压式尖脚;固定螺杆直径小于螺杆穿孔的直径,滑道的宽度与固定螺杆直径相适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无人机进行非接触远程投放GNSS监测终端的投放装置和方法,规避人员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同时实现远程投放和自动稳固后自动开机,回传实时、连续地可靠监测数据。本技术通过实景三维模型实现远程设备投放具备安全稳定的投放环境,RTK实时导航技术、实时图传技术和距离传感器实现精准飞行和定点精密投放,可拆卸载荷固定总成支撑架实现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远程自主安放稳固,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旋翼飞行平台(1),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上通过线缆电连接有电源模块(2),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左下方还连接有三轴摄影云台(3),所述三轴摄影云台(3)上连接有实时图传摄像机(4),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右下方和中部还分别连接有距离传感器(5)和载荷吊舱挂扣(6),所述载荷吊舱挂扣(6)上连接有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7)或航摄传感器(8),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上还连接有机载RTK差分模块(9)、飞机通信电台(10)以及自驾仪模块(11),所述自驾仪模块(11)还通过相机曝光线与航摄传感器(8)连接,所述三轴摄影云台(3)、机载RTK差分模块(9)、飞机通信电台(10)、距离传感器(5)、载荷吊舱挂扣(6)、多旋翼飞行平台(1)还与所述自驾仪模块(11)电连接,所述三轴摄影云台(3)、实时图传摄像机(4)、距离传感器(5)、载荷吊舱挂扣(6)的舵机、航摄传感器(8)、机载RTK差分模块(9)、飞机通信电台(10)、自驾仪模块(11)均与电源模块(2)电连接,还包括地面控制模块,所述地面控制模块与所述飞机通信电台(10)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旋翼飞行平台(1),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上通过线缆电连接有电源模块(2),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左下方还连接有三轴摄影云台(3),所述三轴摄影云台(3)上连接有实时图传摄像机(4),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右下方和中部还分别连接有距离传感器(5)和载荷吊舱挂扣(6),所述载荷吊舱挂扣(6)上连接有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7)或航摄传感器(8),所述多旋翼飞行平台(1)上还连接有机载RTK差分模块(9)、飞机通信电台(10)以及自驾仪模块(11),所述自驾仪模块(11)还通过相机曝光线与航摄传感器(8)连接,所述三轴摄影云台(3)、机载RTK差分模块(9)、飞机通信电台(10)、距离传感器(5)、载荷吊舱挂扣(6)、多旋翼飞行平台(1)还与所述自驾仪模块(11)电连接,所述三轴摄影云台(3)、实时图传摄像机(4)、距离传感器(5)、载荷吊舱挂扣(6)的舵机、航摄传感器(8)、机载RTK差分模块(9)、飞机通信电台(10)、自驾仪模块(11)均与电源模块(2)电连接,还包括地面控制模块,所述地面控制模块与所述飞机通信电台(1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模块包括连接在地面上的三脚架(14),所述三脚架(14)上连接有地面基准站GNSS接收机(12)和静态基站电台总成(13),所述静态基站电台总成(13)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有图传遥控器(15);
所述静态基站电台总成(13)包括静态数据存储器(13-1)、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13-2)及电台天线(13-3),所述静态数据存储器(13-1)和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13-2)均与所述地面基准站GNSS接收机(12)通讯信号相连,所述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13-2)电连接所述电台天线(13-3),所述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13-2)及电台天线(13-3)还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与飞机通信电台(10)通讯信号连接,所述地面基准站GNSS接收机(12)通过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13-2)及电台天线(13-3)的无线信号与飞机通信电台(10)通讯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传遥控器(15)包括实时图传屏幕(15-1)和操控手柄(15-2),所述实时图传屏幕(15-1)和操控手柄(15-2)通过线缆电信号连接,实时图传屏幕(15-1)和操控手柄(15-2)分别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所述动态RTK基准站数据发射电台(13-2)及电台天线(1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摄传感器(8)为单镜头或多镜头光学相机或机载激光雷达。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非接触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7)包括设置为棱台结构的支撑结构框架(7-1),所述支撑结构框架(7-1)外表面安装有柔性光伏发电板(7-2),所述支撑结构框架(7-1)的顶部中心固定有GNSS接收天线(7-3),所述支撑结构框架(7-1)的顶部两侧对称固定有载荷挂环(7-4),所述支撑结构框架(7-1)内部位于GNSS接收天线(7-3)下方固定有接收机控制主机(7-5),所述接收机控制主机(7-5)下方固定有数传电台(7-6),所述数传电台(7-6)下方固定有存供电模块(7-8),所述支撑结构框架(7-1)底部中心还设置有基座连接螺环(7-9),所述支撑结构框架(7-1)外侧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无线传输天线(7-7),所述柔性光伏发电板(7-2)、接收机控制主机(7-5)、数传电台(7-6)均与所述存供电模块(7-8)电连接,所述GNSS接收天线(7-3)、数传电台(7-6)分别与所述接收机控制主机(7-5)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天线(7-7)与数传电台(7-6)通过线缆电连接通讯,所述数传电台(7-6)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向基准站接收设备传输GNSS定位数据,且所述高危变形体GNSS监测终端一体机的物理重心在其几何对称竖直轴线下侧,基座连接螺环(7-9)内设置内螺纹,所述基座连接螺环(7-9)套设有固定基座(16),所述载荷挂环(7-4)连接在载荷吊舱挂扣(6)上。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海兴李祖锋赵志祥黄文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