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博专利>正文

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284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包括:凝汽器、空冷塔和散热器;所述凝汽器的进口通过导管与凝结水泵的出口连通,且凝结水泵的进口通过导管与蒸汽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凝汽器通过冷却水进管与循环水泵连通,且冷却水进管延伸至空冷塔内与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通过冷却水出管与凝汽器连通,所述散热器由一个封盖、两个散热组件和一个底座组成,所述散热组件的内壁设置有储水板,且储水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间接空冷塔散热器采用对称组合式的结构设计,有效的增大了空冷塔内热空气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实现了对空冷塔内的空气进行全面均匀的散热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火电厂空冷塔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
技术介绍
间接空冷系统主要凝汽器、空冷塔和散热器构成,空冷塔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双曲线型空冷塔,散热器分为钢制和铝制,可以在空冷塔内水平布置,也可在空冷塔外垂直布置,在火电厂的生产过程当中,需要使用间接空冷塔对热空气进行散热处理,以确保空冷塔内的正常运行。然而现有的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都是采用一体式的结构设计,使得散热器的整体结构相对固定,降低了散热器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无法加快空冷塔内热空气的散失速率,进而降低了空冷塔的实时散热效果,无法满足火电厂的空冷塔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包括:凝汽器、空冷塔和散热器;所述凝汽器的进口通过导管与凝结水泵的出口连通,且凝结水泵的进口通过导管与蒸汽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凝汽器通过冷却水进管与循环水泵连通,且冷却水进管延伸至空冷塔内与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通过冷却水出管与凝汽器连通;所述散热器由一个封盖、两个散热组件和一个底座组成;所述散热组件的内壁设置有储水板,且储水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蒸汽锅炉的进口通过导管与汽轮机的出口连通,且汽轮机的出口通过导管与凝汽器的进口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器为梯台结构,其上端外壁直径小于下端外壁直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生物膜组件;所述生物膜组件嵌设在封盖的内壁;所述生物膜组件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颗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嵌设在散热组件的内部;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有向外延伸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间接空冷塔散热器采用对称组合式的结构设计,有效的增大了空冷塔内热空气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空冷塔内的热量的散失速率,实现了对空冷塔内的空气进行全面均匀的散热处理效果,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2):该间接空冷塔散热器利用凝汽器、循环水泵和蒸汽锅炉的循环工作方式,可以对散热器提供循环不间断的冷却水流,从而使得散热器始终处于相对低温的状态,确保了空冷塔内散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散热组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蒸汽锅炉;2、汽轮机;3、凝结水泵;4、凝汽器;5、循环水泵;6、冷却水进管;7、冷却水出管;8、空冷塔;9、散热器;91、封盖;911、生物膜组件;92、散热组件;921、储水板;922、通孔;923、集水管;924、进水接头;925、出水接头;93、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包括:凝汽器4、空冷塔8和散热器9;凝汽器4的进口通过导管与凝结水泵3的出口连通,且凝结水泵3的进口通过导管与蒸汽锅炉1的出口连通;凝汽器4通过冷却水进管6与循环水泵5连通,且冷却水进管6延伸至空冷塔8内与散热器9的进口连通;散热器9的出口通过冷却水出管7与凝汽器4连通;散热器9由一个封盖91、两个散热组件92和一个底座93组成;散热组件92的内壁设置有储水板921,且储水板92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922;还包括集水管923;集水管923嵌设在散热组件92的内部;集水管923的两端分别连通有向外延伸的进水接头924和出水接头925;蒸汽锅炉1的进口通过导管与汽轮机2的出口连通,且汽轮机2的出口通过导管与凝汽器4的进口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蒸汽锅炉1工作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进入凝结水泵3内被压力抽入到凝汽器4内,被冷凝呈低温液体,此时低温液体在循环水泵5的增压下进入到冷却水进管6内,并由进水接头924进入到集水管923内,之后冷却水由集水管923渗入到储水板921内流动,而空冷塔8内的热空气会贯穿通孔922,使得热空气与冷却水流大面积接触,从而对空冷塔8内的热量进行降温散热,散热器9内散热后的水流通过出水接头925流入到冷却水出管7内,并再次回流到凝汽器4内,配合汽轮机2的工作,实现对空冷塔8内散热器9的循环散热的效果。散热器9为梯台结构,其上端外壁直径小于下端外壁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梯台结构的散热器9结构,可以对空冷塔8内的热空气起到向上导流的作用,使得热空气均匀的上浮并且与散热器9的内壁接触,提高空冷塔8的降温散热效果。还包括生物膜组件911,生物膜组件911嵌设在封盖91的内壁,生物膜组件911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颗粒。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散热器9内流出的热空气会向上流动并穿过生物膜组件911,可以对空冷塔8内的热量起到除尘过滤的效果,有效的提高空冷塔8内空气的整洁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汽器(4)、空冷塔(8)和散热器(9);/n所述凝汽器(4)的进口通过导管与凝结水泵(3)的出口连通,且凝结水泵(3)的进口通过导管与蒸汽锅炉(1)的出口连通;/n所述凝汽器(4)通过冷却水进管(6)与循环水泵(5)连通,且冷却水进管(6)延伸至空冷塔(8)内与散热器(9)的进口连通;/n所述散热器(9)的出口通过冷却水出管(7)与凝汽器(4)连通;/n所述散热器(9)由一个封盖(91)、两个散热组件(92)和一个底座(93)组成;/n所述散热组件(92)的内壁设置有储水板(921),且储水板(92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9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汽器(4)、空冷塔(8)和散热器(9);
所述凝汽器(4)的进口通过导管与凝结水泵(3)的出口连通,且凝结水泵(3)的进口通过导管与蒸汽锅炉(1)的出口连通;
所述凝汽器(4)通过冷却水进管(6)与循环水泵(5)连通,且冷却水进管(6)延伸至空冷塔(8)内与散热器(9)的进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9)的出口通过冷却水出管(7)与凝汽器(4)连通;
所述散热器(9)由一个封盖(91)、两个散热组件(92)和一个底座(93)组成;
所述散热组件(92)的内壁设置有储水板(921),且储水板(92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9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塔内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锅炉(1)的进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柳植王来福刘宗岳于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博柳植王来福刘宗岳于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