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16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包括:具有发光功能的照明组件;沿照明组件的预定运动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用以带动照明组件沿导向结构运动的输送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柔性基材,尤其是高分子不仅为发光单元的布局提供承载平台,也有助于照明组件的变向输送;根据需要对照明组件输送至平行于建筑物外表面或室内顶部,既能实现正常的建筑物照明,又能在不需要的时候收纳照明组件,从而避免照明组件对建筑物外观整体性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鉴赏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在满足于建筑物在白日里的雄伟壮丽,而是对夜色下的建筑物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是市中心的建筑,不仅承载着巨大的商用价值,还兼具点亮夜色,提升城市夜景观感的作用,因此,在装饰行业高新领域,建筑物照明装饰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建筑设计师的关注热点,尤其是在城市CBD等繁华地段,建筑物照明更是随处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建筑物照明装饰通常采用固定的布置方式,虽然在夜间确实能给建筑物带来很高的照明装饰效果,但在白天时,灯光的布置或线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原本的外观效果,因此,装饰行业高新领域亟需一种夜间可以正常照明,白天可以根据需要收纳,且装卸方便,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的建筑物照明装饰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建筑物照明装饰因固定布置影响建筑物在日间的外观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包括:照明组件,具有发光功能的一组元件,其包括柔性基材及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内置于所述柔性基材内;导向结构,沿所述照明组件的预定运动方向设置,包括导向框架及吊装支架,所述导向框架分为竖直导向框架及水平导向框架,所述竖直导向框架固定在室外或具有透明墙体的室内,所述水平导向框架通过所述吊装支架固定在室内顶部;输送装置,与所述导向结构对应设置,用以带动所述照明组件沿所述导向结构运动,包括传动机构及动力源,所述传动机构设在所述导向框架内,包含主动轮、从动轮、连接轴、传送带及链条,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主动轮与动力源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多个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链条连接,所述照明组件固定在所述链条上并随链条的运动而运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照明装饰布置固定不变给建筑物外观上造成的视觉影响,一方面,引入柔性基材,不仅为发光单元的布局提供承载平台;同时有助于照明组件的变向输送;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导向结构和输送装置,将照明组件与输送装置融合在一起,根据需要对照明组件输送至平行于建筑物外表面或室内顶部,既能实现正常的建筑物照明,又能在不需要的时候收纳照明组件,从而避免照明组件对建筑物外观整体性的影响;此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市场竞争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物包括玻璃幕墙,所述玻璃幕墙包含幕墙玻璃及支撑所述幕墙玻璃的支撑框架,所述导向框架的竖直导向框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建筑物外表面设有玻璃幕墙时,照明组件可以在幕墙内部通过幕墙玻璃向外照明能达到同样的装饰效果,不受外部环境污染,与幕墙外部设置照明装饰相比,施工更换便捷,且更加安全。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装支架包括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及螺纹连接筒,所述上连接杆上端设有第一固定底板,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室内顶部,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固定底板,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水平导向框架的顶面连接固定,所述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通过所述螺纹连接筒连接,且所述螺纹连接筒外侧设有多边形旋拧凸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吊装支架设计成高度可调,当顶部后期需要增加设备、线管时,无需拆除吊装结构,可直接采取调节吊装支架进行伸缩调整,为后续吊顶内增加设备提供方便。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在所述导向框架内侧,且与所述输送装置的传动机构对应设置,其包括导电体滑动轨道、正负极导电体穿线管及导电体滑动卡套件,所述导电体滑动轨道呈工字型结构,且由上往下分为上平板、连接板及下平板,所述上平板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所述正负极导电体穿线管横向穿过所述导电体滑动轨道的上平板,所述导电体滑动卡套件卡接于所述导电体滑动轨道的下平板,所述导电体滑动轨道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导向框架内侧表面连接固定,并通过导电体滑动卡套件与所述照明组件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导电体与导向结构融为一体,采用弱电压的方式为照明组件提供电能,使得照明组件的电路布置更为灵活,无需专门设计供电线路的走向。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的链条为金属F型链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链条为金属F型链条,以F型链条的平板固定链条,有利于照明组件与链条的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组件与金属F型链条的有效连接宽度不小于5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照明组件与金属F型链条的有效连接宽度进一步限定,有效保障照明组件与金属F型链条连接的牢固度,从而避免照明组件在输送过程中因长时间拉拽而脱离链条造成损坏。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组件内的发光单元均设有识别编码,用以实现所述发光单元的独立控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发光单元引入识别编码,有助于独立控制每一个发光单元的亮度,色彩等,从而形成绚丽多彩,变换多样的装饰效果。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单元为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兼具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双重功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发光单元具有光电双向转化功能,可以减少新能源供电装置的附加设备配置,充分利用柔性基材的外表面积,扩展了照明组件的功能,晚上为建筑提供照明,白天充分太阳光能为新能源供电装置充电,既节约能源又节约配置成本及后期维护保养成本。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新能源供电装置,所述新能源供电装置通过导向结构的导电体与所述照明组件连接,所述照明组件内的LED芯片分为两组,并分别通过两条回路与所述新能源供电装置连接,其中一组LED芯片将所述新能源供电装置的电能转化为光能进行照明,另一组LED芯片在光照环境下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并储存至所述新能源供电装置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新能源供电装置的配置,节能降耗作用明显,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另一方面,LED芯片分组与新能源供电装置连接,可以同时具备充电和放电的功能,充分利用光能,节能效果更佳。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源均含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轴编码器,设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传动机构上,用以记录检测所述照明组件的实时位置;控制单元,设置在控制终端,用以接收所述轴编码器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相应动力源下达指令;遥控器,用以无接触控制所述输送装置的动作,进而实现控制所述照明组件沿导向结构双向运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轴编码器的设置,便于控制照明组件的实时位置,无线通讯模块与控制单元及遥控器配合设置,可以实现无线非接触控制照明组件的运行,该种配置使得照明装饰操作省时省力,尤其对于多点布置,大型尺寸的建筑照明装饰,优势尤为突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照明组件(1),具有发光功能的一组元件,其包括柔性基材(11)及发光单元(12),所述发光单元(12)内置于所述柔性基材(11)内;/n导向结构(2),沿所述照明组件(1)的预定运动方向设置,包括导向框架(21)及吊装支架(22),所述导向框架(21)分为竖直导向框架(211)及水平导向框架(212),所述竖直导向框架(211)固定在室外或具有透明墙体的室内,所述水平导向框架(212)通过所述吊装支架(22)固定在室内顶部;/n输送装置(3),与所述导向结构(2)对应设置,用以带动所述照明组件(1)沿所述导向结构(2)运动,包括传动机构(31)及动力源(32),所述传动机构(31)设在所述导向框架(21)内,包含主动轮(311)、从动轮(312)、连接轴(313)、传送带(314)及链条(315),所述主动轮(311)与从动轮(312)通过所述传送带(314)连接,所述主动轮(311)与动力源(32)通过所述连接轴(313)连接,多个所述从动轮(312)之间通过所述链条(315)连接,所述照明组件(1)固定在所述链条(315)上并随链条(315)的运动而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照明组件(1),具有发光功能的一组元件,其包括柔性基材(11)及发光单元(12),所述发光单元(12)内置于所述柔性基材(11)内;
导向结构(2),沿所述照明组件(1)的预定运动方向设置,包括导向框架(21)及吊装支架(22),所述导向框架(21)分为竖直导向框架(211)及水平导向框架(212),所述竖直导向框架(211)固定在室外或具有透明墙体的室内,所述水平导向框架(212)通过所述吊装支架(22)固定在室内顶部;
输送装置(3),与所述导向结构(2)对应设置,用以带动所述照明组件(1)沿所述导向结构(2)运动,包括传动机构(31)及动力源(32),所述传动机构(31)设在所述导向框架(21)内,包含主动轮(311)、从动轮(312)、连接轴(313)、传送带(314)及链条(315),所述主动轮(311)与从动轮(312)通过所述传送带(314)连接,所述主动轮(311)与动力源(32)通过所述连接轴(313)连接,多个所述从动轮(312)之间通过所述链条(315)连接,所述照明组件(1)固定在所述链条(315)上并随链条(315)的运动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包括玻璃幕墙(4),所述玻璃幕墙(4)包含幕墙玻璃(41)及支撑所述幕墙玻璃(41)的支撑框架(42),所述导向框架(21)的竖直导向框架(211)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支架(22)包括上连接杆(221)、下连接杆(222)及螺纹连接筒(223),所述上连接杆(221)上端设有第一固定底板,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室内顶部,所述下连接杆(222)的下端设有第二固定底板,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水平导向框架(212)的顶面连接固定,所述上连接杆(221)与下连接杆(222)通过所述螺纹连接筒(223)连接,且所述螺纹连接筒(223)外侧设有多边形旋拧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物照明装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2)还包括导电体(23),所述导电体(23)设在所述导向框架(21)内侧,且与所述输送装置(3)的传动机构(31)对应设置,其包括导电体滑动轨道(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建鲁雯泋杨翔钱新元方谦谢秋波刘卓李小伟顾强方鸿俊余晓锋吴玉红姜樱乔才贺文静季庆友丁健王鹏吴延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