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05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止退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为平面圆环结构,所述垫圈本体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内止动耳,所述垫圈本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止动耳,所述内止动耳弯折设置并沿轴向向外延伸,所述外止动耳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倾斜设置在外止动耳上,所述抵触块朝向设置在同一外止动耳上的另一抵触块的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消除外止动耳与圆螺母的开槽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防止圆螺母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止退垫圈
本技术涉及紧固件
,尤其是一种新型止退垫圈。
技术介绍
止退垫圈,是一种利用止动耳和圆螺母开口以及轴的键槽的配合来防止圆螺母松动的垫圈。现有的止退垫圈包括内止动耳以及外止动耳。止退垫圈和圆螺母配套使用时装在螺母开槽的那一侧,将内止动耳置于轴的键槽内。圆螺母紧固后,将外止动耳扳成轴向卡在圆螺母的开槽内,使圆螺母就不会由于轴的转动而松脱。其中,止退垫圈的外止动耳需要扳成轴向,并卡入圆螺母的开槽内,因此外止动耳需要加工成与圆螺母的开槽尺寸相适配的大小,但由于尺寸公差的存在,外止动耳与圆螺母的开槽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配合间隙,圆螺母可在配合间隙内转动,长时间使用后会对内外螺纹造成磨损,使得内外螺纹的径向、侧向间隙变大,并因此引起轴向微量的相对移动及周向微量的相对转动,进而导致圆螺母出现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可有效消除外止动耳与圆螺母的开槽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防止圆螺母松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为平面圆环结构,所述垫圈本体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内止动耳,所述垫圈本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止动耳,所述内止动耳弯折设置并沿轴向向外延伸,所述外止动耳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倾斜设置在外止动耳上,所述抵触块朝向设置在同一外止动耳上的另一抵触块的方向倾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止动耳置于轴的键槽内,与轴连接,外止动耳在圆螺母紧固后扳成轴向卡在圆螺母的开槽内,与圆螺母连接,通过内止动耳与外止动耳将圆螺母与轴相连,因此圆螺母就不会由于轴的转动而松脱;其中,同一外止动耳上的两个抵触块相对倾斜设置,在将外止动耳扳成轴向、卡入圆螺母的开槽内后,可对外止动耳上的两个抵触块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其抵触在圆螺母开槽的槽壁上,消除了外止动耳与圆螺母的开槽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从而防止圆螺母松脱。进一步的,所述抵触块的倾斜方向为内止动耳延伸方向的反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得抵触块在外止动耳扳成轴向,并卡入圆螺母的开槽内时朝向上方,便于对抵触块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抵触块与开槽的槽壁进行抵触,另外,抵触块的倾斜方向为内止动耳延伸方向的反向,即朝向轴所在的一侧,与轴相接触,配合设置在键槽内的内止动耳,可进一步避免垫圈本体相对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内止动耳设置为U型弹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止动耳设置在轴上的键槽内时通过挤压U型弹片而产生向外的弹力,将内止动耳固定在键槽内,可避免内止动耳因与键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而在键槽内发生移动,导致垫圈本体发生偏移并对圆螺母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的,所述内止动耳上沿U型弹片的外侧设有若干凸起的固定凸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可通过设置固定凸块增加内止动耳表面的摩擦力,防止内止动耳因与键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而在键槽内发生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外止动耳沿垫圈本体外圆周面的周向等距设置有多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设置在圆螺母开槽内的以外,其余外止动耳可与轴相接触,配合键槽内的内止动耳,可进一步增强垫圈本体与轴之间的配合,而垫圈本体通过外止动耳与圆螺母相连,避免圆螺母相对轴转动,防止螺母松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包括垫圈本体1,所述垫圈本体1为平面圆环结构,所述垫圈本体1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内止动耳11,所述垫圈本体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止动耳12,所述内止动耳11弯折设置并沿轴向向外延伸,所述外止动耳12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抵触块2,所述抵触块2倾斜设置在外止动耳12上,所述抵触块2朝向设置在同一外止动耳12上的另一抵触块2的方向倾斜。内止动耳11置于轴4的键槽41内,与轴4连接,外止动耳12在圆螺母5紧固后扳成轴向卡在圆螺母5的开槽51内,与圆螺母5连接,通过内止动耳11与外止动耳12将圆螺母5与轴4相连,因此圆螺母5就不会由于轴4的转动而松脱;其中,同一外止动耳12上的两个抵触块2相对倾斜设置,在将外止动耳12扳成轴向、卡入圆螺母5的开槽51内后,可对外止动耳12上的两个抵触块2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其抵触在圆螺母5开槽51的槽壁上,消除了外止动耳12与圆螺母5的开槽51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从而防止圆螺母5松脱。如图2所示,所述抵触块2的倾斜方向为内止动耳11延伸方向的反向。这样设置使得抵触块2在外止动耳12扳成轴向,并卡入圆螺母5的开槽51内时朝向上方,便于对抵触块2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抵触块2与开槽51的槽壁进行抵触,另外,抵触块2的倾斜方向为内止动耳11延伸方向的反向,即朝向轴4所在的一侧,与轴4相接触,配合设置在键槽41内的内止动耳11,可进一步避免垫圈本体1相对轴4转动。所述内止动耳11设置为U型弹片。内止动耳11设置在轴4上的键槽41内时通过挤压U型弹片而产生向外的弹力,将内止动耳11固定在键槽41内,可避免内止动耳11因与键槽41之间的配合间隙而在键槽41内发生移动,导致垫圈本体1发生偏移并对圆螺母5产生一定的影响。所述内止动耳11上沿U型弹片的外侧设有若干凸起的固定凸块3。这样设置可通过设置固定凸块3增加内止动耳11表面的摩擦力,防止内止动耳11因与键槽41之间的配合间隙而在键槽41内发生移动。所述固定凸块3设置成凸点状。所述外止动耳12沿垫圈本体1外圆周面的周向等距设置有多个。除了设置在圆螺母5开槽51内的以外,其余外止动耳12可与轴4相接触,配合键槽41内的内止动耳11,可进一步增强垫圈本体1与轴4之间的配合,而垫圈本体1通过外止动耳12与圆螺母5相连,避免圆螺母5相对轴4转动,防止螺母松脱。本实施例中设置了8个外止动耳12。本实施例中设置了3个内止动耳11。另外,本技术为经过冲压加工一体成型的金属件,所述抵触块2设置在外止动耳12的两侧并与其一体成型,受到压力后可弯折。本技术的表面煮黑处理,可防止氧化生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为平面圆环结构,所述垫圈本体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内止动耳,所述垫圈本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止动耳,所述内止动耳弯折设置并沿轴向向外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止动耳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倾斜设置在外止动耳上,所述抵触块朝向设置在同一外止动耳上的另一抵触块的方向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为平面圆环结构,所述垫圈本体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内止动耳,所述垫圈本体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止动耳,所述内止动耳弯折设置并沿轴向向外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止动耳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倾斜设置在外止动耳上,所述抵触块朝向设置在同一外止动耳上的另一抵触块的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止退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宏盛标准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