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03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和第一涡轮风机以及第二涡轮风机,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收容腔、用于容纳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收容腔,第一涡轮风机和第二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内,壳体的顶壁或/和底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涡轮风机相对应,顶壁或/和底壁还设有与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涡轮风机相对应,壳体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连通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涡轮风机,相对于传统的有叶风扇安全性更高,而且不易覆盖灰尘,涡轮风机能够形成高速气流,增加了风扇的出风量,涡轮风机不切割空气,所以可降低风扇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叶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为了让电风扇这种轻松舒服的降温工具能随时随地的为人类服务,许多电器生产厂家给传统的风扇加装上电池,并缩小其体积,使其使用场所不受市电电网线路约束,由自身配带的电池提供电能,即便携式风扇。目前的便携式风扇都是单马达单扇叶的,这种风扇只具有一个动力单元,导致风扇的风力较小,风力覆盖的面积也比较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而且,现有的风扇都是采用轴流风机,扇叶容易伤到儿童插进的手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风力小且扇叶危险度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以及设于该壳体内的第一涡轮风机和第二涡轮风机,该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收容腔、用于容纳该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收容腔,该第一涡轮风机和该第二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内,该壳体的顶壁或/和底壁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与该第一涡轮风机相对应,该顶壁或/和该底壁还设有与该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该第二进风口与该第二涡轮风机相对应,该壳体的侧壁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连通的出风口。进一步地,该第一涡轮风机的轴心与该第一收容腔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一涡轮风机与该第一收容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朝向该第一涡轮风机转动方向逐渐变宽;该第二涡轮风机的轴心与该第二收容腔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二涡轮风机与该第二收容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朝向该第二涡轮风机转动方向逐渐变宽。进一步地,该第一涡轮风机与该第二涡轮风机的转动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沿着该第一涡轮风机与该第二涡轮风机的排布方向,该第一涡轮风机远离该第二涡轮风机的具有第一外侧边,该第二涡轮风机具有远离该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二外侧边,该出风口位于该第一外侧边和该第二外侧边之间。进一步地,该壳体内设有间隔部,该间隔部设于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之间并将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分开。进一步地,该间隔部朝向该第一收容腔的一侧以及朝向该第二收容腔的一侧均为圆弧形。进一步地,该壳体包括第一外壳以及与该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设于该第一外壳和该第二外壳之间;该壳体还包括相互组装连接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该第一内壳和该第二内壳设于该第一外壳和该第二外壳之间,该第一收容腔和该第二收容腔设于该第一内壳和该第二内壳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内壳设有用于安装该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连接轴,该第二内壳设有用于安装该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连接轴。进一步地,该壳体设有手持部,该手持部设于该第一外壳和该第二外壳的一端。进一步地,该无叶风扇还包括设于该手持部内的电池,该手持部设有用于容纳该电池的容纳腔,该电池用于给该第一涡轮风机和该第二涡轮风机供电。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无叶风扇包括壳体和第一涡轮风机以及第二涡轮风机,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涡轮风机的第一收容腔、用于容纳第二涡轮风机的第二收容腔,第一涡轮风机和第二涡轮风机分别安装在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内,壳体的顶壁或/和底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涡轮风机相对应,顶壁或/和底壁还设有与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涡轮风机相对应,壳体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连通的出风口。本技术采用涡轮风机,相对于传统的轴流风机风扇安全性更高,而且不易覆盖灰尘,涡轮风机能够形成高速气流,增加了风扇的出风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无叶风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无叶风扇去掉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无叶风扇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中无叶风扇的俯视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中无叶风扇的仰视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0、顶壁101、底壁102、侧壁103、第一收容腔11a、第二收容腔11b、第一进风口12a、第二进风口12b、出风口13、第一间隙14a、第二间隙14b、间隔部15、第一外壳16a、第二外壳16b、第一内壳17a、第二内壳17b、第一连接轴18a、第二连接轴18b、手持部19、容纳腔191、第一涡轮风机21、第一外侧边211、第二涡轮风机22、第二外侧边221、电池30。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无叶风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壳体10内的第一涡轮风机21,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收容腔11a,第一涡轮风机21安装在第一收容腔11a内,壳体10的顶壁101或/和底壁102设有与第一收容腔11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a,第一进风口12a与第一涡轮风机21相对应,壳体10的侧壁103设有与第一收容腔11连通的出风口13。进一步地,无叶风扇还包括设于壳体10内的第二涡轮风机22,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收容腔11b,第二涡轮风机22安装在第二收容腔11b内,壳体10的顶壁101或/和底壁102设有与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b,第二进风口12b与第二涡轮风机22相对应,第二收容腔11b与出风口13连通。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顶壁101和底壁102均设有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以增加进风量和出风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在壳体10的顶壁101或底壁102(图5)设置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或者,壳体10的顶壁101设置第一进风口12a,壳体10的底壁102设置第二进风口12b。通过两个涡轮风机,增加风扇出风的风力和出风范围。当然还可设置第三涡轮风机以及第四涡轮风机等,以进一步增加风扇出风的风力和出风范围。本技术通过涡轮风机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收纳腔内并从出风口13吹出,从而实现吹风作用,通过采用涡轮风机,相对于传统的有叶风扇安全性更高,而且不易覆盖灰尘,涡轮风机能够形成高速气流,增加了风扇的出风量。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均为多个圆弧形的长孔,多个圆弧形的长孔排列成圆形,以与涡轮风机相对于。出风口13为多个沿壳体10长度方向排列的通孔,多个通孔对应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a和第二进风口12b呈圆形分布的多个圆孔。或者出风口13也可以为沿壳体10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长孔与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相对应。再或者,出风口13包括与第一收容腔11a连通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此时,第一收容腔11a与第二收容腔11b可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该壳体(10)内的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该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收容腔(11a)、用于容纳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收容腔(11b),该第一涡轮风机(21)和该第二涡轮风机(22)分别安装在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内,该壳体(10)的顶壁(101)或/和底壁(102)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11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a),该第一进风口(12a)与该第一涡轮风机(21)相对应,该顶壁(101)或/和该底壁(102)还设有与该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b),该第二进风口(12b)与该第二涡轮风机(22)相对应,该壳体(10)的侧壁(103)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出风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该壳体(10)内的第一涡轮风机(21)和第二涡轮风机(22),该壳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一收容腔(11a)、用于容纳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二收容腔(11b),该第一涡轮风机(21)和该第二涡轮风机(22)分别安装在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内,该壳体(10)的顶壁(101)或/和底壁(102)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11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a),该第一进风口(12a)与该第一涡轮风机(21)相对应,该顶壁(101)或/和该底壁(102)还设有与该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2b),该第二进风口(12b)与该第二涡轮风机(22)相对应,该壳体(10)的侧壁(103)设有与该第一收容腔(11a)和该第二收容腔(11b)连通的出风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轴心与该第一收容腔(11a)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一涡轮风机(21)与该第一收容腔(11a)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4a),该第一间隙(14a)朝向该第一涡轮风机(21)转动方向逐渐变宽;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轴心与该第二收容腔(11b)的中心偏心设置,该第二涡轮风机(22)与该第二收容腔(11b)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4b),该第二间隙(14b)朝向该第二涡轮风机(22)转动方向逐渐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涡轮风机(21)与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转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沿着该第一涡轮风机(21)与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排布方向,该第一涡轮风机(21)具有远离该第二涡轮风机(22)的第一外侧边(211),该第二涡轮风机(22)具有远离该第一涡轮风机(21)的第二外侧边(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黄林忠杨广李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