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967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墙体和窗框,窗框包括副框和主框,副框通过锚固组件固定连接于墙体上,主框通过连接件和副框固定连接在一起,副框和墙体之间填充有第一防水砂浆填充体,副框和主框之间填充有第二防水砂浆填充体,墙体于洞口处设置有室外抹灰层和室内抹灰层;室内抹灰层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有室内饰面板,室内饰面板的端部抵接于副框和主框上,室内饰面板和主框之间设置有室内防水密封胶体;副框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涂料层,防水涂料层向外延伸至墙体的外侧,墙体设置有保温层和室外饰面板,室外饰面板弯折有弯折部,弯折部和主框之间设置有密封条和室外防水密封胶体。其具有提高窗边缝防水性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有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外墙渗漏现象多发生在窗边缝,特别是在风压较大、降雨较多的地区。传统的窗框套安装工艺,窗框套与洞口之间的通常是采用聚氨酯泡沫进行填充,但是并不能形成密封防水,很容易导致窗框套与外墙体脱离,也会导致雨水从窗框套与洞口之间渗入室内。窗台渗漏造成窗口四周潮湿、涂料起皮、窗套起鼓、发霉等,不仅直接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返修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其具有提高窗边缝防水性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有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墙体和窗框,所述墙体预留有洞口,所述窗框嵌设于所述洞口内,所述窗框包括副框和主框,所述副框通过锚固组件固定连接于墙体上,所述主框通过连接件和副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副框和墙体之间填充有第一防水砂浆填充体,所述副框和主框之间填充有第二防水砂浆填充体,所述墙体于洞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副框(21)式窗框(2)和墙体(1)连接结构,包括墙体(1)和窗框(2),所述墙体(1)预留有洞口,所述窗框(2)嵌设于所述洞口内,所述窗框(2)包括副框(21)和主框(22),所述副框(21)通过锚固组件(3)固定连接于墙体(1)上,所述主框(22)通过连接件和副框(21)固定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框(21)和墙体(1)之间填充有第一防水砂浆填充体(5),所述副框(21)和主框(22)之间填充有第二防水砂浆填充体(6),所述墙体(1)于洞口处设置有室外抹灰层(10)和室内抹灰层(7),所述室外抹灰层(10)和室内抹灰层(7)分别位于所述副框(21)的两侧;/n所述室内抹灰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副框(21)式窗框(2)和墙体(1)连接结构,包括墙体(1)和窗框(2),所述墙体(1)预留有洞口,所述窗框(2)嵌设于所述洞口内,所述窗框(2)包括副框(21)和主框(22),所述副框(21)通过锚固组件(3)固定连接于墙体(1)上,所述主框(22)通过连接件和副框(21)固定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框(21)和墙体(1)之间填充有第一防水砂浆填充体(5),所述副框(21)和主框(22)之间填充有第二防水砂浆填充体(6),所述墙体(1)于洞口处设置有室外抹灰层(10)和室内抹灰层(7),所述室外抹灰层(10)和室内抹灰层(7)分别位于所述副框(21)的两侧;
所述室内抹灰层(7)远离墙体(1)的一侧低于副框(21)远离墙体(1)的一侧,室内抹灰层(7)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室内饰面板(8),室内饰面板(8)的端部抵接于副框(21)和主框(22)上,室内饰面板(8)和主框(22)之间设置有室内防水密封胶体(9);
所述室外抹灰层(10)与副框(21)远离墙体(1)的一侧齐平,所述副框(21)远离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涂料层(11),且所述防水涂料层(11)向外延伸至墙体(1)的外侧,墙体(1)的外侧顺次设置有保温层(12)和室外饰面板(13),所述防水涂料层(11)位于墙体(1)和保温层(12)之间,所述室外饰面板(13)的边部向墙体(1)方向弯折有弯折部(131),弯折部(131)的端部和主框(22)之间设置有密封条(14)且弯折部(131)的端部和主框(22)之间还设置有室外防水密封胶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副框(21)式窗框(2)和墙体(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涂料层(11)设置为多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副框(21)式窗框(2)和墙体(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3)包括膨胀套管(31)和螺栓(32),所述膨胀套管(31)包括内螺纹管体(311)和管托(312),管托(312)设置于内螺纹管体(311)的端尾,所述管托(312)于远离内螺纹管体(3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抗拉凹槽(3121),所述第一抗拉凹槽(3121)的开口直径小于槽底直径,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鑫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风建业门窗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