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93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基站,包括地基、机房、塔体,其中,所述的机房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所述的塔体穿过所述的机房并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所述的塔体包括外塔、内塔和避雷针,所述的外塔包括六根分别位于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的外柱,相邻两个外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的内塔包括三根分别位于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角上的内柱,且相邻两个所述的内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的内塔通过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的外塔相互固定。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基站的稳定性不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和使用寿命更长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基站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结构设计的通信基站。
技术介绍
通信基站上具有天线,天线可以接收到移动电话发出的信号,并且向其他的基站或者移动电话发送信号,以实现信号的传送。为了提高移动电话的信号质量,通信基站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提高通信范围,通信基站一般都设置地比较高,且曝露在自然环境中,在一些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例如大风、暴雨、地壳运动明显或有振动刺激的地方,通信基站需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为了提高通信基站的稳定性,通常的方法是加粗通信基站的信号塔或是寻找更加结实耐用的材质来制作信号塔。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采用加粗通信基站的信号塔或是寻找更加结实耐用的材质来制作信号塔,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基站的稳定性,但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上述方式加固后的通信基站的稳定性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况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通信基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基站的稳定性不够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塔体设置成内外相连的内塔和外塔,内塔和外塔相互支撑,可提高通信塔的稳定性,同时在所述内塔和所述外塔之间的第三连接的横向支撑作用下,塔体的横向负荷能力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通过将所述的外塔设置成六管塔,与传统的角钢塔、四管塔、三管塔和单管塔相比,所述的外塔的抗弯惯性矩、抗扭转刚度都有大幅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再进一步地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通过将供通信导线和避雷针都设置在内塔上,有效分散和减轻了外塔的承重载荷,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通过将塔体和机房设置成共用同一地基,机房的自重有利于地基抗倾覆,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实现了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和使用寿命更长的技术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包括:地基,所述的地基固定在地面下;机房,所述的机房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塔体,所述的塔体穿过所述的机房并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其中,所述的塔体包括:外塔,所述的外塔包括六根分别位于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的外柱,所述的外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机房内的地基上,所述的外柱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相邻两个外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固定相连;内塔,所述的内塔设置在所述外塔内的正中间,所述的内塔包括三根分别位于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角上的内柱,所述的内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机房内的地基上,所述的内柱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的内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的内塔通过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的外塔相互固定;所述的内塔上设有用于固定通信导线的支架;避雷针,所述的避雷针设置在所述的内塔的顶端,且所述的避雷针的顶端位于所述的外塔之上。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柱的下部,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在同一根所述外柱的同一处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一根外柱的不同处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柱的中部和上部,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交叉固定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且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外柱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五连接杆,所述的第五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的第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内柱固定相连,且若干个所述的第五连接杆自所述内柱的底端向所述内柱的顶端间隔设置,以构成向上攀爬的阶梯。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连接部包括第六连接杆,所述的第六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的内柱相连,所述的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外柱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房包括:屋顶,所述的屋顶包括设置在四周的斜坡顶,所述的斜坡顶的内端围合成位于中心的天窗口,所述的斜坡顶的外端倾斜向下延伸;外墙,所述外墙上设有外门和外通风口;内墙,所述的内墙位于所述的外墙内,且所述的内墙围绕所述的天窗口设置,所述的内墙、所述的外墙、所述的地基和所述的斜坡顶围合成环形工作间,所述的内墙上分别开设有内门、内通风口和进线孔,且所述的内通风口与所述的天窗口贯通。进一步的,所述的塔体的底端经所述的天窗口延伸至所述机房内并与所述的地基固定相连。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墙内间隔设有竖向加强柱,所述的地基内铺设有水平加强网,所述的竖向加强柱的底端与所述的水平加强网固定相连;所述的塔体的底端与所述的水平加强网固定相连。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墙底部的外侧设有排水渠,所述的排水渠的顶部开口与所述的斜坡顶的外端上下对应。又进一步的,所述外塔底部的外表面上布设有防护壳。进一步的,所述地基的下方间隔设有若干个接地模块,所述的避雷针通过接地引线与所述的接地模块分别相连,且所述的接地引线贯穿所述的内塔。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塔体设置成内外相连的内塔和外塔,内塔和外塔相互支撑,可提高通信塔的稳定性,同时在所述内塔和所述外塔之间的第三连接的横向支撑作用下,塔体的横向负荷能力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通过将所述的外塔设置成六管塔,与传统的角钢塔、四管塔、三管塔和单管塔相比,所述的外塔的抗弯惯性矩、抗扭转刚度都有大幅提高,整体承载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再进一步地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通过将供通信导线和避雷针都设置在内塔上,有效分散和减轻了外塔的承重载荷,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通过将塔体和机房设置成共用同一地基,机房的自重有利于地基抗倾覆,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综上,本申请的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基站的稳定性不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和使用寿命更长的技术效果。2、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供工作人员攀爬的阶梯设置在内塔上,有效分散和减轻了外塔的承重载荷,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通信塔的稳定性。3、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在相邻两所述外柱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隙,便于工作人员进入所述的外塔内。4、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的第四连接杆交叉设置,不仅制作、安装方便,且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相邻两所述的外柱之间牢固相连不变形。5、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五连接杆自所述内柱的底端向所述内柱的顶端间隔设置,可构成向上攀爬的阶梯,便于工作人员攀爬。6、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内柱可设置通信导线,能使得所述的通信塔的外观更加干净整洁。7、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屋顶是斜坡顶,利于排水。8、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墙、所述的外墙、所述的地基和所述的斜坡顶围合成环形工作间,所述的内墙上分别开设有内门、内通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基,所述的地基固定在地面下;/n机房,所述的机房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n塔体,所述的塔体穿过所述的机房并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n其中,所述的塔体包括:/n外塔,所述的外塔包括六根分别位于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的外柱,所述的外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机房内的地基上,所述的外柱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相邻两个外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固定相连;/n内塔,所述的内塔设置在所述外塔内的正中间,所述的内塔包括三根分别位于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角上的内柱,所述的内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机房内的地基上,所述的内柱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的内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的内塔通过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的外塔相互固定;所述的内塔上设有用于固定通信导线的支架;/n避雷针,所述的避雷针设置在所述的内塔的顶端,且所述的避雷针的顶端位于所述的外塔之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基,所述的地基固定在地面下;
机房,所述的机房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
塔体,所述的塔体穿过所述的机房并设置在所述的地基上;
其中,所述的塔体包括:
外塔,所述的外塔包括六根分别位于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角上的外柱,所述的外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机房内的地基上,所述的外柱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相邻两个外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固定相连;
内塔,所述的内塔设置在所述外塔内的正中间,所述的内塔包括三根分别位于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角上的内柱,所述的内柱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机房内的地基上,所述的内柱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的内柱之间通过若干个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的内塔通过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的外塔相互固定;所述的内塔上设有用于固定通信导线的支架;
避雷针,所述的避雷针设置在所述的内塔的顶端,且所述的避雷针的顶端位于所述的外塔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柱的下部,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在同一根所述外柱的同一处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一根外柱的不同处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柱的中部和上部,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交叉固定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且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外柱固定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五连接杆,所述的第五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的第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国动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