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90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所述模板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且模板主体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模板主体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卡槽,且模板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凸块,所述模板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盖板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指块,且第一盖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盖板,且第二盖板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方便用户的拼接安装,还能避免连接槽的内部进入杂物,保证了本装置长期使用时的拼接效果,优化使用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模板是一种方便建筑施工的一种装置,用户可以根据建筑要求,来改变建筑模板的形状,从而实现了建筑外观形状的改变。在申请号为CN201520917704.5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两端分别采用圆形凸卡舌A、圆形凹卡槽A,圆形凹卡槽B、圆形凸卡舌B的双咬合结构方式进行咬合,以及连接柱销穿入销孔A、销孔B的立式内部穿接方式进行连接。其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简单,拼接方便的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建筑原料均为流体,容易附着在圆形凹卡槽A与圆形凹卡槽B中,长期的使用,可能会造成模板连接时,咬合结构不够稳定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所述模板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且模板主体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模板主体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卡槽,且模板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凸块,所述模板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盖板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指块,且第一盖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盖板,且第二盖板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优选的,所述模板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模板主体的后端外表面开设有连接槽。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长度与连接槽的深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宽度与卡槽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块与卡槽的数量均为两组,且其分别位于模板主体的上端外表面与下端外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二盖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三盖板,且第三盖板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均为空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有固定凸块、凹槽、连接块与连接槽,能够方便用户对多块模板主体进行拼装,且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时,用户取第一个模板主体并先用手向上推动指块,此时连接槽显露出来,再取出第二个模板主体,并将第二个模板主体上的连接块塞入到第一个模板主体内的连接槽中,将两块模板主体靠紧,放开第二个模板主体,此时第二个模板主体下落,连接块落入到连接槽的底部,并且与第一个模板主体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对本装置的长度上的组装,固定块与卡槽的使用,可以保证建筑表面的平整性;在对本装置进行高度上的组装时,用户只需将两块模板主体叠加放置,并保证第二个模板主体上的固定凸块位于第一个模板主体上的凹槽内,即实现了高度上的组装;2、通过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能够避免连接槽的内部进入杂物,保证了本装置长期使用时,拼接效果的稳定性,在本装置不使用的时候,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由于其自身的重量,会将连接槽封闭起来,此时杂物将会被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阻挡在连接槽的外部,在用户向上推动指块时,第三盖板进入到第二盖板的内部,第二盖板进入到第一盖板的内部,连接块进入到连接槽的内部,用户放开指块,在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自身重力的影响下,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始终可以将连接块与连接槽间的缝隙挡住,从而避免了杂物进入到连接槽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箱体的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板主体;11固定块;12卡槽;13固定凸块;14凹槽;15连接块;16连接槽;2第一盖板;201指块;202第二盖板;203第一限位块;204第三盖板;205第二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1,模板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固定块11,模板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卡槽12,固定块11与卡槽12的配合使用,可以减少相邻模板主体1间的缝隙,保证了建筑表面的平整性,模板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安装固定凸块13,模板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凹槽14,固定凸块13与凹槽14的配合使用,方便了相邻两个模板主体1间的高度的组装与固定,模板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一盖板2,第一盖板2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指块201,指块201的使用,方便了用户对连接槽16的开启,第一盖板2的内部活动安装第二盖板202,第二盖板202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第一限位块203,第一限位块203的使用,可以防止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202间的分离。模板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5,模板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6,连接块15与连接槽16的配合使用,方便了相邻两个模板主体1间的长度的组装与固定。连接块15的长度与连接槽16的深度相同,在相邻模板主体1间长度的组装时,连接块15的长度与连接槽16的深度相同,一方面可以减少相邻两个模板主体1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两个模板主体1间连接的稳定性。固定块11的宽度与卡槽12的宽度相同,可以减少上下两个相邻模板主体1间的缝隙,固定块11与卡槽12的数量均为两组,且其分别位于模板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与下端外表面。第二盖板20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三盖板204,且第三盖板204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05,第三盖板204与第二盖板202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避免连接槽16内部进入杂物。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202均为空腔结构,空腔结构的设置,可以对下层盖板进行收纳。工作原理:本技术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使用时,用户取第一个模板主体1并先用手向上推动指块201,此时连接槽16显露出来,再取出第二个模板主体1,并将第二个模板主体1上的连接块15塞入到第一个模板主体1内的连接槽16中,将两块模板主体1靠紧,放开第二个模板主体1,此时第二个模板主体1下落,并且与第一个模板主体1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对本装置的长度上的组装,固定块11与卡槽12的使用,可以保证建筑表面的平整性;在对本装置进行高度上的组装时,用户只需将两块模板主体1叠加放置,并保证第二个模板主体1上的固定凸块13位于第一个模板主体1上的凹槽14内,即实现了高度上的组装,在本装置不使用的时候,第二盖板202与第三盖板204由于其自身的重量,会将连接槽16封闭起来,此时杂物将会被第二盖板202与第三盖板204阻挡在连接槽16的外部,在用户向上推动指块201时,第三盖板204进入到第二盖板202的内部,第二盖板202进入到第一盖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2),且模板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1),所述模板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卡槽(12),且模板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凸块(13),所述模板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4),所述第一盖板(2)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指块(201),且第一盖板(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盖板(202),所述第二盖板(202)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2),且模板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1),所述模板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卡槽(12),且模板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凸块(13),所述模板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4),所述第一盖板(2)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指块(201),且第一盖板(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盖板(202),所述第二盖板(202)的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全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5),所述模板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杰宁瑞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