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68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发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对称设置有左立板和右立板,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安装有L型支撑板,L型支撑板上设置发酵罐体,L型支撑板由驱动装置驱动并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左立板和右立板上均设有用于容纳L型支撑板的滑槽,滑槽的下端设有矩形凹槽,L型支撑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组万向球,万向球与矩形凹槽滚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转动叶、第二旋装柱、立柱以及配合柱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发酵罐体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得该装置无需借助搅拌叶就能实现发酵罐体连续震荡,不仅免掉繁杂搅拌叶清洗工作,还能保障罐体的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发酵装置
,具体为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微生物菌剂特定的肥料效应不仅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其有效菌还能分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活性物质,刺激、调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农作物增产,改善品质。现有技术中专利编号为CN201820945297.2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该装置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更好的带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对罐体内部的微生物菌液体进行充分的搅拌,避免在加热时导致微生物菌液体加热不均匀导致无法很好的进行发酵,同时设有的加热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热,设有的套筒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冷却液对罐体中的微生物菌进行冷却,虽然该装置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微生物菌体发酵的效率,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该装置中通过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带来便利的同时,但是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不便于及时进行清洗,如若清洗不及时,就很难进行下次使用,而且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对称设置有左立板(2)和右立板(3),所述左立板(2)和右立板(3)之间滑动安装有L型支撑板(4),所述L型支撑板(4)上固定设置发酵罐体(5),所述L型支撑板(4)由驱动装置驱动并沿着右立板(3)以及左立板(2)的侧壁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左立板(2)和右立板(3)上均设有用于容纳L型支撑板(4)的滑槽(302),滑槽(302)的下端设有矩形凹槽,所述L型支撑板(4)的底部设有若干组万向球(6),所述万向球(6)与矩形凹槽滚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对称设置有左立板(2)和右立板(3),所述左立板(2)和右立板(3)之间滑动安装有L型支撑板(4),所述L型支撑板(4)上固定设置发酵罐体(5),所述L型支撑板(4)由驱动装置驱动并沿着右立板(3)以及左立板(2)的侧壁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左立板(2)和右立板(3)上均设有用于容纳L型支撑板(4)的滑槽(302),滑槽(302)的下端设有矩形凹槽,所述L型支撑板(4)的底部设有若干组万向球(6),所述万向球(6)与矩形凹槽滚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立板(3)内部开设有空腔(301),所述空腔(30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叶(7)、第二旋装柱(8)、立柱(9)以及配合柱(10),所述第一转动叶(7)通过驱动轴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盼盼孙长柏李隽丽冀会鸽胡东昊王朝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