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59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其结构包括摄像探头、显示板、发声喇叭、触摸键板、指纹锁、机身、防护板、刷卡板、开关键,所述机身为组合外壳结构,分成左右腔体,其中的左腔又分成面积相同的上下安装空间,所述机身右腔设有内嵌式指纹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装置原有结构后将防护板设在位于刷卡板的底侧位置上,弯折时底板与斜板构成最大的度角,表面对折架作为直接接触卡片的部件,通过橡胶垫具有防滑作用,掉落的验证卡通过弯折结构停止下滑,能够避免卡片落在地面上,遇到双手拿取置物袋的使用者,具有临时放置卡片的作用,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手部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属于智能安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电梯系统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梯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求它不仅可应用于智能大厦或智能社区的门禁控制、考勤管理、安防报警、车场管理、电梯控制、楼宇自控等,还可与其它系统联动控制等多种控制功能。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883435.4的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其结构包括扬声器、显示屏、双摄像头组、刷卡区、指纹解锁器、数字触控键盘、机体,为了实现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通过临时密码和视频通信临时开放权限的方式,使获取认可的访客可以顺利乘坐电梯,设有数字触控键盘可以输入户主提供的临时密码,利用双摄像头组和扬声器与户主进行视频通话,视频通话过程中显示屏会显示户主一端的摄像内容,户主通过手机APP端进行控制确定,使获取认可的访客可以顺利乘坐电梯,从而即能保证大楼的安防性又可方便获得认可的访客的顺利进出。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通过刷卡进行验证,使用者将验证卡贴在刷卡区时再拿出时脱手,验证卡掉落在地时受到了冲击,容易增加表面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以解决该装置通过刷卡进行验证,使用者将验证卡贴在刷卡区时再拿出时脱手,验证卡掉落在地时受到了冲击,容易增加表面磨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其结构包括摄像探头、显示板、发声喇叭、触摸键板、指纹锁、机身、防护板、刷卡板、开关键,所述机身为组合外壳结构,分成左右腔体,其中的左腔又分成面积相同的上下安装空间,所述机身右腔设有内嵌式指纹锁,所述触摸键板间隔一侧设有表层倾斜的显示板,所述显示板表面上方设有处于同一安装面上的发声喇叭,所述发声喇叭设在机身左腔靠边沿的上角处,所述机身左侧底部设有铰接式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由底板、橡胶垫、斜板、对折架、活动轴、铰链、折叠板组成,所述底板与斜板分别贴设在折叠板表面上,所述折叠板表面设有位置不变的粘贴式橡胶垫,所述对折架两端设有相嵌合的活动轴,所述活动轴设在铰链表面凹槽处,所述铰链一侧装配在机身表面底侧。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键设在机身侧壁凹槽中。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探头位于刷卡板的表面上侧。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锁表面一侧设有对接式触摸键板。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板水平面上设有并排安装的摄像探头。进一步地,所述刷卡板通过居中沟槽与显示板上下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斜板表面上设有对折架。进一步地,所述对折架居中线对应折叠板断层。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改进装置原有结构后将防护板设在位于刷卡板的底侧位置上,折叠板作为支撑结构,两侧设有具有活动性的铰链与活动轴,弯折时底板与斜板构成最大的度角,表面对折架作为直接接触卡片的部件,通过橡胶垫具有防滑作用,掉落的验证卡通过弯折结构停止下滑,能够避免卡片落在地面上,遇到双手拿取置物袋的使用者,具有临时放置卡片的作用,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手部操作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板展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摄像探头-1、显示板-2、发声喇叭-3、触摸键板-4、指纹锁-5、机身-6、防护板-7、底板-701、橡胶垫-702、斜板-703、对折架-704、活动轴-705、铰链-706、折叠板-707、刷卡板-8、开关键-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其结构包括摄像探头1、显示板2、发声喇叭3、触摸键板4、指纹锁5、机身6、防护板7、刷卡板8、开关键9,所述机身6为组合外壳结构,分成左右腔体,其中的左腔又分成面积相同的上下安装空间,所述机身6右腔设有内嵌式指纹锁5,所述触摸键板4间隔一侧设有表层倾斜的显示板2,所述显示板2表面上方设有处于同一安装面上的发声喇叭3,所述发声喇叭3设在机身6左腔靠边沿的上角处,所述机身6左侧底部设有铰接式防护板7;所述防护板7由底板701、橡胶垫702、斜板703、对折架704、活动轴705、铰链706、折叠板707组成,所述底板701与斜板703分别贴设在折叠板707表面上,所述折叠板707表面设有位置不变的粘贴式橡胶垫702,所述对折架704两端设有相嵌合的活动轴705,所述活动轴705设在铰链706表面凹槽处,所述铰链706一侧装配在机身6表面底侧,所述开关键9设在机身6侧壁凹槽中,所述摄像探头1位于刷卡板8的表面上侧,所述指纹锁5表面一侧设有对接式触摸键板4,所述显示板2水平面上设有并排安装的摄像探头1,所述刷卡板8通过居中沟槽与显示板2上下对应。本专利所说的活动轴705是一种可弯折的组合件,采用不锈钢合金材质,对接处相交错,弯折时底板701与斜板703构成最大的90度角。在进行使用时,改进装置原有结构后将防护板7设在位于刷卡板8的底侧位置上,折叠板707作为支撑结构,两侧设有具有活动性的铰链706与活动轴705,弯折时底板701与斜板703构成最大的90度角,表面对折架704作为直接接触卡片的部件,通过橡胶垫702具有防滑作用,掉落的验证卡通过弯折结构停止下滑,能够避免卡片落在地面上,遇到双手拿取置物袋的使用者,具有临时放置卡片的作用,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手部操作性。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该装置通过刷卡进行验证,使用者将验证卡贴在刷卡区时再拿出时脱手,验证卡掉落在地时受到了冲击,容易增加表面磨损,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掉落的验证卡通过弯折结构停止下滑,能够避免卡片落在地面上,遇到双手拿取置物袋的使用者,具有临时放置卡片的作用,能够增加使用者的手部操作性,具体如下所述:底板701与斜板703分别贴设在折叠板707表面上,所述折叠板707表面设有位置不变的粘贴式橡胶垫702,所述对折架704两端设有相嵌合的活动轴705,所述活动轴705设在铰链706表面凹槽处,所述铰链706一侧装配在机身6表面底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其结构包括摄像探头(1)、显示板(2)、发声喇叭(3)、触摸键板(4)、指纹锁(5)、机身(6)、防护板(7)、刷卡板(8)、开关键(9),所述机身(6)为组合外壳结构,分成左右腔体,其中的左腔又分成面积相同的上下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身(6)右腔设有内嵌式指纹锁(5),所述触摸键板(4)间隔一侧设有表层倾斜的显示板(2),所述显示板(2)表面上方设有处于同一安装面上的发声喇叭(3),所述发声喇叭(3)设在机身(6)左腔靠边沿的上角处,所述机身(6)左侧底部设有铰接式防护板(7);/n所述防护板(7)由底板(701)、橡胶垫(702)、斜板(703)、对折架(704)、活动轴(705)、铰链(706)、折叠板(707)组成,所述底板(701)与斜板(703)分别贴设在折叠板(707)表面上,所述折叠板(707)表面设有位置不变的粘贴式橡胶垫(702),所述对折架(704)两端设有相嵌合的活动轴(705),所述活动轴(705)设在铰链(706)表面凹槽处,所述铰链(706)一侧装配在机身(6)表面底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宇电梯智能安防装置,其结构包括摄像探头(1)、显示板(2)、发声喇叭(3)、触摸键板(4)、指纹锁(5)、机身(6)、防护板(7)、刷卡板(8)、开关键(9),所述机身(6)为组合外壳结构,分成左右腔体,其中的左腔又分成面积相同的上下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6)右腔设有内嵌式指纹锁(5),所述触摸键板(4)间隔一侧设有表层倾斜的显示板(2),所述显示板(2)表面上方设有处于同一安装面上的发声喇叭(3),所述发声喇叭(3)设在机身(6)左腔靠边沿的上角处,所述机身(6)左侧底部设有铰接式防护板(7);
所述防护板(7)由底板(701)、橡胶垫(702)、斜板(703)、对折架(704)、活动轴(705)、铰链(706)、折叠板(707)组成,所述底板(701)与斜板(703)分别贴设在折叠板(707)表面上,所述折叠板(707)表面设有位置不变的粘贴式橡胶垫(702),所述对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高鑫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