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宿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490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包括杯子本体、盖体、吸管、发热包,所述杯子本体包括外杯体、内杯体,所述外杯体的上端与所述盖体卡销连接,所述内杯体的上端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所述盖体上固接有纵向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面开有通孔,所述盖体上固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顶端边缘固接有2至3个三角状的刺刃,所述外杯体的外壁设有吸管的限位凹槽,所述吸管内装有清水,所述吸管设有紧贴吸管外表面与上、下端口的封口保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不仅能实现采用自热方式对冷饮进行加热的功能,且其能够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对冰冷的饮品进行加热的主要方式是将其倒入容器中,用炉火或通过加热设备进行加热,但在户外的话,这些加热方式都无法轻易实现。而在寒冷季节,引用冰冷的饮品可能会引起肠胃刺激、加重病情例如感冒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饮品加热的问题进行研究。专利号为CN209396313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自热饮料瓶”,其技术方案中:饮料瓶在非加热过程中,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的1/3至1/2处,在加热过程中,旋转外被的外螺纹完全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保证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精准地将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的1/3至1/2处,如果拧入较少,则瓶体连接不牢固,如果拧入过多,则旋转外被顶面的割刀割破水包,导致自发热包失效,且本方案中未带有吸管,可能会造成使用者饮用热饮的不便。专利号为CN209396313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三仓室棒式启动自加热饮料罐”,其技术方案中需通过拉升、按压、旋转、顶升等方式移动启动帮使得启动棒上的孔槽同时连接上下仓室和外界来开启加热,其启动加热的构件设计较为复杂,且方案中设计中未清晰点明勺子或吸管与罐体的连接方式,如果其未进行固定连接,在运输过程中,勺子或吸管与启动棒会出现碰撞,可能会导致限位块出现松动,继而导致发热包失效,并且本方案中的自加热饮料罐为一次性加热使用。因此为更好地解决户外饮品加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吸管且能循环使用的自热杯,包括杯子本体、带有筒状盖檐的盖体、一端为斜口的吸管、发热包,所述杯子本体包括外杯体、置于外杯体内部的内杯体。所述外杯体的上端与盖体采用卡销连接、所述内杯体的上端与所述盖体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避免外杯体、内杯体与盖体在加热过程中因热膨胀导致连接松动,提高其安全性。所述盖体上固接有纵向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面开有内径大于吸管外径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热粘结的保护膜,远离所述筒体的盖体外表面固接有上窄下宽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顶端边缘固接有2至3个三角状的刺刃,所述刺刃的两侧设有内凹弧为方便使用者调整刺刃的角度以刺破吸管的保护膜。所述外杯体的外壁设有吸管的限位凹槽,所述吸管内装有发热用的清水,所述吸管设有紧贴吸管的外表面与上下端口的封口保护膜。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所述筒体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内杯体的顶端为直段,所述内杯体的直段设有与内螺纹相吻合的外螺纹;所述盖檐的内表面设有周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凸出所述盖檐的外表面,所述外杯体的上端边缘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卡销。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凹槽两侧的中部胶接有弹性固定带,所述限位凹槽的下端固接有防落兜,能够对吸管进行固定,防止其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吸管出现遗失。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所述导流管凸出所述盖体的外表面,所述导流管的上端外径小于所述吸管的内径,下端外径大于所述吸管的内径,此设计可使得吸管套入所述导流管上,让发热用的清水尽可能流入外杯体参与反应。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所述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发热包的包体为无纺布,在运输过程中,发热包外套有保护袋,协同发热包与用于发热的清水分开放置,可多方避免发热包在运输过程中失效的问题。所述外杯体的材质为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所述内杯体与盖体的材质为聚丙烯或硅胶,所述吸管的材质为硅胶。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所述外杯体外部粘结连接有防烫保护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不仅能实现采用自热方式对冷饮进行加热的功能,且其杯子本体、盖体、吸管都能够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仅需将发热包的保护袋去除后放置在外杯体中,将吸管一端套入导流管上,可将发热清水与发热包混合,即可对内杯体内的冷饮进行加热,而导流管与去除保护膜的通孔可释放加热时产生的蒸汽,保证了自热杯的安全性。加热后的自热杯,仅需更换发热包、从导流管补充清水即可再次对内杯体内的冷饮进行加热,实现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热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热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限位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杯子本体;12-外杯体;13-内杯体;14-盖体;15-发热包;16-吸管;17-限位凹槽;18-导流管;19-通孔;21-外螺纹;22-凹槽;23-卡销;24-筒体;25-盖檐;26-刻度线A;27-刻度线B;31-固定带;32-防落兜;41-刺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带吸管的自热杯,包括杯子本体11、带有筒状盖檐25的硅胶盖体14、一端为斜口的硅胶吸管16、套有保护袋的无纺布发热包15,所述杯子本体11包括带有防烫保护套的聚丙烯外杯体12、置于外杯体12内部的硅胶内杯体13;所述盖体14上固接有纵向贯穿所述盖体14的筒体24,所述筒体24的顶面开有内径大于吸管外径的通孔19,所述通孔19带有热粘结的保护膜以保护通孔19与内杯体13的清洁,远离所述筒体24的盖体14上固接有上窄下宽的导流管18,所述导流管18顶端边缘固接有3个三角状的且两侧设有内凹弧的刺刃41,在运输过程中,所述刺刃41与导流管18上端的夹角为5°左右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导致其出现损坏,所述外杯体12的外壁设有两侧中部胶接有固定带31与下端固接有防落兜32的限位凹槽17,所述限位凹槽17的槽口上边缘与外杯体12的杯壁在同一曲面,所述吸管16内装有清水,所述吸管16设有紧贴吸管16的外表面与上下端口的封口保护膜。所述筒体24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内杯体13的顶端为直段,所述内杯体13的直段设有与内螺纹相吻合的外螺纹21以实现内杯体13与盖体14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盖檐25的内表面设有周圈的凹槽22,所述外杯体12的上端边缘设有与凹槽22相适配的卡销23,以实现外杯体12与盖体14进行卡销连接,此连接方式,既可使外杯体12、内杯体13与盖体14连接简单方便,又可避免外杯体12与盖体14在加热过程中因热膨胀导致连接松动,提高自热杯的安全性。所述导流管18凸出所述盖体14的外表面,所述导流管18的上端外径小于所述吸管16的内径,下端外径大于所述吸管16的半内径,此设计可使得吸管16套入导流管18的上端上,让发热用的清水尽可能流入外杯体12参与反应。所述外杯体12下部设有刻度线A,所述内杯体13的杯身设有刻度线B。所述发热包15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其余组分有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碳酸钙等,与清水混合后,能够与清水反应,释放热量对冷饮进行加热升温。自热杯的外杯体12的底部用透明胶带绑有备用的套有保护袋的发热包15。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子本体(11)、带有筒状盖檐(25)的盖体(14)、一端为斜口的吸管(16)、发热包(15),所述杯子本体(11)包括外杯体(12)、置于外杯体(12)内部的内杯体(13),所述外杯体(12)的上端与所述盖体(14)卡销连接,所述内杯体(13)的上端与所述盖体(14)螺纹连接;/n所述盖体(14)上固接有纵向的筒体(24),所述筒体(24)的顶面开有通孔(19),远离所述筒体(24)的盖体(14)上固接有上窄下宽的导流管(18),所述导流管(18)的顶端边缘固接有2至3个三角状的刺刃(41),所述外杯体(12)的外壁设有吸管的限位凹槽(17),所述吸管(16)内装有清水,所述吸管(16)设有紧贴所述吸管(16)外表面与上、下端口的封口保护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子本体(11)、带有筒状盖檐(25)的盖体(14)、一端为斜口的吸管(16)、发热包(15),所述杯子本体(11)包括外杯体(12)、置于外杯体(12)内部的内杯体(13),所述外杯体(12)的上端与所述盖体(14)卡销连接,所述内杯体(13)的上端与所述盖体(14)螺纹连接;
所述盖体(14)上固接有纵向的筒体(24),所述筒体(24)的顶面开有通孔(19),远离所述筒体(24)的盖体(14)上固接有上窄下宽的导流管(18),所述导流管(18)的顶端边缘固接有2至3个三角状的刺刃(41),所述外杯体(12)的外壁设有吸管的限位凹槽(17),所述吸管(16)内装有清水,所述吸管(16)设有紧贴所述吸管(16)外表面与上、下端口的封口保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吸管的自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体(1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21),所述筒体(24)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21)相吻合的内螺纹;所述盖檐(25)的内表面设有凹槽(22),所述外杯体(12)的上端边缘设有与凹槽(22)相适配的卡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慧侯晓宇王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