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36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坐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底座、靠背以及套设于底座外和靠背外的透气坐垫套,所述透气坐垫套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底座连接有多条第一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靠背连接有多条第二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靠背的两侧。使用时将汽车坐垫放置于汽车座椅上,并将透气坐垫套套设靠背的部分抵靠于汽车座椅的椅背,当乘坐人员乘坐于底座上、背部抵靠靠背时,使相邻两条第一橡筋织件之间产生缝隙,使相邻两条第二橡筋织件之间产生缝隙,结合透气坐垫套的多个透气孔,使汽车坐垫内外空气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坐垫
本技术涉及汽车坐垫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坐垫。
技术介绍
汽车坐垫是有车一族的主要消费品。根据季节选择一套舒适、实用的汽车坐垫尤为重要。如今市面上有真皮、超纤皮、人造革、尼龙、化纤、人造毛、涤纶羊毛等不同材质的车用坐垫。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坐垫有化纤、人造毛、羊毛等不同材质,处于炎热的夏季,羊毛实在过于闷热,也有不少车主选择真皮坐垫,但是成本昂贵,虽然也可采用普通人造毛或者化纤制成的坐垫,但透气性差、舒适度不佳,特别是夏日,即使车内空调打开,车内乘坐人员的背部和臀部与汽车坐垫贴靠,因汽车坐垫透气性差而使乘坐人员的背部和臀部出汗并湿透衣物,降低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舒适的汽车坐垫。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底座、靠背以及套设于底座外和靠背外的透气坐垫套,所述透气坐垫套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底座连接有多条第一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靠背连接有多条第二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靠背的两侧。优选的,所述透气坐垫套设置有第一开口,多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均显露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气坐垫套设置有第二开口,多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均显露于所述第二开口。优选的,所述透气坐垫套的中部设置有折叠连接带。优选的,所述透气坐垫套套设所述靠背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所述第一束带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束带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卡接的卡壳。优选的,所述透气坐垫套套设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透气坐垫套与所述底座进行拆装的第一拉链;所述透气坐垫套套设所述靠背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透气坐垫套与所述靠背进行拆装的第二拉链。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座杆、前座杆、第二侧座杆和后座杆,所述第一侧座杆和第二侧座杆分别与每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的两端连接;所述靠背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背杆、底杆、第二侧背杆和顶杆,所述第一侧背杆和第二侧背杆分别与每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两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前座杆的中部和后座杆的中部均沿远离所述第一橡筋织件的方向弯曲;所述底杆的中部和顶杆的中部均沿远离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方向弯曲。优选的,所述靠背还包括中杆,所述第一侧背杆的中部和第二侧背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中杆的两端连接;所述中杆的中部沿远离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方向弯曲。优选的,所述第一橡筋织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紧件,所述第一侧座杆和第二侧座杆均凹设有与第一卡紧件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卡紧件,所述第一侧背杆和第二侧背杆均凹设有与第二卡紧件卡接的第二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座杆的两端和第二侧座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卡紧件脱离第一卡槽的第一封帽;所述第一侧背杆的两端和第二侧背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卡紧件脱离第二卡槽的第二封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汽车坐垫,使用时将汽车坐垫放置于汽车座椅上,并将透气坐垫套套设靠背的部分抵靠于汽车座椅的椅背,当乘坐人员乘坐于底座上、背部抵靠靠背时,多条第一橡筋织件局部受力使相邻两条第一橡筋织件之间产生缝隙,多条第二橡筋织件局部受力使相邻两条第二橡筋织件之间产生缝隙,结合透气坐垫套的多个透气孔,使汽车坐垫内外空气流通,避免因汽车坐垫与乘坐人员之间的空气流通性差、透气性差使热量上升导致乘坐人员臀部和背部出汗,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度;另外,第一橡筋织件和第二橡筋织件本身均具有弹性并起到缓冲受力作用,相比于现有的竹垫,更能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透气坐垫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透气坐垫套的背面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底座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第一侧座杆连接第一橡筋织件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靠背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透气坐垫套;2、透气孔;3、底座;31、第一侧座杆;32、前座杆;33、第二侧座杆;34、后座杆;4、靠背;41、第一侧背杆;42、底杆;43、第二侧背杆;44、顶杆;45、中杆;5、第一橡筋织件;6、第二橡筋织件;7、第一开口;8、第二开口;9、折叠连接带;10、第一束带;11、第二束带;12、卡扣;13、卡壳;14、第一拉链;15、第二拉链;16、第一卡紧件;17、第一卡槽;18、第一封帽;19、第二封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7所示,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底座3、靠背4以及套设于底座3外和靠背4外的透气坐垫套1,所述透气坐垫套1开设有多个透气孔2,所述底座3连接有多条第一橡筋织件5,每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3的两侧,所述靠背4连接有多条第二橡筋织件6,每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靠背4的两侧。使用汽车坐垫时,将汽车坐垫放置于汽车座椅上,并将透气坐垫套1套设靠背4的部分抵靠于汽车座椅的椅背,当乘坐人员乘坐于底座3上、背部抵靠靠背4时,多条第一橡筋织件5局部受力使相邻两条第一橡筋织件5之间产生缝隙,多条第二橡筋织件6局部受力使相邻两条第二橡筋织件6之间产生缝隙,结合透气坐垫套1的多个透气孔2,使汽车坐垫内外空气流通,避免因汽车坐垫与乘坐人员之间的空气流通性差,透气性差容易使热量上升而导致乘坐人员臀部和背部出汗,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度;另外,第一橡筋织件5和第二橡筋织件6本身均具有弹性并起到缓冲受力作用,相比于现有的竹垫,更能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筋织件5和第二橡筋织件6均为松紧绳或松紧带;相邻两条第一橡筋织件5间隔设置,相邻两条第二橡筋织件6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坐垫套1套设所述底座3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开口7,多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5均显露于所述第一开口7;所述透气坐垫套1套设所述靠背4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开口8,多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6均显露于所述第二开口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第一橡筋织件5和第二橡筋织件6可直接与乘坐人员接触,提高透气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均设置于所述透气坐垫套1的正面,每个所述透气孔2均开设于所述透气坐垫套1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坐垫套1的中部设置有折叠连接带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所述透气坐垫套1套设所述底座3的部分与所述透气坐垫套1套设所述靠背4的部分折叠贴合,节省存放该汽车坐垫的占用空间,便于搬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坐垫套1套设所述靠背4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束带10和第二束带11,所述第一束带10的一端设置有卡扣12,所述第二束带11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靠背以及套设于底座外和靠背外的透气坐垫套,所述透气坐垫套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底座连接有多条第一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靠背连接有多条第二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靠背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靠背以及套设于底座外和靠背外的透气坐垫套,所述透气坐垫套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底座连接有多条第一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靠背连接有多条第二橡筋织件,每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靠背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坐垫套设置有第一开口,多条所述第一橡筋织件均显露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透气坐垫套设置有第二开口,多条所述第二橡筋织件均显露于所述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坐垫套的中部设置有折叠连接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坐垫套套设所述靠背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所述第一束带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束带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卡接的卡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坐垫套套设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透气坐垫套与所述底座进行拆装的第一拉链;所述透气坐垫套套设所述靠背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透气坐垫套与所述靠背进行拆装的第二拉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首尾依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森之光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