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围饰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35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围饰板总成,涉及汽车装饰件技术领域,包括饰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饰板本体内的挡雨装置;其中,所述饰板本体包括饰板上部、饰板下部、以及饰板中部;所述饰板上部开设有沟槽和开口;所述挡雨装置包括管状电机、套接在所述管状电机一端的转轮、传动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的挡雨布;所述挡雨布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第二端伸出所述沟槽并连接在车门的顶部远离车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侧围饰板总成不仅不影响车辆美观、不对车辆的行驶产生阻力、方便安装、同时方便在打开车门和后备箱的时候进行遮挡以雨天方便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围饰板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饰件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侧围饰板总成。
技术介绍
侧围饰板总成是车身最大的连接件,整个侧围饰板由模具冲压成型,包括C柱上内饰板、C柱下内饰板、以及行李箱内饰板,用以将各个车门以及尾箱与车身连接。在下雨天,若要在露天的环境上下车,或从后备箱中取放物品时,即使撑伞雨水也很容易有雨水滴落到车内,不仅容易打湿物品还容易浸湿车体,非常不便;尤其是大雨天的时候,雨水将地上的淤泥向上飞溅至侧围饰板的底部,人在出入车辆时很容易会蹭到而弄脏裤子。现有的车辆为了避免雨天使用车辆进出车辆时容易被雨水打湿,或将雨水带入车辆内弄湿车辆,通常在车辆上增设挡雨装置进行遮挡。但是,现有的挡雨装置大多置于车辆的顶部,不仅影响车辆的美观,而且裸露在车体外部,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会对车辆产生一定的阻力;其次,在车辆顶部进行安装需要进行打孔安装,非常的麻烦,稍有不慎还会影响车身原有的弧度;同时,长时间的裸露在外,再加上车辆行驶对遮雨装置的阻力,导致遮雨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不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不影响车辆美观、不对车辆的行驶产生阻力、方便安装、同时方便在打开车门和后备箱的时候进行遮挡以雨天方便出行的侧围饰板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雨天打开车门和后备箱的时雨水容易滴落至车内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遮雨的侧围饰板总成。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安装、且不影响车辆美观的侧围饰板总成。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侧围饰板总成,包括饰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饰板本体内的挡雨装置;其中,所述饰板本体包括饰板上部、饰板下部、以及连接至饰板上部和饰板下部中间的饰板中部;所述饰板上部和所述饰板下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饰板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饰板上部,另一端向下伸延至所述饰板下部,以支撑并连接所述饰板上部和所述饰板下部;所述饰板上部开设有沟槽和开口,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均具有容纳挡雨装置的空间;所述开口连通至所述沟槽,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以及第三沟槽的任一端以放入或取出所述挡雨装置,且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朝向车体内,所述第三开口朝向行李舱内;所述挡雨装置包括管状电机、套接在所述管状电机一端的转轮、传动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的挡雨布;所述挡雨布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第二端伸出所述沟槽并连接在车门的顶部远离车体的一侧;当开启所述管状电机,所述转轮发生转动时,所述转轮带动所述传动管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挡雨布转动;所述挡雨装置包括第一挡雨装置、第二挡雨装置、和第三挡雨装置;所述第一挡雨装置、第二挡雨装置、和第三挡雨装置分别存储于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内。通过在饰板上部设置挡雨装置,以方便下雨打开车门时在车门上空进行遮挡,以避免雨水滴落至车内或人在进出车辆时被雨水淋湿。通过在饰板上部设置沟槽以容纳挡雨装置,沟槽与饰板本体一体成型,不影响车辆美观;同时,通过预设沟槽,再将挡雨装置置于沟槽中即可使用,避免了后期安装的麻烦。通过饰板上部的开口便于将挡雨装置放置于沟槽中,或从沟槽中取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沟槽设于汽车前门玻璃的最高处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并延伸至汽车前门的尾端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挡雨装置的挡雨布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前门的上沿;所述第二沟槽设于汽车后门的前端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并延伸至汽车后门的尾端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挡雨装置的挡雨布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后门的上沿;所述第三沟槽设于汽车行李舱的前端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并延伸至汽车尾灯的上端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三挡雨装置的挡雨布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行李舱的外沿。当打开汽车前门时,第一挡雨装置的挡雨布被车门带动而拉伸,并在汽车前门与汽车之间形成的缝隙上空形成遮挡,以避免雨水滴落至车内,人从车上下车时,可便于将双腿及头部和手先伸出车外而不被雨水淋湿,再打开雨具进行遮挡即可方便离开车辆。当车门关闭后,再通过开启管状电机使转轮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传动管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挡雨布转动以将挡雨布收回第一沟槽中进行收纳。当打开汽车后门时,第二挡雨装置的挡雨布被车门带动而拉伸,并在汽车后门与汽车之间形成的缝隙上空形成遮挡,以避免雨水滴落至车内,人从车上下车时,可便于将双腿及头部和手先伸出车外而不被雨水淋湿,再打开雨具进行遮挡即可方便离开车辆。当车门关闭后,再通过开启管状电机使转轮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传动管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挡雨布转动以将挡雨布收回第二沟槽中进行收纳。当打开汽车行李舱时,第三挡雨装置的挡雨布被舱门带动而拉伸,并在汽车行李舱与汽车之间形成的缝隙侧边形成遮挡,以避免雨水从侧边滴落至车内。当汽车行李舱关闭后,再通过开启管状电机使转轮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传动管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挡雨布转动以将挡雨布收回第三沟槽中进行收纳。优选的是,所述开口上均配合设有盖板,通过盖板将开口闭合以避免灰尘进入沟槽中沉积而影响挡雨装置的使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的开口处均设有刮片,所述刮片包括第一刮片和第二刮片,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的开口处所在的平面形成三角形,且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之间仅允许挡雨布通过,使得当所述挡雨布被收回沟槽时其表面的水滴能够被所述第一刮片和所述第二刮片刮下,以避免雨水被带入沟槽中。优选的是,所述管状电机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齿状凸起,所述传动管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齿状凸起啮合的凸起部;当开启所述管状电机,所述转轮发生转动时,所述转轮带动所述传动管转动,所述齿状凸起与所述凸起部啮合以避免所述转轮带动所述传动管时发生打滑的现象。齿状凸起与凸起部啮合,以进一步保证传动管的转动轨道。优选的是,所述挡雨布的第二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汽车车门顶部预设的固定杆卡接,当固定孔与固定杆卡接时,打开车门即打开挡雨装置;当固定孔与固定杆不进行卡接时,打开车门不会启动挡雨装置;方便了挡雨装置的合理使用。同时避免挡雨布被全部卷入沟槽中而影响使用。优选的是,所述挡雨装置还包括控制开关,其与所述管状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用于启停所述管状电机。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饰板上部设置挡雨装置,以方便下雨打开车门时在车门上空进行遮挡,以避免雨水滴落至车内或人在进出车辆时被雨水淋湿。2、通过在饰板上部设置沟槽以容纳挡雨装置,沟槽与饰板本体一体成型,不影响车辆美观;同时,通过预设沟槽,再将挡雨装置置于沟槽中即可使用,避免了后期安装的麻烦。3、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分别位于汽车前门和后门的正上方;当打开汽车车门时,挡雨装置的挡雨布被车门带动而拉伸,并在汽车前门与汽车之间形成的缝隙上空形成遮挡,以避免雨水滴落至车内,人从车上下车时,可便于将双腿及头部和手先伸出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围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饰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饰板本体内的挡雨装置;/n其中,所述饰板本体包括饰板上部、饰板下部、以及连接至饰板上部和饰板下部中间的饰板中部;所述饰板上部和所述饰板下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饰板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饰板上部,另一端向下伸延至所述饰板下部,以支撑并连接所述饰板上部和所述饰板下部;所述饰板上部开设有沟槽和开口,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均具有容纳挡雨装置的空间;所述开口连通至所述沟槽,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以及第三沟槽的任一端以放入或取出所述挡雨装置,且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朝向车体内,所述第三开口朝向行李舱内;/n所述挡雨装置包括管状电机、套接在所述管状电机一端的转轮、传动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的挡雨布;所述挡雨布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第二端伸出所述沟槽并连接在车门的顶部远离车体的一侧;当开启所述管状电机,所述转轮发生转动时,所述转轮带动所述传动管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挡雨布转动;所述挡雨装置包括第一挡雨装置、第二挡雨装置、和第三挡雨装置;所述第一挡雨装置、第二挡雨装置、和第三挡雨装置分别存储于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饰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饰板本体内的挡雨装置;
其中,所述饰板本体包括饰板上部、饰板下部、以及连接至饰板上部和饰板下部中间的饰板中部;所述饰板上部和所述饰板下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饰板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饰板上部,另一端向下伸延至所述饰板下部,以支撑并连接所述饰板上部和所述饰板下部;所述饰板上部开设有沟槽和开口,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均具有容纳挡雨装置的空间;所述开口连通至所述沟槽,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以及第三沟槽的任一端以放入或取出所述挡雨装置,且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朝向车体内,所述第三开口朝向行李舱内;
所述挡雨装置包括管状电机、套接在所述管状电机一端的转轮、传动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的挡雨布;所述挡雨布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管上,第二端伸出所述沟槽并连接在车门的顶部远离车体的一侧;当开启所述管状电机,所述转轮发生转动时,所述转轮带动所述传动管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挡雨布转动;所述挡雨装置包括第一挡雨装置、第二挡雨装置、和第三挡雨装置;所述第一挡雨装置、第二挡雨装置、和第三挡雨装置分别存储于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设于汽车前门玻璃的最高处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并延伸至汽车前门的尾端与所述饰板上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挡雨装置的挡雨布的第二端连接至汽车前门的上沿;所述第二沟槽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柳江县大中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