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13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扳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由机壳、头壳和设置在机壳下部的电池包三部分组成,机壳与头壳内部相通,机壳与头壳内部横向腔依次设置有无刷电机、齿轮箱、冲击块和外轴,外轴外周设置有轴套用来固定外轴,轴套和冲击块之间设置有垫圈,机壳的纵向腔依次设置有换向拨杆、开关和无刷控制板,外轴与轴套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外轴的外壁设计了2个半圆槽设定为外轴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外轴的底部设置有油池,油池的顶部与外轴的通气孔相连,轴套的内壁设置有2个半圆槽设定为轴套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
本技术涉及电动扳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
技术介绍
电动扳手是指拧紧和旋松螺栓及螺母的电动工具,是一种拧紧高强度螺栓的工具。用于钢结构桥梁、厂房建筑、化工、发电设备安装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的初拧、终拧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初拧,以及对螺栓紧固件的扭矩或轴向力有严格要求的场合。电动扳手是利用机械结构在电控作用下,实现对螺栓的松紧的一种电动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目前电动扳手日益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电动扳手的机械结构磨损不可避免,从而使用寿命不够长、工作的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披露了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对扳手的改善和优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由机壳、头壳和设置在机壳下部的电池包三部分组成,机壳与头壳内部相通,机壳与头壳内部横向腔依次设置有无刷电机、齿轮箱、冲击块和外轴,外轴外周设置有轴套用来固定外轴,轴套和冲击块之间设置有垫圈,机壳的纵向腔依次设置有换向拨杆、开关和无刷控制板,外轴与轴套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外轴的外壁设计了2个半圆槽设定为外轴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外轴的底部设置有油池,油池的顶部与外轴的通气孔相连,轴套的内壁设置有2个半圆槽设定为轴套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在本技术方案中,扳手,由机壳、头壳和设置在机壳下部的电池包三部分组成,机壳与头壳内部相通,机壳与头壳内部横向腔依次设置有无刷电机、齿轮箱、冲击块和外轴,外轴外周设置有轴套用来固定外轴,轴套和冲击块之间设置有垫圈,机壳的纵向腔依次设置有换向拨杆、开关和无刷控制板,这些是现有扳手的惯用设计,不是本技术的改进点,因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改进处是在轴与轴套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外轴的外壁设计了2个半圆槽设定为外轴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外轴的底部设置有油池,油池的顶部与外轴的通气孔相连,轴套的内壁设置有2个半圆槽设定为轴套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扳手冲击过程中油池的油脂沿着通气孔流向外轴外部远离O型密封圈的外轴半圆槽中内,受到阻力后外轴被压,使得另一个外轴半圆槽中和2个轴套半圆槽被油脂填充。另外,4个油槽的交错分设计,使得油脂在均匀分布于外轴与轴套接触面,减少机械件磨损和噪音。外轴与轴套的紧密装配,使得油槽与其对应的接触面构成封闭空间,锁住油脂,还减少油脂的损耗。此外O型密封圈套在外轴的顶部进一步减少油脂的损耗。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无刷控制板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板支架,机壳与电池包之间通过皮带扣连接,还包括有电量指示灯,电量指示灯设置在机壳的外部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池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机壳的外部设置有橡胶皮套,橡胶皮套上设置有凹槽便于抓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仅降低机器的噪音,还增加使用寿命,具装配工序简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外轴、轴套和O型密封圈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轴,2-O型密封圈,3-轴套,4-垫圈,5-冲击块,6-头壳,7-齿轮箱,8-无刷电机,9-无刷控制板,10-控制板支架,11-皮带扣,12-换向拨杆,13-开关,14-机壳,15-电量指示灯,16-电池包,101-外轴半圆槽,102-通气孔,103-油池,201-轴套半圆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由机壳14、头壳6和设置在机壳14下部的电池包16三部分组成,机壳14与头壳6内部相通,机壳14与头壳6内部横向腔依次设置有无刷电机8、齿轮箱7、冲击块5和外轴1,外轴1外周设置有轴套3用来固定外轴1,轴套3和冲击块5之间设置有垫圈4,机壳14的纵向腔依次设置有换向拨杆12、开关13和无刷控制板9,无刷控制板9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板支架10,机壳14与电池包16之间通过皮带扣11连接,还包括有电量指示灯15,电量指示灯15设置在机壳14的外部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池包16,外轴1置于上述冲击块5端面,轴套3装入头壳6,O型密封圈2嵌入上述轴套3与头壳6之间。将头壳6套入外轴1,并用螺钉紧固。上述无刷电机8及传动组件装入上述机壳14,并用螺钉紧固。插上电池包16按下开关13,机器正常工作。拨动开关13拨杆,机器可以正反向工作,实现对螺栓的松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输出轴的润滑结构由外轴1、固定外轴1的轴套3(3)和O型密封圈2构成。外轴1的外壁设计了2个半圆槽设定为外轴半圆槽101,用来锁住润滑油,外轴1的底部设计油池103,其顶部与通气孔102相连。此外圆环型轴套3的内壁设计了2个半圆槽设定为轴套半圆槽201,用来锁住润滑油。扳手冲击过程中油池103的油脂沿着通气孔102流向外轴1的外轴半圆槽101,受到阻力后外轴1被压,使得外轴半圆槽101和轴套半圆槽201被油脂填充。4个半圆形油槽的交错分设计,使得油脂在均匀分布于外轴1与轴套3接触面,减少机械件磨损和噪音。外轴1与轴套3的紧密装配,使得油槽与其对应的接触面构成封闭空间,锁住油脂,还减少油脂的损耗。此外O型密封圈2套在外轴1的顶部进一步减少油脂的损耗。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4的外部设置有橡胶皮套,橡胶皮套上设置有凹槽便于抓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由机壳、头壳和设置在机壳下部的电池包三部分组成,所述机壳与所述头壳内部相通,所述机壳与所述头壳内部横向腔依次设置有无刷电机、齿轮箱、冲击块和外轴,所述外轴外周设置有轴套用来固定外轴,所述轴套和所述冲击块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机壳的纵向腔依次设置有换向拨杆、开关和无刷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与所述轴套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外轴的外壁设计了2个半圆槽设定为外轴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所述外轴的底部设置有油池,所述油池的顶部与所述外轴的通气孔相连,所述轴套的内壁设置有2个半圆槽设定为轴套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润滑结构的扳手,由机壳、头壳和设置在机壳下部的电池包三部分组成,所述机壳与所述头壳内部相通,所述机壳与所述头壳内部横向腔依次设置有无刷电机、齿轮箱、冲击块和外轴,所述外轴外周设置有轴套用来固定外轴,所述轴套和所述冲击块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机壳的纵向腔依次设置有换向拨杆、开关和无刷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与所述轴套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外轴的外壁设计了2个半圆槽设定为外轴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所述外轴的底部设置有油池,所述油池的顶部与所述外轴的通气孔相连,所述轴套的内壁设置有2个半圆槽设定为轴套半圆槽用来锁住润滑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庆张梅霞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