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除尘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91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静电除尘滚筒,包括从上到下一体成型的把手和夹板,所述把手为圆柱型,所述夹板为底部开放设置的方框,所述把手位于夹板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夹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夹板的下部可拆卸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包括转轴和固定绕设在转轴中部的胶粘层,所述胶粘部和转轴均呈圆柱状,所述胶粘层的长度小于夹板左右两侧之间的宽度,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与转轴的直径相同且小于胶粘层的直径,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端部均可伸缩设置有竖向的弹性卡块,左右两侧的所述弹性卡块分别贴合在夹板外部的左右两侧,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换带有粘黏层的滚筒时不会损坏夹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除尘滚筒
本技术属于除尘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滚筒。
技术介绍
目前,净化车间需要对精密仪器等进行除尘操作时,用擦拭布或吸尘器达不到理想的除尘效果,反而会造成微尘的扩散,污染净化环境,因此产生了静电除尘滚筒,其作用是可以直接牢牢的粘住微尘,并且还有静电释放的防静电效果,用以快速除各种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微小颗粒、杂质、纤维、铜屑、尘埃等,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成品率,并能轻易将杂质转印至粘尘纸本上,可保证胶轮的自粘性长期有效,一般的除尘滚轮有不同粘度及尺寸可选择,稳定的原材料特性,保证了产品高粘耐用,不易老化、不掉屑、抗静电,防潮防湿耐磨擦,无毒无锈无污染的有点,但是常见的除尘滚筒长时间使用之后需要更换粘黏层时,需要掰开滚筒两侧的夹板再将附着有粘黏层的滚筒取下,这种操作容易造成夹板断裂,引起除尘滚筒报废,无法使用,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静电除尘滚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更换带有粘黏层的滚筒时容易损坏夹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静电除尘滚筒,包括从上到下一体成型的把手和夹板,把手为圆柱型,夹板为底部开放设置的方框,把手位于夹板顶部的中心位置,夹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通孔,夹板的下部可拆卸设置有滚筒,滚筒包括转轴和固定绕设在转轴中部的胶粘层,胶粘部和转轴均呈圆柱状,胶粘层的长度小于夹板左右两侧之间的宽度,圆形通孔的直径与转轴的直径相同且小于胶粘层的直径,转轴左右两侧的端部均可伸缩设置有竖向的弹性卡块,左右两侧的弹性卡块分别贴合在夹板外部的左右两侧。在更换滚筒时,人工手动将转轴左右两端中的任一端的弹性卡块在转轴的左右两端向下压,使其缩回到转轴内,然后将转轴向着弹性卡块未缩回的一端移动,将转轴的一端从夹板的外侧移动到夹板的内侧,然后将滚筒向上或者向下倾斜,使其离开夹板的左右两侧,然后再将转轴的另一端上的弹性卡块在转轴的左右两端向下压,使其缩回到转轴内,再移动转轴将整个滚筒从夹板内部移出,在向夹板中心安装滚筒时,先将转轴左右两端中的任一端的弹性卡块在转轴的左右两端向下压,使其缩回到转轴内,再将本端转轴插入到任一个孔洞内,随后人工撤去对弹性卡块的压力,弹性卡块弹出卡在夹板的外侧,使得转轴的一端不会从孔洞内掉落,滚筒的另一端采用相同的方式插入到孔洞内,将滚筒固定在夹板上,这种更换方式通过拆卸滚筒的移动实现,操作更加简单,避免掰动夹板时对夹板造成的损伤。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转轴为中空转轴,转轴左右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对称开设有圆形通孔,转轴内一体设置有圆筒,圆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位于转轴顶部圆形通孔和底部圆形通孔的周边,圆筒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弹性卡块的中部位于圆筒内,弹性卡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穿出转轴顶部和底部的圆形通孔,通过在转轴的左右两端设置圆筒,弹性卡块可以在圆筒内伸缩,实现对弹性卡块的限位,避免弹性卡块错位的情况出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弹性卡块包括位于圆筒内的弹簧,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的顶部和第二卡块的底部分别穿出转轴顶部的圆形通孔和转轴底部的圆形通孔,弹簧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通过弹簧的作用可以实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相对或者相背移动,使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能更好的在转轴上伸缩。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卡块为倒T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且互相垂直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其中第一块体水平设置在圆筒内,第一块体的直径小于圆筒的直径且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方便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在圆筒内的伸缩。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块体穿出通孔的部分倒角设置,操作人员按压第二块体时更加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圆形通孔的顶部和底部均倒角设置,方便第一块体在圆形通孔内活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这种更换方式通过拆卸滚筒的移动实现,操作更加简单,避免掰动夹板时对夹板造成的损伤;2、通过圆筒对弹性卡块进行限位,避免弹性卡块在转轴内部出现偏移错位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中,1-把手;2-夹板;3-滚筒;21-孔洞;31-转轴;32-胶粘层;33-弹性卡块;311-圆形通孔;312-圆筒;331-弹簧;332-第一卡块;333-第二卡块;3321-第一块体;3322-第二块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静电除尘滚筒,包括从上到下一体成型的把手1和夹板2,把手1为圆柱型,夹板2为底部开放设置的方框,把手1位于夹板2顶部的中心位置,夹板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通孔311,夹板2的下部可拆卸设置有滚筒3,滚筒3包括转轴31和固定绕设在转轴31中部的胶粘层32,胶粘部和转轴31均呈圆柱状,胶粘层32的长度小于夹板2左右两侧之间的宽度,圆形通孔311的直径与转轴31的直径相同且小于胶粘层32的直径,转轴31左右两侧的端部均可伸缩设置有竖向的弹性卡块33,左右两侧的弹性卡块33分别贴合在夹板2外部的左右两侧。在更换滚筒3时,人工手动将转轴31左右两端中的任一端的弹性卡块33在转轴31的左右两端向下压,使其缩回到转轴31内,然后将转轴31向着弹性卡块33未缩回的一端移动,将转轴31的一端从夹板2的外侧移动到夹板2的内侧,然后将滚筒3向上或者向下倾斜,使其离开夹板2的左右两侧,然后再将转轴31的另一端上的弹性卡块33在转轴31的左右两端向下压,使其缩回到转轴31内,再移动转轴31将整个滚筒3从夹板2内部移出,在向夹板2中心安装滚筒3时,先将转轴31左右两端中的任一端的弹性卡块33在转轴31的左右两端向下压,使其缩回到转轴31内,再将本端转轴31插入到任一个孔洞21内,随后人工撤去对弹性卡块33的压力,弹性卡块33弹出卡在夹板2的外侧,使得转轴31的一端不会从孔洞21内掉落,滚筒3的另一端采用相同的方式插入到孔洞21内,将滚筒3固定在夹板2上,这种更换方式通过拆卸滚筒3的移动实现,操作更加简单,避免掰动夹板2时对夹板2造成的损伤。转轴31为中空转轴31,转轴31左右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对称开设有圆形通孔311,转轴31内一体设置有圆筒312,圆筒3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位于转轴31顶部圆形通孔311和底部圆形通孔3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除尘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一体成型的把手和夹板,所述把手为圆柱型,所述夹板为底部开放设置的方框,所述把手位于夹板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夹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的孔洞,所述夹板的下部可拆卸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包括转轴和固定绕设在转轴中部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和转轴均呈圆柱状,所述胶粘层的长度小于夹板左右两侧之间的宽度,所述孔洞的直径与转轴的直径相同且小于胶粘层的直径,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端部均可伸缩设置有竖向的弹性卡块,左右两侧的所述弹性卡块分别贴合在夹板外部的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除尘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一体成型的把手和夹板,所述把手为圆柱型,所述夹板为底部开放设置的方框,所述把手位于夹板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夹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形的孔洞,所述夹板的下部可拆卸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包括转轴和固定绕设在转轴中部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和转轴均呈圆柱状,所述胶粘层的长度小于夹板左右两侧之间的宽度,所述孔洞的直径与转轴的直径相同且小于胶粘层的直径,所述转轴左右两侧的端部均可伸缩设置有竖向的弹性卡块,左右两侧的所述弹性卡块分别贴合在夹板外部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除尘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中空转轴,所述转轴左右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对称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转轴内一体设置有圆筒,所述圆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位于转轴顶部圆形通孔和底部圆形通孔的周边,所述圆筒的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所述弹性卡块的中部位于圆筒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黎辉高号杜言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追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