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154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包括分离罐、测量槽、含水率测量装置和控制器,测量槽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排水管一与分离罐的底部连通,出水口与排水管二的一端连通,排水管一和排水管二上分别安装有阀门一和阀门二;含水率测量装置的检测端延伸至测量槽内,并用于检测测量槽内液体的含水率;阀门二和含水率测量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含水率测量装置实时监测测量槽内液体的含水率,并将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对应的含水率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控制阀门二进行排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现分离罐的自动排水,排水效率高,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相当大一部分油田采用的原油脱水方式是注水法及三元聚合驱油法,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目前国内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采出液中含有大量污水,甚至开采后期原油含水率高90%以上,而合格原油的含水率应不高于0.5%。为了使含水率达标,油田对原油脱水的需求和频率大大增加,因此,一个可靠性好、操作性强、油品适应度高的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系统的研制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采用沉降法实现初步分离,受限于工艺水平,立式沉降罐仍为我国油田应用最广,最为普遍的油水分离设备,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同时,也有诸多缺陷和不足,最为常见的就是测量装置工作时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测量精度和分离效率达不到生产要求,排水系统无法实现产业规模化和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包括分离罐、测量槽、含水率测量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测量槽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排水管一与所述分离罐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二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水管一和所述排水管二上分别安装有阀门一和阀门二;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的检测端延伸至所述测量槽内,并用于检测所述测量槽内液体的含水率;所述阀门二和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实时监测所述测量槽内液体的含水率,并将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控制所述阀门二进行排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油水混合液置于分离罐内静置一段时间,油水进行了分层,上层为油层,下层为水层,然后进行排水;排水过程中,首先开启阀门一,分离罐下层的水进入测量槽内,然后含水率测量装置检测测量槽内液体的含水率,并将对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对应的信号,并与其内预先设定的含水率阈值(75%~85%)进行比较,当测量的含水率大于设定的含水率阈值时,开启阀门二进行排水;当测量的含水率小于设定的含水率阈值时,关闭阀门二。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分离罐的自动排水,排水效率高,省时省力。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阀门一为手动阀。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现场人工手动开启。进一步,所述阀门一为电磁阀,并通过线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阀门一将所述分离罐内的液体排至所述测量槽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开启阀门一,以便排出分离罐底部的水,省时省力。进一步,所述阀门二为电磁阀,并通过线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阀门二进行排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开启阀门二,实现自动排水,省时省力。进一步,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与上位机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处理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发送至所述上位机。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对应的数据并进行保存,且含水率达到含水率阈值时会自动报警,给工作人员以提示。进一步,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为含水率测量仪。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快捷,且精准度高。进一步,所述测量槽采用玻璃材质或不锈钢材质制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测量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分离罐,2、测量槽,3、含水率测量装置,4、控制器,5、排水管一,6、排水管二,7、阀门一,8、阀门二,9、上位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包括分离罐1、测量槽2、含水率测量装置3和控制器4,测量槽2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排水管一5与分离罐1的底部连通,排水管一5的两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分别与分离罐1的底部以及进水口连通;出水口与排水管二6的一端连通,排水管一5和排水管二6上分别安装有阀门一7和阀门二8,排水管二6的一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与出水口连通。另外,分离罐1上设有进水口,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向分离罐1内注入油水混合液,例如人工,或者通过水泵。含水率测量装置3的检测端延伸至测量槽2内,并用于检测测量槽2内液体的含水率,测量槽2上设有供含水率测量装置3穿过的通孔,通孔处设有密封胶;阀门二8和含水率测量装置3分别通过线路与控制器4连接,含水率测量装置3实时监测测量槽2内液体的含水率,并将对应的含水率发送给控制器4,控制器4接收对应的含水率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控制阀门二8进行排水。油水混合液置于分离罐1内静置一段时间,油水进行了分层,上层为油层,下层为水层,然后进行排水;排水过程中,首先开启阀门一7,分离罐1下层的水进入测量槽2内,然后含水率测量装置3检测测量槽2内液体的含水率,并将对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控制器4接收对应的信号,并与其内预先设定的含水率阈值(75%~85%)进行比较,当测量的含水率大于设定的含水率阈值时,开启阀门二8进行排水;当测量的含水率小于设定的含水率阈值时,关闭阀门二8。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分离罐1的自动排水,排水效率高,省时省力。本技术中,阀门一7可以为手动阀,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现场人工手动开启;阀门一7也可以为电磁阀,此时阀门一7通过线路与控制器4连接,控制器4控制阀门一7将分离罐1内的液体排至测量槽2内,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开启阀门一7,以便排出分离罐1底部的水,省时省力。本技术中,阀门二8为电磁阀,并通过线路与控制器4连接,控制器4控制阀门二8进行排水,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开启阀门二8,实现自动排水,无需人工手动开启,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成本。另外,本技术中,控制器4通过线路与上位机9连接,控制器4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9,上位机9接收对应的数据并进行保存,且含水率达到含水率阈值时会自动报警,给工作人员以提示。本技术中,含水率测量装置3为含水率测量仪,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快捷,且精准度高。另外,本技术中,测量槽2可以采用玻璃材质制成,此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测量槽2内的具体情况;测量槽2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油水混合液送至分离罐1内,油水混合液置于分离罐1内静置一段时间,油水进行了分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罐(1)、测量槽(2)、含水率测量装置(3)和控制器(4),所述测量槽(2)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排水管一(5)与所述分离罐(1)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二(6)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水管一(5)和所述排水管二(6)上分别安装有阀门一(7)和阀门二(8);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3)的检测端延伸至所述测量槽(2)内,并用于检测所述测量槽(2)内液体的含水率;所述阀门二(8)和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3)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控制器(4)连接,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3)实时监测所述测量槽(2)内液体的含水率,并将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发送给所述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接收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控制所述阀门二(8)进行排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罐(1)、测量槽(2)、含水率测量装置(3)和控制器(4),所述测量槽(2)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排水管一(5)与所述分离罐(1)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二(6)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水管一(5)和所述排水管二(6)上分别安装有阀门一(7)和阀门二(8);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3)的检测端延伸至所述测量槽(2)内,并用于检测所述测量槽(2)内液体的含水率;所述阀门二(8)和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3)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控制器(4)连接,所述含水率测量装置(3)实时监测所述测量槽(2)内液体的含水率,并将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发送给所述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接收对应的所述含水率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控制所述阀门二(8)进行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罐自动排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一(7)为手动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民冯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武汉金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