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食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357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食辅助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流食的方盘、用于向所述方盘内挤出流食的注射器、用于向所述注射器内盛取流食的餐具;所述方盘内的长、宽方向上设置用于将方盘空间隔离出流食“一口量”体积的隔板;所述注射器乳头导通软管;所述餐具一端为用于盛放流食的勺子,另一端为用于搅碎流食的叉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作和生产成本比较低,使得其使用价值得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在食物加工过程而非喂食过程,多份量、有效地解决吞咽障碍患者的“一口量”控制的问题;同时通过划分“一口量”带隔板方盘的引入,将不同食物的“一口量”分开,精确地控制了“一口量”的体积,可以有效避免误吸或呛咳等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食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口量”进食辅助套装。
技术介绍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导致的,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表现为食物不能顺利地从口腔输送到胃内。吞咽障碍使本应吞咽下去的食物误吸入气管,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甚至死亡,引起临床广泛关注。老年人患中风、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引起口咽部吞咽障碍的概率较高,加上老年生理性功能退化等因素,老年罹患吞咽障碍的人数日益增加。据估计,全球已有约8%的人口被吞咽障碍困扰。另据报道,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5%~85%,帕金森患者中发生率为30%~82%,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约为52.5%。因此解决这一庞大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迫在眉睫。目前临床针对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问题,通常采用增稠剂的方法调整食品流变特性后让患者食用。例如水、果汁、牛奶、汤中加入一定量的增稠剂充分搅拌,或将正常餐食用料理机打碎、药物碾碎,兑水加入增稠剂,混合成不同黏度、不同形状的食物后进食。如果没有增稠剂,则在水中或食物中放些婴儿米粉或藕粉,以增加食物的粘稠度。并且,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或饮水时,通常需要设定不同的一口量即最适宜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一口量过多可能导致食物误吸、过少则难以诱发反射。因此,不同性状的食物需要设定不同的一口量以保证进食安全。食品流变特性有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制定的不同划分标准、缺乏统一,这使临床制定科学饮食成为难题。而国际吞咽障碍者膳食标准化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dysphagiadietstandardisationinitiative,IDDSI)2015年制定的膳食最新标准,从食物性状和一口量的角度提供食品调整的科学依据。现临床缺乏按照国际标准协助患者调整加工食物的产品。在每一口喂食的时候,用勺子大致控制一口量或测量食品毫升数,既不方便也缺乏科学依据;仅改变进食的方式如吸管进食液体,不进行食品性状的测量也缺乏科学性。由此可见,为了造福更多的吞咽障碍患者,需要在食品加工过程确保患者所摄入的食物性状且每口进食量不超出既定容量,避免误吸、呛咳甚至窒息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护理水平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的食物性状和“一口量”难以准确把握,进食时容易出现误吸和呛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进食辅助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流食的方盘、用于向所述方盘内挤出流食的注射器、用于向所述注射器内盛取流食的餐具;所述方盘内的长、宽方向上设置用于将方盘空间隔离出流食“一口量”体积的隔板;所述注射器乳头导通软管;所述餐具一端为用于盛放流食的勺子,另一端为用于搅碎流食的叉子。本处所指的流食为广义的流食,即包括流食(液体)与类流食(糜和湿性固体食物)。本处所指的方盘为上方为不封闭的长方体。本处所指的“一口量”体积,即是指该处隔板隔离出的小块空间内的体积,而“一口量”即是指的患者一次吞咽量。优选的,所述方盘侧边上还分别绘有指示该行隔板空间内食物种类的标记,每个所述隔板空间内插设对应的取食杯。本处所指的方盘侧边是指方盘的边缘,而方盘侧边在长度、宽度方向即是指的方盘相邻的两个边缘。本处所指的隔板空间是指隔板相互之间形成的最小方格空间。各个所述取食杯的设计便于插设于对应大小的隔板空间。优选的,所述取食杯分别设置为2ml、3ml、5ml、10ml四种规格。本处所指的四种规格取食杯,可以分别插设在隔板空间内。优选的,所述取食杯为透明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餐具中间设有供餐具弯折的铰链。优选的,所述方盘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卡接所述注射器的卡座I和用于卡接所述餐具的卡座II。优选的,所述卡座I为弹性卡箍形式。本处所指的弹性卡箍,依靠弹性将注射器筒体卡紧在其中,从而实现固定。优选的,所述餐具的叉子每相邻两根齿之间的缝隙为4mm。优选的,所述软管为5.3mm软管或6.9mm软管。方盘通过其中隔板高度的设置,能将隔板空间的体积进行设计,从而适配不同病人的需要。注射器作用,一是用来依据IDDSI制定的膳食最新标准判断食物性状,二是提供使用的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将流食或由固体食物制成的类流食推至吞咽障碍患者的咽部,方便吞咽障碍患者咽下食物;而注射器通过本身的刻度,不但可以判断流食性状,而且可方便查看注射器内部食物的存储量,方便控制食物的推出量。餐具的设计便于不同种类流食的盛取。软管的使用采用减少了至咽部的刺激性反应,防止患者恶心或呕吐等条件反射行为的发生。体积大小、食物种类的标记,通过对方盘内列、行空间信息的标示,便于使用人识别;而将之设计在侧边,则便于使用人在取用或注入时能够之间进行观察。四种规格取食杯通过插设在不同的隔板空间内,便于使用人识别、使用。餐具上铰链设计,减少叉/勺两用餐具的体积,方便携带。卡座I、卡座II的设计,便于注射器和餐具的取用及整体携带,同时其设置位置也避免了两者相互接触造成的污染,也容易拆卸清洗。卡座I的弹性卡箍形式,保证了不同种类注射器的适用性,用于适配不同的病人需求。餐具的叉子每相邻两根齿之间的缝隙为4mm,有利于确认由固体食物粉碎并加增稠剂后的类流食形态,确认固体颗粒的直径小于4m,符合国际吞咽障碍者膳食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使用中,1级微稠型液体采用5.3mm软管,2级中稠型液体采用6.9mm软管喂食,使得流食便于导出,不容易卡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制作和生产成本比较低,使得其使用价值得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在食物加工过程而非喂食过程,多份量、有效地解决吞咽障碍患者的“一口量”控制的问题。(2)通过划分“一口量”带隔板方盘的引入,将不同食物的“一口量”分开,精确地控制了“一口量”的体积,更有利于避免吞咽障碍患者进食过程中,由于固/液状态的切换而造成体积产生改变进而引起患者不适应的问题。这种定量饮食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吞咽障碍患者对口腔及舌部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这两个部位运动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效避免误吸或呛咳等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进食辅助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进食辅助装置注射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进食辅助装置餐具示意图;其中:1-注射器11-推杆12-锥形橡胶头13-注射管14-软管2-方盘21-隔板22-标记23-卡座I24-卡座II25-取食杯3-餐具31-勺子32-叉子33-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进食辅助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流食的方盘2、用于向所述方盘2内挤出流食的注射器1、用于向所述注射器1内盛取流食的餐具3;所述方盘2内的长、宽方向上设置用于将方盘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食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流食的方盘、用于向所述方盘内挤出流食的注射器、用于向所述注射器内盛取流食的餐具;/n所述方盘内的长、宽方向上设置用于将方盘空间隔离出流食“一口量”体积的隔板;/n所述注射器乳头导通软管;/n所述餐具一端为用于盛放流食的勺子,另一端为用于搅碎流食的叉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食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流食的方盘、用于向所述方盘内挤出流食的注射器、用于向所述注射器内盛取流食的餐具;
所述方盘内的长、宽方向上设置用于将方盘空间隔离出流食“一口量”体积的隔板;
所述注射器乳头导通软管;
所述餐具一端为用于盛放流食的勺子,另一端为用于搅碎流食的叉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食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盘侧边上还绘有指示该行隔板空间内食物种类的标记,每个所述隔板空间内插设对应的取食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食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食杯分别设置为2ml、3ml、5ml、10ml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瑛丽张景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