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治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29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滚轮,还包括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与减震机构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若干隔板、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操作台,隔板设置至少三块,相邻两隔板之间的区域分别为无菌放置区和污染物放置区,无菌放置区内设有用于存放无菌医疗用品的抽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菌放置区和污染物放置区的设置,便于将未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和使用后的污染物进行分类放置,避免污染,且无菌放置区的抽屉,便于将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分类放置,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减震机构的设置,减少了精密手术工具在运送过程中的震动,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治疗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治疗车。
技术介绍
治疗车作为医护人员的工具车被各大医院广泛使用,其作用是用于放置药品和医疗用品,然而在手术室中,手术室对无菌的标准要求较高,现有的治疗车未将放置区域进行分类,常常使无菌医疗用品和污染物放置在同一区域,容易造成污染,另外,在用治疗车运送手术工具时,现有的治疗车为设置减震机构,导致手术刀等工具产生碰撞,致使一些精密的手术工具损坏,浪费资源。因此,提供一种将放置区域进行分离且具有减震功能的新型治疗车,已是一个知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将放置区域进行分离且具有减震功能的新型治疗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位于底座底部的滚轮,还包括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与减震机构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若干隔板、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操作台,隔板设置至少三块,相邻两隔板之间的区域分别为无菌放置区和污染物放置区,无菌放置区内设有用于存放无菌医疗用品的抽屉,减震机构包括开口向上的容置槽、位于容置槽顶部的支撑板、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沿容置槽的左侧面滑动的第一减震体、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沿容置槽的右侧面滑动的第二减震体、与第一减震体和第二减震体连接的第三减震体。所述隔板设置三块,分别为第一隔板、位于第一隔板右侧的第二隔板、位于第二隔板右侧的第三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无菌放置区,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污染物放置区,污染放置区内设有处于水平方向的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面设有推柄机构,所述推柄机构包括与第一隔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伸缩杆、与第一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的推柄,第一伸缩杆包括与第一隔板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体、底端位于第一杆体内且沿第一杆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杆体,推柄与第二杆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杆体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杆体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固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杆体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减震体包括与支撑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板、与第一滑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与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与容置槽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压板和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有使第一支撑杆通过的通孔,第一滑动板的左侧面设有第一滑块、容置槽的左侧面设有与第一滑块滑动配合且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二减震体包括与支撑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压板、与第二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与容置槽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压板和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的顶部设有使第二支撑杆通过的通孔,第二滑动板的右侧面设有第二滑块、容置槽的右侧面设有与第二滑块滑动配合且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三减震体包括与容置槽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与固定座通过固定板连接的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左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滑动板连接,第二伸缩杆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滑动板连接,第二伸缩杆上设有恢复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套筒、位于套筒左端且沿套筒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杆体、位于套筒右端且沿套筒长度方向移动的第四杆体,套筒、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均处于水平方向。所述恢复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三杆体上的第一推板、与第一推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套设在第三杆体和套筒的第三弹簧、套设在第四杆体上的第二推板、与第二推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套设在第四杆体和套筒上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三隔板的左侧设有垃圾桶,垃圾桶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分别于第三隔板的左侧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与第三隔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位于第一固定带上的魔术贴子贴和位于第二固定带上的魔术贴母贴,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位于垃圾桶底部的第一磁铁、位于支撑板上表面且与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无菌放置区和污染物放置区的设置,便于将未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和使用后的污染物进行分类放置,避免污染,且无菌放置区的抽屉,便于将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分类放置,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减震机构的设置,减少了精密手术工具在运送过程中的震动,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底座1、减震机构2、滚轮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第三隔板6、无菌放置区7、污染物放置区8、抽屉9、第四隔板10、操作台11、围栏12、挂钩13、第一伸缩杆14、推柄15、第一杆体16、第二杆体17、第一固定孔18、第二固定孔19、垃圾桶20、第一固定机构21、容置槽22、支撑板23、第三减震体24、第一滑动板25、第一支撑杆26、第一压板27、第一弹簧28、第一容纳腔29、第一滑块30、第一滑轨31、第二滑动板32、第二支撑杆33、第二压板34、第二弹簧35、第二容纳腔36、第二滑块37、第二滑轨38、第一连接杆39、第二连接杆40、固定座41、第二伸缩杆42、固定板43、第三弹簧44、第一推板45、第四弹簧46、第二推板47、套筒48、第三杆体49、第四杆体50、连接板51、第一固定带52、第二固定带53、魔术贴子贴54、魔术贴母贴5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底部的滚轮3,还包括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2、与减震机构2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若干隔板、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操作台11,操作台12的三个侧边上设有围栏12,避免物品的掉落,围栏12上固定有挂钩13,便于悬挂物品,隔板设置三块,相邻两隔板之间的区域分别为无菌放置区7和污染物放置区8,无菌放置区7内设有用于存放无菌医疗用品的抽屉9,便于存放消毒后的无菌医疗用品,三块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4、位于第一隔板4右侧的第二隔板5、位于第二隔板5右侧的第三隔板6,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的区域为无菌放置区7,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6之间的区域为污染物放置区8,无菌放置区7用于存放未使用且经过消毒后的医疗物品,污染放置区用于存放使用后的医疗用品,污染放置区8和无菌放置区7分开设置,避免无菌放置区7被污染,提高医学安全,污染放置区8内设有处于水平方向的第四隔板10,第四隔板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于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6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第四隔板10将污染放置区8分成两个空间,便于分类存放不同的污染用品。所述第一隔板4的左侧面设有推柄机构,推柄机构便于医护人员推动治疗车达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位于底座底部的滚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与减震机构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若干隔板、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操作台,隔板设置至少三块,相邻两隔板之间的区域分别为无菌放置区和污染物放置区,无菌放置区内设有用于存放无菌医疗用品的抽屉,减震机构包括开口向上的容置槽、位于容置槽顶部的支撑板、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沿容置槽的左侧面滑动的第一减震体、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沿容置槽的右侧面滑动的第二减震体、与第一减震体和第二减震体连接的第三减震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位于底座底部的滚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减震机构、与减震机构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若干隔板、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的操作台,隔板设置至少三块,相邻两隔板之间的区域分别为无菌放置区和污染物放置区,无菌放置区内设有用于存放无菌医疗用品的抽屉,减震机构包括开口向上的容置槽、位于容置槽顶部的支撑板、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沿容置槽的左侧面滑动的第一减震体、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沿容置槽的右侧面滑动的第二减震体、与第一减震体和第二减震体连接的第三减震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三块,分别为第一隔板、位于第一隔板右侧的第二隔板、位于第二隔板右侧的第三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无菌放置区,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的区域为污染物放置区,污染放置区内设有处于水平方向的第四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面设有推柄机构,所述推柄机构包括与第一隔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伸缩杆、与第一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的推柄,第一伸缩杆包括与第一隔板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体、底端位于第一杆体内且沿第一杆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杆体,推柄与第二杆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杆体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杆体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固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杆体的中心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体包括与支撑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板、与第一滑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与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与容置槽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压板和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的顶部设有使第一支撑杆通过的通孔,第一滑动板的左侧面设有第一滑块、容置槽的左侧面设有与第一滑块滑动配合且处于竖直方向的第一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孙朋霞华小雪马俊黄静雅李亚男李莉尚腾云张鹏新张静石研卢燕高宇刘燕敏刘佳雨姜旭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