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264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包括电源单元,其包括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安装板,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并排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开关区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二开关区分为第二本体和第二推杆,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转换单元;转换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以及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的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推杆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拨动件内,所述第二推杆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拨动件内;通过设置的转换单元中不完全齿轮与不同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在进行切换电源时是先接通备用再断开主电源,保证其切换过程不失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开关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
技术介绍
灭火器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变电站的直流系统馈线空开是功能比较单一的一种空气自动开关,其作用主要是接通和断开支路负荷,在馈线发生过流或短路时,及时断开和隔离故障电,以免造成越级跳闸,造成全站直流负荷失压。但是直流馈线空开一旦合上后是不允许随意断开的,因为一旦断开电源则会造成一次设备失去保护,甚至造成事故或事故扩大。因此除了一次设备停电检修时,任何时候都是不允许断开支路电源的。都是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某个馈线支路接地,而直流接地可能会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查找接地点并消除直流接地故障,但事实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直流接地故障查找和处理时间较长,使直流系统带病运行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馈线空开功能单一,母线故障造成造成全部直流负荷失压,且不能快速切换和恢复送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包括,电源单元,包括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安装板,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并排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开关区分为第一本体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二开关区分为第二本体和第二推杆,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转换单元;转换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以及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的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推杆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拨动件内,所述第二推杆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拨动件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不完全齿轮、与所述不完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与所述不完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铰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齿条铰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不完全齿轮包括齿面和光面,所述光面的长度大于所述齿面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拨动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平行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拨动件包括第一卡口和第一拨动块,所述第二拨动件包括第二卡口和第二拨动块,所述第一推杆嵌入在所述第一卡口内,所述第二推杆嵌入在所述第二卡口内,所述第一拨动块上连接有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拨动块上连接有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区分为第一铰接端和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区分为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第一齿条铰接,所述第一滑动端插入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内并滑动,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第二齿条铰接,所述第二滑动端插入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内并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滑动槽以及位于所述滑动槽两侧的导向槽,所述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均位于相应的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拨动块两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嵌入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二拨动块两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嵌入在所述导向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上还连接有第一转动支架和第二转动支架,所述第一转动支架和第二转动支架对称设置在所述不完全齿轮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转动支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转动支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上还连接有两个滑动杆,所述第一齿条上沿移动方向设置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二齿条上沿移动方向设置有第二滑孔,所述滑动杆分别穿过第一滑孔、第二滑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包括与所述不完全齿轮连接的手柄、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调节壳体、位于所述手柄和所述调节壳体之间的分离杆,所述分离杆区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安装板在所述不完全齿轮与所述调节壳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容置孔,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容置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手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调节壳体包括限位板和圆筒,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端沿径向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圆筒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一凹陷相邻设置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依次连接成环形,所述第一凹陷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的深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不完全齿轮与所述安装板接触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不完全齿轮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弧形槽,所述限位柱在所述弧形槽内滑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转换单元中不完全齿轮与不同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在进行切换电源时是先接通备用再断开主电源,保证其切换过程不失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中转换单元与电源单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中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中不完全齿轮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分离单元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的分离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源单元(100),包括第一开关(101)与第二开关(102)、固定板(103),以及与所述固定板(103)连接的安装板(104),所述第一开关(101)与第二开关(102)并排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03)上,所述第一开关(101)区分为第一本体(101a)和第一推杆(101b),所述第二开关(102)区分为第二本体(102a)和第二推杆(102b),所述安装板(104)上设置有转换单元(200);/n转换单元(200),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104)上的第一拨动件(201)和第二拨动件(202),以及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拨动件(201)和第二拨动件(202)的调节组件(203);/n所述第一推杆(101b)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拨动件(201)内,所述第二推杆(102b)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拨动件(20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单元(100),包括第一开关(101)与第二开关(102)、固定板(103),以及与所述固定板(103)连接的安装板(104),所述第一开关(101)与第二开关(102)并排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03)上,所述第一开关(101)区分为第一本体(101a)和第一推杆(101b),所述第二开关(102)区分为第二本体(102a)和第二推杆(102b),所述安装板(104)上设置有转换单元(200);
转换单元(200),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104)上的第一拨动件(201)和第二拨动件(202),以及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拨动件(201)和第二拨动件(202)的调节组件(203);
所述第一推杆(101b)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拨动件(201)内,所述第二推杆(102b)外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拨动件(20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3)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104)上的不完全齿轮(203a)、与所述不完全齿轮(203a)啮合的第一齿条(203b)、与所述不完全齿轮(203a)啮合的第二齿条(203c)、与所述第一齿条(203b)铰接的第一连接件(203d)、与所述第二齿条(203c)铰接的第二连接件(203e),所述不完全齿轮(203a)包括齿面(203a-1)和光面(203a-2),所述光面(203a-2)的长度大于所述齿面(203a-1)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件(203d)连接在所述第一拨动件(20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203e)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203e)上,所述第一齿条(203b)与所述第二齿条(203c)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动件(201)包括第一卡口(201a)和第一拨动块(201b),所述第二拨动件(202)包括第二卡口(202a)和第二拨动块(202b),所述第一推杆(101b)嵌入在所述第一卡口(201a)内,所述第二推杆(102b)嵌入在所述第二卡口(202a)内,所述第一拨动块(201b)上连接有第一转动件(204),所述第二拨动块(202b)上连接有第二转动件(205),所述第一连接件(203d)区分为第一铰接端(203d-1)和第一滑动端(203d-2),所述第二连接件(203e)区分为第二铰接端(203e-1)和第二滑动端(203e-2);
所述第一铰接端(203d-1)与所述第一齿条(203b)铰接,所述第一滑动端(203d-2)插入在所述第一转动件(204)内并滑动,所述第二铰接端(203e-1)与所述第二齿条(203c)铰接,所述第二滑动端(203e-2)插入在所述第二转动件(205)内并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直流馈线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4)上设置有滑动槽(104a)以及位于所述滑动槽(104a)两侧的导向槽(104b),所述第一卡口(201a)与第二卡口(202a)均位于相应的所述滑动槽(104a)内,所述第一拨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力王磊邓冠丁杰王涛陈刚付同福秦羲杨鸿松聂星沈立胜王文华丁恒洪赵轩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