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恒温系统及其恒温准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23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源恒温系统及其恒温准备装置,系统包括眼罩袋、恒温内芯与恒温准备装置;眼罩袋具有用于放置恒温内芯的眼罩袋本体,眼罩袋本体的两侧连接到头带的两端;恒温内芯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到眼罩袋中,恒温内芯是由包覆层和设置在包覆层内的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构成;恒温准备装置包括导热壳,导热壳的顶面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恒温内芯的槽,导热壳内填充有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当外部环境温度改变时,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先于所述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发生相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无源系统,没有爆燃或漏电的危险,在使用时操作简易,具有准确定温、长时间恒温的特点。恒温内芯的调温预备工作可以在家庭条件下完成。调温预备流程允许较大的操作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源恒温系统及其恒温准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无源恒温系统及其恒温准备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一个尤为典型的场景是使用恒温冷敷/热敷缓解近视风险。临床经验证实,冷敷和热敷均对控制视疲劳,特别是预防青少年近视有显著效力。使用高温热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长时间看书、学习间恢复睫状肌、眼周肌肉耐力;使用低温冷敷,可以放松睫状肌和眼周肌肉,辅助高强度用眼后快速放松。冷敷和热敷的温度对效果影响显著:过低温(如冰袋)会造成冻伤,过高温(如烫毛巾)会造成烫伤,中等温度没有显著效果。由于眼睛极为敏感、脆弱,其耐受高低温能力远弱于其他组织。通常,冷敷采用4度左右,热敷采用40度左右。同时,冷敷和热敷需保持5~15分钟时间。由于环境温度和体表温度通常远高于4度、远低于40度,不使用主动温度控制,热敷或冷敷条件会被迅速打破,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也有许多应用场景要求温度精确的低温或高温恒温装置。一般的双向恒温系统,如201310608475.4或201380055217.6,采用有源的主动冷/热源结合负反馈机制形成控温,效果好、精度高,但必须配套笨重的电源、主动冷热源(通常基于压缩机)和热传导系统,对于需要小型化、便携化应用非常困难,例如:小批量生物制剂的运输、进行低温或高温治疗(冷敷与热敷)。而现有的无源系统,如201120377407.8,主要效果是在保温区外形成显著高于环境温度的高温区,延缓温度变化速度,但对温度的控制依赖使用前准确预热到预定温度且倒入准确温度的热水。如果缺乏精确加热设备,很可能在预热阶段过热或未充分加热促成全面相变;如果需保温低于0度,加入冰块为固体,与内壁接触面积小,因而预备降温时间很长且仍有定温不精确的缺陷。又如201510638008.5,其发热源为内部化学反应,相变材料仅实现缓冲作用。根据其原理,其内置的发热体产热速率和总量为固定值,产生的恒温只能限制上限,而不能限制下限,达不到精确控温的目的。例如选用相变温度40度材料,需调整发热体发热速率和时间保证在常温下正常工作。如果环境温度低至0度,发热不足以抵消热量流失的速度,可能达不到预定温度;也有可能环境温度高于40度(此时体表排汗蒸发降温而低于环境温度,仍需要热敷以提高局部温度),发热过量造成烫伤。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大量吸热的化学反应,这一设计难以提供低温源。因此有人提出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来实现温度控制,现有的方法通常采用加入温度反馈的电加热系统,但也其存在多方面问题:1、使用主动加热,不仅需要外接电源,较为不便,而且存在漏电风险。这对于好动的青少年尤为危险;2、主动加热仅能提供加热热敷,不能制冷冷敷;3、使用压缩机等双向热源体积庞大笨重;4、被动保温手段难以确保使用前快速、准确达到预定温度且长时间恒定。对于低温源尤其困难。上述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无源的、实现使用简易的、准确定温并且能够长时间恒温的无源恒温系统及其恒温准备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一种无源恒温系统,包括眼罩袋、恒温内芯与恒温准备装置;所述眼罩袋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恒温内芯的眼罩袋本体和头带,所述眼罩袋本体的两侧连接到头带的两端;所述恒温内芯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到眼罩袋中,所述恒温内芯是由包覆层和设置在包覆层内的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构成;所述恒温准备装置包括导热壳,所述导热壳的顶面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恒温内芯的槽,所述导热壳内填充有熔点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的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进一步的,所述恒温内芯的包覆层上设置有温致变色标签。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壳的内壁凸起形成有多道导热鳍片,所述多道导热鳍片插置到所述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中。进一步的,所述恒温准备装置还包括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包裹在所述导热壳外部,所述保温壳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槽位置相对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上设置能够翻转打开的可导热的透明翻盖,当所述透明翻盖放下时封闭所述开口。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二):一种恒温准备装置,包括导热壳,所述导热壳的顶面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恒温内芯的槽,所述导热壳内填充有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壳的内壁凸起形成有多道导热鳍片,所述多道导热鳍片插置到所述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中。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壳,所述保温壳包裹在所述导热壳外部,所述保温壳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槽位置相对的开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无源系统,没有爆燃或漏电的危险,在使用时操作简易,具有准确定温、长时间恒温的特点。根据恒温材料材质,恒温内芯在用户使用时有准确的固定恒温温度,不需要用户调整,也不需要后期校正。恒温内芯的调温预备工作可以在家庭条件下完成。调温预备流程允许较大的操作误差。恒温内芯使用前后不需要人工测量温度,只需要观察温度指示区的颜色,就可知晓眼罩是否处于合适的恒温温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无源恒温系统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无源恒温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眼罩袋的结构剖示图;图3是本技术中恒温准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导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恒温准备装置的结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针对4度恒温冷敷时的无源恒温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眼罩袋1、恒温内芯2与恒温准备装置3。如图2所示,眼罩袋1具有用于放置恒温内芯2的眼罩袋本体101,眼罩袋本体101的两侧连接到头带102的两端,头带102采用弹性松紧带制成。眼罩袋本体101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恒温内芯2的空腔103,眼罩袋本体101还具有拉链,拉链用于封闭前述空腔103。眼罩袋本体101用于朝向人脸一侧,采用亲肤织物材料制成,如亲肤棉。眼罩袋本体101的外侧采用保温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夹棉絮布、发泡保温棉或发泡保温橡胶等。恒温内芯2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到眼罩袋1中,恒温内芯2是由包覆层和设置在包覆层内的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构成。包覆层可以采用无纺布、柔性塑料膜等。为了便于观察温度,可以在恒温内芯2的包覆层上设置有温致变色标签(图中未示出),当温度变化到预设温度时显示特定的颜色。如图3-图6所示,恒温准备装置3包括导热壳301,导热壳301的顶面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恒温内芯2的槽302,导热壳301内填充有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304。导热壳301可以采用铝、铝合金等导热系数较高并且具有较强刚度的材料制成。可以作为优选的是:导热壳301的内壁凸起形成有多道导热鳍片305,多道导热鳍片305插置到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304中。为了提高温度的改变效率,恒温准备装置3还可以包括保温壳303,保温壳303包裹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源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眼罩袋、恒温内芯与恒温准备装置;/n所述眼罩袋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恒温内芯的眼罩袋本体和头带,所述眼罩袋本体的两侧连接到头带的两端;/n所述恒温内芯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到眼罩袋中,所述恒温内芯是由包覆层和设置在包覆层内的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构成;/n所述恒温准备装置包括导热壳,所述导热壳的顶面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恒温内芯的槽,所述导热壳内填充有熔点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的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源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眼罩袋、恒温内芯与恒温准备装置;
所述眼罩袋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恒温内芯的眼罩袋本体和头带,所述眼罩袋本体的两侧连接到头带的两端;
所述恒温内芯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到眼罩袋中,所述恒温内芯是由包覆层和设置在包覆层内的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构成;
所述恒温准备装置包括导热壳,所述导热壳的顶面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恒温内芯的槽,所述导热壳内填充有熔点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一常温相变材料块的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源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内芯的包覆层上设置有温致变色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源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的内壁凸起形成有多道导热鳍片,所述多道导热鳍片插置到所述第二常温相变材料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朔昕王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泰立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